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的毕业薪酬差距越来越大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万人,而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社会怎样能够吸纳这些新增的劳动力,就成了连总理都发愁的麻烦事。

然而,在“世上最难就业季”的背后,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呈现出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情况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某些岗位月薪上万,却常年供不应求,而社会上又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

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第一份的薪资水平相当低,一毕业就从“天之骄子”变成了“城市屌丝”

那么,为什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有怎样的时代背景?同学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呢?

全球大学生面前的新现实:一个被全球化撕裂的世界

事实上,不同专业,不同职业道路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拉大,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出现,而是困扰着全球整个一代年轻人的共同问题。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在中国,在美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凡是能够轻易搭上全球化的快车的职业和专业,“海龟”们的收入水平在过去十年里都呈现了快速增长,而那些无法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的职业和专业,“土鳖”们的收入水平则往往停滞不前,成为被遗忘的人群。

当然,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海龟”和“土鳖,和一般语境有所不同,你属于哪一种,与你是否留过学基本无关,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有能力参与到国际化的生产活动里面去。

全球化大潮面前,没人能独善其身

举个例子,一个加州湾区GOOGLE大厦里工作的码农,一个常年在南美各国出差的华为工程师,一个在上海著名西餐厅做主厨的意大利小伙,尽管他们之间的背景和工作都有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显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而一个东北某国营工厂的工人,一个巴西丛林里种植热带作物的农民,一个美国中西部某小城里麦当劳的收银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很难从全球化中直接受益,甚至可能还属于利益受损的人群。

全球化像一把利刃,用来自全球资本配置效率提升而带来的巨大利润,在让世界更平的同时,却也加剧了海龟群体和土鳖群体原本就存在的收入差距,甚至轻易地撕裂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共识。

被全球化撕裂了的美国社会

今年的美国大选,以好莱坞明星,硅谷高科技公司,以及各大高校的学生老师基本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而那些在全球化中失意的普通工人则是川普的狂热粉丝。

川普爆冷选赢了希拉里以后,美国不少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学生集体举牌抗议,而校方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还有部分教授也参与到抗议之中来。甚至部分美国明星甚至在网络上宣称这是美国耻辱的一天,自己要准备移民加拿大了。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中,也明显出现了这种本地化人群和国际化人群尖锐的对抗。

伦敦金融城的商业和文化精英踌躇满志,却被英国乡野一群从来没出过英伦三岛的老土手里的选票阻击,眼睁睁地看着英国自绝于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大势。

在历史上,土鳖和海龟的斗争一直存在,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激烈。

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海龟,

有的人则成了土鳖?

”土鳖“和”海龟“群体之间,不仅有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生活方式,兴趣习惯,社会交往的圈子,甚至政治倾向都基本是割裂的。

海龟们的生活方式是:早晨伴着莫斯科的朝阳醒来,傍晚呼吸着北京的雾霾睡去,明天还要赶早班机去纽约;

同时管理着位于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的三个投资项目,并实时向在洛杉矶办公室的上司汇报;

好不容易有一周的假期,打飞的去纽约百老汇看场音乐剧,再去伦敦听场COLDPLAY的演唱会,最后到南印度洋的小岛上晒晒太阳浴,精神饱满地回去上班。

你身边的同事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台湾,有的来自墨西哥,你们之间交流基本没有障碍,甚至于你觉得你和同办公室的挪威小哥之间的共同语言比家乡的任何一个同学朋友都多。

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就是美国土鳖阶层的胜利

而土鳖们,虽然可能也有大学甚至研究生文凭,但英语好多年不用早就还给老师了,

人生轨迹基本就在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城市周边打转,到了差不多的年龄就找一个同城的姑娘,生个大胖小子。

虽然看到朋友圈里别人晒的埃菲尔铁塔的风,京都古城的雨,也会心生羡慕,但想想每个月的房贷账单,还有孩子的奶粉钱,以后受教育的费用,就打消了自己也去看看的念头。

随着全球化的势头越来越深入,这两部分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以及文化取向,都会产生几乎是不可逆的分裂。

