安徽亳州谯城区大青虫爬出致富路

年8月11日,在安徽亳州谯城区沙土镇李大村信得友葛根种植地里,一条条胖乎乎的大青虫或在悠闲地吃着葛叶,或藏在葛叶下懒洋洋地睡大觉。“这批葛丹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昨天我已经接到了来自连云港老板的预付定金,这批葛丹估计卖三万元没问题。”即将迎来自己养殖葛丹的“第一桶金”,49岁的信得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信得友介绍,他所养殖的这种“大青虫”,也就是被老百姓称为“豆虫”的小动物,学名叫“葛丹”,属于一种高蛋白食物,因其爱吃葛根而得名。年,经朋友介绍,信得友接触到了葛丹养殖。他敏锐地发现,葛丹养殖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信得友专门跑到阜阳市学习葛丹养殖技术。年初,在村干部的支持下,信得友流转了10亩土地,栽上了葛根,开启了自己的葛丹养殖之路。

年8月初,信得友养殖的葛丹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年按收入两茬计算,我这10亩葛丹收入也要在10万元以上。为了保证葛丹的质量,在养殖过程中是不能打杀虫药和除草剂的,所以要经常请邻村‘钟点工’过来帮忙拔草。只要养殖成功,销售不是问题,收购方都是争抢支付定金。”信得友一边忙活,一边分享着他的致富经。

信得友还介绍说,通常情况下,养殖葛丹一年可收入三茬,不同季节价格也不同。每年8月份,因豆叶和青草等植被充足,其他养殖户养殖成本较低,葛丹市场价每公斤只能卖到60元。而在春季和深秋时节,葛丹每公斤价格会增长到元以上。而且三年后,葛根还能卖两万多元。

“年我准备再流转10亩地养殖葛丹,我还想再找两个合作伙伴一起养殖,到时候大家共同发‘葛丹财’。”养殖葛丹的初步成功,给了信得友足够的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谯城区沙土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和地理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9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