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根据农业农村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介发布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维西县农业农村局在广泛征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遴选了年3类9个主导品种和3类6项主推技术(详见附件),现予发布。
请各乡镇依托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并结合当地实际,遴选本乡(镇)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全力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维西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年4月22日
附件1
年维西县农业主推品种
(共3类9个品种)
一、水稻(4个)
1、滇禾优34
2、楚粳28号
3、剑粳3号
4、楚粳37号
二、玉米(3个)
1、西抗18
2、卓玉
3、秋硕玉6号
三、薯类(2个)
1、云薯
2、合作88
附件2
年维西县农业主推技术
(3类6项)
一、绿色增产类技术(3项)
1、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2、稻田养鸭技术
3、稻田养鱼技术
二、资源节约类技术(2项)
4、水稻机插秧技术
5、玉米马铃薯间套种绿色高质高效技术
三、养殖业推广类技术(1项)
6、猪的人工授精推广技术
附件3
年维西县农业主导品种简介
(共3类9个品种)
一、水稻(4个)
1、滇禾优34
品种来源: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审定情况: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滇审稻013号。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BCD(滇)农种许字()第号
特征特性:株高97.0cm,穗长20.7cm、亩最高茎葉32.95万、亩有效穗26.35万、穗总粒数.2粒、穗实粒数.2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3.5克、全生育期平均天、比对照短2天,落粒适中。米质检测:出糙率81.0%、精米率70.5%、整精米率62.6%、粒长5.4mm、粒型长/宽比2.2、垩白粒率30%、垩白度3.0%、直链淀粉15.8%、胶稠度70mm、碱消值7.0级、透明度2级、水份12.7%,达到国标优质3级标准。接种鉴定感稻瘟病(病级7级)、抗白叶枯病(病级3级),田间综合表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
产量表现:-年云南省杂交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千克,比对照减3.94%,增产点次率45.45%o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千克、比对照滇杂31增1.6%。
栽培要点:购买合格种子,培育带葉壮秧,适时移栽、杜绝栽老秧,合理密植、进行规范栽培,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米稻区种植。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2、楚粳28号
品种审定(登记)编号:滇审稻号
品种来源:云南楚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CD(滇楚楚)农种许字()第号
品种适宜栽种区域及海拔:适宜云南海拔-米稻区种植,省外相似生态类型稻区适宜种植季节。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3、剑粳3号
品种审定(登记)编号:滇特审(大理)稻号
品种来源: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BCD(滇)农种许字()第号
品种适宜栽种区域及海拔:适宜在大理州海拔m-m的地区推广种植。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4、楚粳37号
品种审定(登记)编号:滇审稻号
品种来源:云南楚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CD(滇楚楚)农种许字()第号
品种适宜栽种区域及海拔:适宜云南海拔-米稻区种植,省外相似生态类型稻区适宜种植季节。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二、玉米(3个)
5、西抗18
品种审定(登记)编号:川审玉;黔审玉号、滇特(临沧)审玉米号;(滇)引种[]第号
标称种子生产经营者名称: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BCD(滇)农种许字()第号
品种适宜栽种区域及海拔:适宜云南省临沧地区海拔-米的玉米区种植,临沧市的双江县、永德县、镇康县、凤庆县及云南省其它相似生态区域根据试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广种植。通过年引种试验种植,适应区域为楚雄州、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大理州、玉溪市、普洱市、红河州海拔-米,德宏州、保山市海拔-米,文山州海拔-米,丽江市海拔-米玉米种植。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6、卓玉
品种审定(登记)编号:滇特(曲靖)审玉米201号;引种(滇)引种[]第号
标称种子生产经营者名称:富源县胜玉种业有限公司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BCD(滇)农种许字()第号
品种适宜栽种区域及海拔:适宜在云南省海拔-米适宜区域种植。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7、秋硕玉6号
品种名称:秋硕玉6号;
品种审定(登记)编号:滇审玉米号;
标称种子生产经营者名称:云南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BCD(滇)农种许字()第号