从近些年的情况发展趋势来看,将来海龟和土鳖的矛盾,也就是所谓的”支持or反对全球化,甚至有可能会升级成为后全球化世界的主要矛盾。

海龟和土鳖,你想当哪一种?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认清这样的社会现实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出一个关系到你一生人生道路的选择:你这辈子,想当一只海龟还是土鳖?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由于利益和已经高度全球化的资本力量联系紧密,海龟在社会利益分配上的处境比土鳖要有利的多,在蛋糕上分到的部分也远远更大。

在陈大夫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中,凡是能够在工作,交际圈子和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三方面都基本实现国际化的海龟人士,收入基本无一例外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至少也是前0%的成员。

而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当一只在家门口打转的土鳖,也想挤进海龟的圈子,你需要做到的以下几点:

1一定要学好英文

讲真,假如你大学四年真的全都荒废了啥都没学到,你也得拼了老命地把英语学好。

实际上,在陈大夫看来,英语的重要性比你大学所有的专业课选修课加起来还要重要,这就是你进入海龟圈子的敲门砖。

当然,我这里说的“学好“,既不是能过四六级就拉倒,也不是让你天天对着GRE红宝书背单词,关键是你得能够有能力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虽然我没考过托福GRE也没考过雅思,但这并不妨碍我和美国朋友一起谈论政治谈笑风生,或者和德国小哥一起背着他老婆去某些不该去的场所做某些不该干的事情。

至于怎么学,我相信你了解的肯定比我更全面,我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有机会,最好出国学习或工作

曾经在大学声的后台里,遇见一个本科是山东某二本大学的同学来找我聊。

他大三大四本来是准备出国的,学分绩点也够,也有参与科研的背景,连GRE考试也基本准备好了,但快到临门一脚时,突然得到消息,他被报送了某帝都高校的研究生。

他感觉很矛盾,因为他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如果自费出国的话家里父母就得勒紧裤腰带,而读研的话给家里的压力要小很多。

我给他的建议是: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是不要放弃GRE的考试和申请,能出去还是要出去。

因为一段海外留学的经历,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业能力的提升,给你的眼界打开了一扇窗户,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从此进入海龟的圈子。

就连现在高校招聘讲师教授,你即使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背景想留校也是千难万难。在海归博士和土鳖博士之间明显的歧视,早已经是公开的事实。

不论你之后打算在学界还是业界求职,一句“有国外留学背景优先”就卡死了你的上升通道,到时候看着实际水平明显不如自己的同龄人,因为有一张海外文凭而插队在你前面,你会是什么心情?

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海归人员回国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3从一进大学起就做好

自己的学业职业规划

你知道现在最吃香的大学专业是什么吗?从毕业后的收入数据来看,肯定是码农。

年十大本科专业毕业后收入对比

不仅仅是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如此,加州湾区的谷歌,FACEBOOK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目前给本科刚毕业实习的码农开出的薪水价码,基本都是年薪8万刀+丰厚的住房,交通补贴+免费食堂。而作为对比的是,美国的家庭平均年薪才不到五万刀。

陈大夫有位同学是美国一流名校的生物博士,做博后的收入才不到4万刀一年;辛辛苦苦研究好几年,博士学位拿到手仍然不如码农专业本科小朋友收入的一半,这会是怎样的绝望.....

然而目前很多同学的情况是:从一进大学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等到了大三大四面临找工作了才开始想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这时别说想出国往往已经来不及准备,就连好一点的就业岗位都早被人占满了,最后只能拿到文凭即失业,和理想中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现在申请方推出全新iKASC职业测评,只需30分钟,就能帮你指明你的职业道路,告诉你应该向哪个方面努力。

这是目前业界最专业最系统的职业测评产品,能够从Interest(兴趣)、Knowledge(知识)、Ability(能力)、Skill(技术)以及Certification(证书)五个方面的几百个正交维度,来给你进行清晰的画像,并对你的职业前景给予量化评价。

不仅如此,完成测评后,还会给你提供和你的情况最为匹配的近期职位信息,并帮助你进行动态规划,教你在每个阶段(一周、一个月、一年)该做的准备工作。

有了这样给力的职业规划工具,一定能帮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尽先机。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pf/8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