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6.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注意:备考笔记中有关中药及药性的相关内容,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土鳖虫
1、药性:
味咸,性寒。
2、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3、主治病证: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4、常用配伍:
治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无力者,常配伍续断、杜仲等,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治癓瘕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5、用法用量:
用量3~9克,煎服。
6、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土鳖虫、虻虫、水蛭、斑蝥的异同
相同点:
均有较强的破血逐瘀,散结消癥作用;
治疗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等瘀血重证。
均有毒性,虚人、老人及孕妇禁用。
不同点:
土鳖虫作用较为和缓,并长于续筋接骨,为伤科接骨要药;
水蛭性阴下趋,作用持久,善破痰饮、瘀血之坚积;
虻虫药性刚猛,作用峻急而短暂,功专逐瘀消癥;
斑蝥有大毒,内服宜慎,消癥散结力强,且能以毒攻毒,消肿散结,治疗痈疽恶疮、顽癣、瘰疬等。
(二)马钱子
1、药性:
苦、温。
2、功效: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3、主治病证: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4、常用配伍:
治喉痹作痛:番木鳖,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医方摘要》)
治脚气,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遗:番木鳖(去皮,磨细粉)六分,甘草(细粉)六分。炼蜜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温水送服,连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现代实用中药》)
治骨折:马钱子、枳壳。每斤生马钱子加甘草一两,同置缸内用冷水浸泡,每日换水一次,16天后将马钱子毛刮净,切片晒干,用细砂炒成黄色,再浸在童便中(冬季2~3周,夏季4~5天),然后用流水冲洗一天半,阴干碾细。枳壳(生熟皆可),用童便浸泡2~3天,取出用水洗净,阴干碾细。将马钱子粉与枳壳粉按1:2混合即可,也可制为蜜丸。成人日服三次,每次2克,极量一日8克。儿童酌减。同时进行断骨复位,小夹板固定。孕妇、高血压、高烧及精神病人慎用。服药量大时,出现肌肉抽搐,患处跳动感,头晕,可大量饮水(或甘草水)解之。(《全展选编·外科》)
治热牙痛不可忍:番木鳖半个,井花水磨一小盏,含漱,热即吐去,水完则疼止。(《握灵本草》)
5、用法用量: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6、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运动员慎用;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木鳖子和马钱子是两种不同的药。木鳖子为苦微甘,温,有毒。入肝、脾、胃经。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马钱子为苦,寒,有毒。归肝、脾二经。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
(三)血竭
1、药性:
甘、咸,平。
2、功效: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3、主治病证:
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4、常用配伍:
心腹痛:用黄鼠心、肝、肺一具,阴干,瓦焙为末,入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钱,烧酒调下,立止。(《海上仙方》)
妇人血崩:鲫鱼一个(长五寸者)去肠,入血竭、乳香在内,绵包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叶氏《摘玄方》)
产后血冲,心胸满喘,命在须臾:用血竭、没药各一钱,研细,童便和酒调服。(《医林集要》)
5、用法用量:
研末,1~2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人膏药用。
6、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月经期不宜服用。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中药血竭与龙血竭功能主治类似: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疮散瘀止痛。血竭表面铁黑色,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而粗糙;龙血竭表面黑紫色,断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具有活血散瘀,定痛之血,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以及慢性结肠炎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症。
(四)三棱
1、药性:
辛、苦,平。
2、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3、主治病证:
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4、常用配伍:
琥珀散: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症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并宜饵此方。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神验莫及。产后即减大黄。(《海药本草》)
气攻头痛:葫芦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为末,姜汤或温酒每服二钱。(《济生方》)
乳汁不下:京三棱三个,水二碗,煎汁一碗,洗奶取汁出为度,极妙。(《外台秘要》)
5、用法用量:
煎服,5~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6、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莪术与三棱的异同
相同点:二药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相须为用,治疗癥瘕积聚、经闭、产后瘀痛及食积气滞之证。
不同点:三棱破血力较强,莪术长于破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