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珊桑塔格你所需知道的一点八卦和

文/困困

今天是美国时髦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去世纪念日。

年12月28号她去世那一天,我还是《三联生活周刊》一个刚入门的小记者,MrLaozhu朱伟蹓跶过来问我:困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今不会有人再问我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如今再也不会有什么语境,让问与答双方在谈论此类问题时不羞怯不反讽。那时候我热衷谈论对自己的憧憬,MrLaozhu也不那么爱骂人,常常与年轻人聊聊未来。

我说我想做个知识分子,对世界的了解尽可能深刻,但我也害怕变成个学究和土鳖,我还喜欢流行八卦和奢侈品呢。MrLaozhu说,那你是要做个“时髦知识分子”,就是苏珊·桑塔格那样的,你赶快写个她的讣告。

后来我没写出什么讣告,我被自己对“时髦”的向往驱动,写了一点苏珊·桑塔格的八卦;我也发现全世界想当苏珊·桑塔格的人一把一把的,并非羡慕她的学识,而是看重她贯通流行文化与学术的名望。反正,谁也没能再复制她。

当时我写的一点小八卦在这里:

苏珊·桑塔格年写的《论摄影》明显对摄影和摄影师没好感:“摄影业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使我们产生了可以把整个世界装入脑子中的感觉——其实储存进去的是一本相簿。”到了年的《照片不是一种观点,抑或一种观点》,她突然觉得摄影业又有希望了:“我们希望照片不是虚幻的,而是充满了具体信息的。我们希望摄影师无所畏惧、目空一切。我们希望拍摄对象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

二十多年,作家的生活变了很多:她离婚了,与比自己小19岁的儿子大卫·里夫建立了外人很难琢磨的“极亲密”的关系,跟四五个男人和四五个女人都恋爱过,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时尚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照片不是一种观点,抑或一种观点》正是为她的影集《女性》所写。

安妮·莱博维茨在工作室

美国《新闻周刊》因为摄影师出了本新传记《影像人生:-》,为她做了个封面故事,它对安妮·莱博维茨和苏珊·桑塔格的关系避讳使用“女同性恋”、“同性伴侣”、“爱人”这样的字眼,而是说“最亲密的朋友”。字眼之争在桑塔格去世时已经热闹过一阵儿。当时英美大报都有长长的讣告,却一致忽略了作家与莱博维茨的伴侣关系。

稍微八卦点的《人物》用的是“亲密关系”《纽约时报》只提了一句:虽然苏珊·桑塔格厌恶人们窥探她的私生活,但作家对双性恋的身份还是相当坦诚,年接受《卫报》采访时谈论得极轻松:“当你变老了,45岁上下,就再也无法吸引男性了。我爱英俊的年轻小伙子,可他们在哪儿?我一共恋爱过9次,5个女性,4个男性。”相比于此,安妮·莱博维茨就谨慎多了,她严厉拒绝接受除“朋友”以外的其他字眼:“再说别的都是错误的!”

安妮·莱博维茨拍摄的苏珊.桑塔格,年。

无论她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都是深刻的。

她们相识于年,39岁的莱博维茨为55岁的桑塔格拍摄随笔集《艾滋病及其隐喻》的封面,此后搬进了纽约同一栋公寓大楼,不住在一起,却看得见对方房间的风景。年12月,52岁的莱博维茨生下女孩莎拉,临盆时桑塔格陪伴在侧。但这个女孩却成了禁忌话题,一度任何人都对这件“大事”保持沉默。

随后谣言四起,说莱博维茨并不是从精子库获得的精子,精子提供者是桑塔格的儿子,当时38岁的大卫·里夫。桑塔格与儿子的关系也曾叫人揣测,她19岁生下了他,孩子4岁时又抛弃他,跑到牛津念书,6岁又回到他身边。作家与儿子相依至死,大卫·里夫既是她最长期的生活伴侣又是她的著作编辑,他们之间是“酷爱关系”。年,桑塔格与莱博维茨的父亲塞缪尔相继去世后,摄影师又借腹生下双胞胎女儿,一个叫苏珊,一个叫塞缪尔。这次依然没人知道她们的父亲是谁。

苏珊.桑塔格与安妮·莱博维茨的女儿莎拉,年

桑塔格以一袭黑衣、表情深远、黑发中夹着几道白发的形象著称,莱博维茨则是一头姜色头发,戴着眼镜,从不化妆,好像在街上遇到抢包的一定会叫喊着追过去一样。前者被誉为美国最睿智的女作家,后者的镜头里囊括了无数名流,是“能劝说任何人脱掉衣服的摄影师”,“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

苏珊.桑塔格

这一对放到一块儿,很难分清谁更强势。她们一个50多岁,一个年近70时导演了一出老来得子,有人说这两位强势女性终于挽回了大半辈子对家庭的淡漠。而对此事的集体沉默,源于声望所在、名流庇护,以及两个女性害怕失去主流地位的压力吧。

伍尔芙与尤瑟纳尔两位女作家曾经的会面颇值得回味,伍尔芙写尤瑟纳尔:“她穿黑裙子,上面有金色树叶的图案。美。这个女人肯定是有过去的。我觉得她把自己交给了爱情和智慧。”但写下来浪漫,现实却是另一回事。在男性伴侣可以共同创立服装品牌,男艺术家以公开性取向为荣的时代,女性伴侣仍不能将事实呈现给世界。桑塔格与莱博维茨的公众形象都模糊了性征,在各自成功的领域,她们既是男性的异性,也是男性的同性。

苏珊.桑塔格在约旦,年,安妮·莱博维茨摄。

几本苏珊.桑塔格的书。我都看过,不过不能说都看懂(完)了。

素色封面套集,收录苏珊.桑塔格最重要的评论文章:

《反对阐释》

《重点所在》

《在土星的标志下》

《疾病的隐喻》

《论摄影》

《论摄影》还值得收藏如下插图版:

长篇小说《在美国》。桑塔格老师确实不适合写小说。

短篇小说集《我,及其他》。

桑塔格第一部传记,很中规中矩,对开头念念不忘:苏珊总是紧绷绷的。

桑塔格日记集,信息密度有点低。

桑塔格的儿子大卫.里夫写的回忆录,主要讲她病逝前夕。

——其实我们只是羡慕她像摇滚明星——

⊙本文转自曾是《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困困的公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pf/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