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日剧《异世界的居酒屋阿信》。
故事设定在中世纪某个时段,主人公都是尼古拉斯之类的称呼。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居酒屋被发掘了出来。
剧情设计极其幼稚可笑,演员也是夸张造作。
日本电视剧怎么编怎么演也别意外!
这个民族真没法归类,啥现象也不能大惊小怪。
第一集我看完了、边看边。
主人公找到居酒屋,拿着扎啤杯一顿惊叹:人家店是用玻璃的杯子啊!
然后一口气喝了一杯生啤酒,品牌是Asahi。
说白了就是一杯现打的扎啤。
主人公喝傻逼了,第一赞的是冰的,冰酒果然好喝。
第二赞味道、一个劲儿骂之前喝的是牛尿。
第三赞配菜!
配菜是什么呐?
毛豆,煮毛豆,带皮煮毛豆撒盐....
演员的表情让我觉得他智商有问题,一边嘬毛豆一边说这个菜是和啤酒最配的!
这段二归二,但是看出来人家电视剧牛的地方。
品牌植入Asahi,自然到位。
用特别简单,特别侮辱智商的办法把啤酒和日式毛豆盐煮的吃法介绍给了所有观众,反智化的营销有时候最有效!
想想脑白金....多少年了,过年时候看不见这个广告都觉得有大事儿发生!
第二段是关东煮。
居酒屋里的大将给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一人一小锅关东煮。
这段看得我有些想放弃了。
俩人先吃的白萝卜,好吃好温暖好感人,表情简直是夸张到极致!
然后依次是魔芋丝,魔芋,牛筋串,鸡蛋....每一样都能引起惊呼,筷子举得老高,发现异世界般的惊奇与震撼杂交着无比的幸福。(倒是切题)
这一套你要放中国电视剧里,有人看才怪!
但是在日本这就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了,没人觉得过于夸张,这才是对于食物的最高礼遇。
类似拉面的呼噜呼噜,面好吃与否放后面,最起码的尊重和礼节必须要在前面。
煞有介事未必是坏事!
我们吃饭有个习惯,一般不夸,夸也比较含蓄。
要是全像这个电视剧似的一屋子人都‘好吃好温暖好感人’,那肯定是精神病院食堂才有的配置。
最后是吃土豆,因为主人公之前的设定是吃土豆和喝温吞酒,所以对于土豆有本能的排斥。
大将似乎懂了他的顾虑,端出一碟子黄芥末...接下来又是表演时间,土豆蘸上黄芥末(是不是牛头牌子真不知道)。
这个味道...啊....这也太奇妙了,主人公不可思议的表情长久地停留在我的视线里,即使我关掉屏幕也无法让他走开!
从表演上来讲他成功了!
甚至可能会让你去买一桶黄芥末的功效也不是没可能!
主人公有一个教官,名字更长就不写了。
教官在他们喝嗨吃嗨的时候也摸索到了这间居酒屋。
这是玻璃杯子装的酒呐,教官你看是不是很高级!
尼古拉斯急于与人分享自己对新世界的感知!
教官一口气干了半杯,也是一脸草泥马的表情。
我要吃鸡肉料理。教官是老司机,他要让居酒屋大将出丑。
这儿的鸡肉都很老,我看他咋弄?
大将脸上云淡风轻的劲头像是要圆寂的高僧。
他从一个盒子里拿出来神秘食材,每一个人都很紧张也很期待.....
怎么有点儿眼熟?
这不就是炸鸡块嘛?
腌过了!
尼古拉斯眼球都要掉出来了!
大将用一盆新油开始了忽悠农村老冒儿的把戏!
我以前的胖徒弟特别喜欢看《亮剑》。
他总结了一句很经典的观影感受:电影电视剧的本质就是一群配角围着主角,一起给主角吹牛逼的过程!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句话中外适用!
大将把鸡块放入油锅,一脸严肃但是能看出来心里有数,时间到了他把鸡块捞出来,放在了漏油的网里(这个网居然是不锈钢的)。
教官被这番操作彻底弄懵逼了!
演得很到位,带着不可名状的懊恼心服口服,剩下的只有等待着满足口腹之欲了!
你猜怎么着?
大将又把鸡块倒油锅里了,在一片惊诧中平静地告诉几个土鳖:有一道工艺叫做复炸!
年度逼王!
真的,我服气了!
鸡块这么铺垫,教官剩下的只有大啖特啖了。
特写给了入口满嘴油,咀嚼颇享受,还有最后一块的恋恋不舍,看着确实下饭。
看到这里我觉得差不多了吧!
呵呵我单纯了。
尼古拉斯哥俩还有一份,大将多少有些炫技般的调了一个南蛮酱浇在了这两份炸鸡上。
教官傻了,两只眼直勾勾地盯着人家面前的鸡块,不惜用威胁恐吓的方式,想要再尝尝南蛮鸡块!
事物面前人是平等的!
这才是真正厉害的销售。
一份炸鸡块从做法开始放大它的功能性,让观众即使不吃油炸食品也一样隔着屏幕享受其中,别说那些油炸老饕了。
最后南蛮鸡块用剧情带出了另外一个具有日式代表性的做法,分享。
通过一个傻逼的剧情,完成了日式食品形体与观念的输出。
八十年代日本有了拉面的赏鉴专刊,接下来在各种电视、综艺、电影、等全方位的配合下,拉面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最终成为一个日本名片完成了文化输出和产业扩大,以及利益最大化。
让原本的舶来品完全变成了日本人心中的味觉骄傲!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如法炮制,又在居酒屋上面打主意。这个形式肯定会比拉面更容易操作,毕竟产品线很丰富,而且搭配日本酒更能全方位的输出。
最近的《和歌子》就最说明问题。
话说回来,这种以小见大的宣传模式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这样放大食物放低身价,通过一切可以使用的形式进行尝试,或许才是文化输出的正解!
鸟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