品种适宜栽种区域及海拔:适宜云南海拔-米适宜区域种植。经引种试种成功适合在维西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三、薯类(2个)
8、云薯
品种名称:云薯
审定编号:滇审马铃薯019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德宏州农科所
品种来源:亲本组合为:yakhant×387.14.选育方法为杂交选育。母本yakhant,引自白俄罗斯。父本387.14,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
特征特性:区域试验生育期85天,生长势强,株形扩散,株高45.1cm,茎粗1.18cm,叶色浓绿色,茎色绿色,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性弱。结薯集中,块茎扁圆形,黄皮淡黄肉,薯皮光滑,芽眼中等深,大中薯率82.42%。
产量表现:年区域试验亩产.8公斤,比对照增产10.97%,增产点率42.86%。年区域试验亩产.38公斤,比对照增产42.31%,增产点率%。两年平均亩产.59公斤,比对照增产26.64%,增产点率71.4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公斤,比对照增产.52公斤,增产5.13%,增产点次4个,增产点次率80%。
抗性鉴定:年省农科院环资所抗性鉴定结果:高抗晚疫病;抗X花叶病毒、抗Y花叶病毒。
品质分析:总淀粉含量16.16%、维生素C含量14mg/g、蛋白质含量2.2%、还原糖含量0.%、干物质含量22.5%。
栽培要点:(1)该品种植株不繁茂,喜肥水,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种植。(2)选用健康种薯,播种前剔除病、烂、杂种薯。种植密度~株/㎡为宜。(3)亩施腐熟农家肥~kg/㎡,化肥适量作底肥(参考值:亩施碳铵~kg,普钙kg,复合肥40~80kg)。(4)苗期和现蕾期进行2-3次中耕培土。(5)适时收获。
9、合作88
品种类别:马铃薯
品种名称:合作88号
审定编号:滇马铃薯4号
品种来源:云南省会泽县农技中心、云南师范大学薯类所选畜而成。
种子来源:维西云农优创薯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株高93厘米,茎粗1.34厘米,茎绿紫色,花冠.紫红色。薯块卵圆形,红皮黄肉,生育期天,株型半直立,芽眼浅,表皮光滑,休眠期中等,耐贮藏;该品种中抗晚疫病,在云南省发生马铃薯癌肿病的老疫区如昭通大山包、鲁甸新街转山包、永善县马楠乡、寻甸县金圆乡种植表明,“合作88号”高抗癌肿病。栽培要点该品种为典型的短日照品种,在日照时间渐长的春季不能正常结苗,表现为晚熟,只适宜在一季春播马铃薯种植区大春种植。薯块含干物质25.%、淀粉20·%。
产量表现:—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35.5%。
种植区域:1.适宜云南省海拔2米以上一季春播区中上等肥力地种植。该品种需肥量较大,为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种植时宜选择中上等肥力地,肥料以农家肥为主,重施基肥,封行前辅以少量的磷钾复合肥。整薯播种,播种密度以~株/亩为宜。
2.云南冬作区,海拔在到1米,避开霜期,在10月到11月底种植。冬作区重施底肥,起高垄种植,利于灌溉。
附件4
年维西县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3类6项)
一、绿色增产类技术(3项)
1、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技术概况: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其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暴食危害重,虫害扩展速度较快,对我省的玉米、甘蔗造成了严重为害。通过年对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测报技术、防治技术的研究,总结集成了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一是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抓住草地贪夜蛾迁入我省第一时间开展快速统防,阻止其繁殖并进一步北上扩散危害,压低全省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从而减少防治面积;二是通过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的试验研究,帅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替代传统药剂;三是通过开展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推广,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实现精准施药,快速防控。
技术要点: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1.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2.生物防治。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燭蜷等天敌,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3.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弗虫威、甲维盐、虱蟠脉、虫螞膳、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4.适时开展应急防治。根据草地贪夜蛾暴发危害预警,对粮食生产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区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全力控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5.