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情报食用百合病虫防治技术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年百合种植面积余亩,主要分布在朱家场镇、田坪镇。由于是连片种植,百合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现将食用百合主要病虫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百合病害防治

  (一)立枯病:百合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寄主广泛,可危害根、茎、叶及鳞茎。

  1、症状:2月底—3月初,嫩芽感染后根茎部变褐色、枯死。6—8月,成年植株受害后,从下部叶开始变黄,然后整株枯黄以至死亡。鳞茎受害后,逐渐变褐色,鳞片上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

  2、发病规律:病菌能在土壤中病残体或腐殖质上生存。一般可存活2—3年,遇适宜条件即可发生危害,以菌丝从伤口或直接侵染幼茎。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湿度大,通气不良,光照不足是立枯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3、防治方法

  (1)该病大多为土传病害,实行轮作可降低危害。

  (2)播种前种球先经过4℃低温处理后,用30%的恶霉灵倍液或50%多菌灵倍液浸渍杀菌,浸种20—40分钟,晾干后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使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

  (4)出苗后用0.%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0倍液(3克/亩)+50%多菌灵倍液喷1—2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中心病株,病区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

  (二)灰霉病:是百合植株上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花蕾腐烂,影响鳞茎产量。

  1、症状:病害的症状随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叶片上通常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块,大小不一,长2~10mm,某些斑块的中央为浅灰色,边缘呈淡紫色。天气极度潮湿时斑上生灰霉层;干燥时病斑变薄而脆,半透明状,浅灰色,严重受侵染的叶片引起叶枯。病害蔓延到茎秆,会使生长点死亡。花蕾上发生病斑,则花蕾变成褐色,不能正常开花。发生在花朵上,则花瓣形成水渍状斑块。该病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从生长期到开花结果期均可发病,尤其在花蕾上的病斑发展非常迅速。果实上发生病斑,会引起局部腐烂。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生存渡过不良环境,菌核很少生在鳞茎上,但经常产生在夏季落在地面的花上,第二年春天土壤中的菌核上长出灰霉层,含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在植株间迅速传播。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2~25℃,从6月上旬起因雨水多,露水重,病害易发生流行。

  3、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患病植株的叶片并集中烧毁,防止病菌传播。

  (2)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如水旱轮作也要至少二年,以免病菌通过土壤传播。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增施磷钾肥,增加抗病力,特别注意理好排水沟及田间通风透光。

  (4)用50%氯溴异氰尿酸倍液或50%多菌灵倍液或75%百菌清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50%速克灵倍液喷洒,8—10天一次,连续2~3次,施药后4小时遇雨需补施。

  (三)病毒病:该病在高温、干旱、蚜虫危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条件下易引起发生与流行。

  1、症状:叶片变黄,或发生黄色斑点,黄色条斑,急性落叶,植株萎缩,花蕾萎黄不能开放,花冠开裂。植株受病害侵染后,生长、开花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2、发病规律:一般是由蚜虫危害而传染,也可由人为的接触如中耕除草、人手抚摸损伤等传播。

  3、防治方法:目前,对病毒病主要是通过预防来解决,已经受害的植株就很难治好。预防主要有下列措施:

  (1)及时防治蚜虫。蚜虫具有一种刺吸式口器,它像针一样刺入植物,吸取汁液。当它吸取了受病毒感染植株的汁液后,又去刺吸健康的植株时,就把病株汁液中的病毒也传了过去。特别是有翅蚜,能在较大范围内传播病害。所以,防治蚜虫是防止病毒蔓延的有效途径。

  (2)防止接触传染。不要经常用手或工具接触百合植株,以减少植株传染病毒的机会。

  (3)拔除受害严重的植株。对受害严重的植株,必须及时拔除并烧毁。对有轻度感染尚能开花的植株,则要勤管理,多施肥,其种球只能作商品,绝不能再作种留用。

  (4)发病初期施用0.5%氨基寡糖素倍液+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克/亩喷雾2—3次,间隔7天1次;或施用0.5%香菇多糖水剂—1倍+中微量元素水溶肥+0.%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7倍均匀喷雾,以增强植株活力。

  二、百合虫害防治

  (一)蚜虫:是危害百合最普通的虫害之一,有桃蚜和棉蚜两种。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使植株萎缩,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开花结果。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进行彻底清田。

  (2)亩用黄板40张,诱杀有翅蚜。

  (3)蚜虫危害期用50%抗蚜威倍液或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倍液喷施。

  (二)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主要活动在土壤内,危害百合的鳞茎和根,吃去根系和鳞茎盘,直至破坏整个鳞茎。在7~8月鳞茎形成期间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安排茬口,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2)施用腐熟有机肥,防止成虫产卵在有机肥上面。

  (3)人工捕杀。在田间出现蛴螬危害时,可挖出被害植株根际附近的幼虫。

  (4)综合防治。用黑光灯或汞灯诱杀成虫;在蛴螬卵期或幼虫期,每亩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杀虫剂1.5—2公斤与细土拌匀,在百合根部土表开沟施药并盖土;危害较重时,建议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g或50%辛硫磷乳油g,拌细土15—20kg做成毒土。

3月18日,测报人员在朱家场镇桐木村调查百合病虫害发生情况

3月23日,测报人员在朱家场镇水田村调查百合病虫害发生情况

  

签发:刘洪春

测报人员:简芳黄圣忠

编:唐丹杰校:蔡继阳审:杨林杨仁江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pf/6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