农药使用方案:①单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曲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瞒脉、虫蟠睛、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②生物制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抱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③复配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菊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氧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蟠膳、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蝴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胱、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氯菊酯、除虫脉?高效氯氟氯菊酯、氟铃脉?菊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腓、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脈、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胱?菊虫威。
适宜区域:全省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
注意事项:注意交替轮换用药,每种药剂每季不要超过2次。施药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草地贪夜蛾活动取食阶段,注意喷洒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关键部位。同时,积极开展颗粒撒施、拌土撒施和拌种等方式的防控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省植保植检站;联系 长穗期管理:一是要施好拨节肥孕穗肥,一般在抽穗前15~20天,视苗情每亩用复合肥10~20千克。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及除草。结实期生长发育及管理:从抽穗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称抽穗结实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结实期管理上关键是养根保叶,为叶片继续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和养分顺利输送创造条件。在粒多基础上达到粒饱,减少空秕粒在霜前正常成熟:一般要酌情施粒肥,管好水,注意防治后期病害。 (9)及时收获:在水稻成熟期,组织群众及时收获;机械收获在完熟后期进行,做到颗粒归仓。
5、玉米马铃薯间套种绿色高质高效技术
马铃薯种植规格:行距1米,穴距0.35米,每亩穴以上,每穴两株,每亩株左右,等马铃薯出土后将玉米套种其间,株距0.3米,每亩株左右,以达到增加每亩产值的目的。玉米品种主要是:“西抗18、秋硕玉6号”;马铃薯品种主要是:“合作88”;倡导施用农家肥为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率达95%以上。
三、养殖业技术推广类(1项)
6、猪人工授精技术及措施
1、范围
全县七乡三镇,推广杜洛克种公猪60头
2、供精公猪
必须达到供精种公猪管理规范要求及精液质量评定标准,并取得相应证照。
3、采精准备
所有器具洗净消毒后,置于30℃左右的恒温箱中备用,配制所需量的稀释液,置于水浴锅中预热至35℃,调节显微镜,开启显微镜恒温板及预热精子密度测定仪。准备好采精时清洁公猪包皮内污物的纸巾或干纱布等。将公猪赶进采精预备室,剪去公猪包皮部的长毛,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其腹部和包皮,再用温水清洗干净。
4、采精方法
采精员穿戴洁净工作衣帽,一手持37℃集精杯(内装一次性食品袋并覆盖2层~3层纱布),另一手戴双层乳胶手套,挤出公猪包皮积尿,按摩公猪包皮部,刺激其爬跨,当公猪爬上假台猪后,随即蹲下,待公猪阴茎伸出时,脱去外层手套,用手紧握伸出的公猪阴茎螺旋状龟头,特别是要握住螺旋部分,压力不宜太大,以控制其龟头不能转动或回缩为限,并带有松紧节奏,以刺激射精。当公猪充分兴奋,龟头频频弹动时,表示将要射精。公猪开始射精时多为精清,不宜收集,待射出较浓稠的乳白色精液时,应立即以右(左)手持集精杯,放在稍离开阴茎龟头处将射出的精液收集于集精杯内。当射完第一次精后,刺激公猪射第二次,继续接收。射完精后,待公猪退下采精台时,采精员应顺势用左(右)手将阴茎送人包皮中。
5、采精频率
采精频率以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有效精子数决定,做到定点、定时、定人。成年公猪每周采精不超过2~3次,青年公猪每周1~2次。
6、精液检查
按精液质量评定规范所示方法进行。
7、输精准备
输精场所应保持安静清洁,输精器械必须严格消毒。一次输精总量应保证其有效精子数20亿以上,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猪的外阴户洗净消毒,再用棉花擦干。
8、输精方法
母猪出现“静立反应”后8~12小时进行第1次输精,如用公猪试情,一般在母猪愿意接受公猪爬跨后的4~8小时之内输精。第1次输精后每间隔8~12小时进行第2次或第3次输精。
输精人员在消毒清洁双手和母猪外阴、尾根及臀部周围后,取出灭菌输精管,在前端涂上润滑液后,将输精管45度角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当感觉有阻力时,缓慢逆时针旋转,同时前后移动,直到感觉输精管被子宫颈锁定,从精液贮存箱取出品质合格的精液,确认公猪品种、耳号,缓慢颠倒摇匀精液,用剪刀剪去瓶嘴(或袋口),接到输精管上,通过控制输精瓶(袋)的高低和对母猪的刺激强度来调节输精时间,当输精瓶(袋)内精液排空后,放低输精瓶(袋)约15秒,观察精液是否回流到输精瓶(袋),若有倒流,再将其输入,使输精管在生殖道内滞留5分钟以上,让其慢慢滑落。登记母猪输精记录表(见附录C)。
9、输精后母猪的管理
输精后的母猪应饲养在安静的环境中,并且一月内不要轻易驱赶母猪,适当减少饲喂量,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保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