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癜风要光照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232641.html
什么是精酿啤酒?它和所相对的“工业”啤酒到底是什么区别?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清楚,包括很多行业内人土也有不同的解释。到底怎样才算精酿啤酒,我们应该怎样定义它呢?
用最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口感味道的不同,就是“好喝”与“不好喝”的不同;精酿啤酒口味丰富多彩,让你欲罢不能;工业啤酒淡而无味,只是适合用来解渴的“水"。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麦当劳”与“私房菜”的区别。
如你要更逼格的了解这个问题,就要更深入的探讨,并有必要的耐性看完以下内容。
你必须要对整个产品,行业、社会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理解精酿啤酒的精髓。我在这里分别从产品本身,行业精神(匠人精神)、行业深度三个层面去剖析,试图能给到大家一个比较完善(专业)的答案。
一、产品本身的区别
精酿啤酒风格多变,都具有浓郁的香气,高含量的麦芽汁,厚重饱满的口感;工业啤酒酿造工艺和风格单一,口感淡,麦芽汁浓度低。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精酿啤酒酿造时不需要太多的考虑成本,除了选用上等的原料,并会投放更多的麦芽与啤酒花,这样酿造的啤酒香气浓郁,口感饱满柔顺,泡沫丰富。而工业啤酒为了追求低成本,采用大米、玉米和淀粉等原料代替部分麦芽,这样酿出的啤酒麦芽香味很淡甚至没有,酒花香也很淡甚至没有,泡沫少。
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的发酵工艺也有所区别,通常精酿啤酒采用的是艾尔工艺(采用Ale酵母,上发酵工艺),工业啤酒采用的是拉格工艺(采用Lager酵母,下发酵工艺),二者最主要区别是发酵过程中采用不同种类的酵母及酵母所在的位置和发酵温度不同。如图所示:
(1)精酿啤酒:多采用艾尔酵母,酵母在发酵罐顶端工作,浮在酒液的上方,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在该温度下,艾尔酵母的代谢最优,世代更替速度亦很快,在基本的麦芽糖分解过程这外,同时还会产生各类酯类物质,形成艾尔啤酒重要的果味来源,产生更多的风味,配合各种麦芽类型更容易形成不同的啤酒种类。
(2)工业啤酒:多采用拉格酵母,酵母在发酵罐底部工作,沉在酒液的下方,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0℃以下。在该温度下,拉格酵母生理代谢缓慢,以分解麦芽糖为主,酯类物质产生少,成品啤酒淡泊。拉格发酵速度快,容易沉淀澄清的特点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而如果想用艾尔酵母进行工业大规模生产存在控制难度大,澄清过滤难等问题,是不太现实的。
时间是最好的酿酒师。精酿啤酒酿造周期都会在30天以上(主要是需要很长的后成熟时间),有些甚至需要成熟几年。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成熟,口感才能混厚柔顺,层次丰富,产生更微妙的风味。工业啤酒整个酿造周期一般只需12天,成熟时间很短,对风味的提升作用不大。那工业啤酒增加成熟时间能提高风味么?工业啤酒酒体本身很淡,是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二、行业精神(匠人与创新精神)
很多微型酒厂,啤酒自酿酒吧,产量少,甚至全手工手产,但质量却很低,粗制滥造,明显有怪味,与宣称的啤酒风格严重不符,有的虽然酒品稍好,但酒品没有任何特色,土鳖式的商业气息非常明显,酒品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我们中国大陆境内一些所谓“德式自酿啤酒”,号称“纯正”德式啤酒,明明是个中国啤酒专卖中国人,非取个名字叫什么什么堡,什么什么斯基,土鳖到不行,在全世界都在以生产本地特色啤酒为荣的时候,还守着个德国老古董不放(而且还学得不象),这样的酒,就算好好做了,又怎能称得上精酿啤酒。
那用传统方法,优质的传统原料酿造的就一定是精酿啤酒吗?或者说,精酿啤酒必须使用传统方法和原料进行酿造吗?当然也不是,从精酿啤酒运动诞生起,创新就一直是和她相伴的,特别是在美国,创新精神本来就在他们的基因里,所以,不管是从原材料上,酿造方法上,甚至整个的啤酒理念和营销方式都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创造:酿酒的原材料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丰富多彩过,不仅麦芽,啤酒花,酵母的种类极大丰富,各种其它前端后端的原材料都已用在了啤酒酿造中,各种各样木桶,各种各样的细菌,各种各样历史上都不曾出现的香料,辛料,和瓜果蔬菜,可以说现今的啤酒原料,只有想不到,没有酿酒师做不到的了。酿酒的新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各个美国的精酿啤酒先驱大厂,开创了很多过去想都没人想过的技术,各种创新,各种反传统。
匠人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匠人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匠人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匠人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酿造精酿啤酒并不是买来一套设备,让设备供应商给你培训几天,从网上下载个配方就能做得出来的。首先需要酿酒师有很高的品酒水平,要酿出好酒要先会品酒;酿酿造精酿啤酒还要对各种原材料,工艺条件有深入的特性了解,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并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服务,追求给予顾客%的完善体验。
三、行业深度
现代精酿啤酒的发源地,美国,有个自己的关于精酿啤酒厂的严格定义,并以延用了很多年:
1、年产量少于万桶。(1桶是升多点,给大家个直观印象,燕京产量是好几百万砘,即精酿啤酒厂产量不应高于工业化大厂产量的10%)
2、酒厂不被或是低于25%的股份被非精酿啤酒厂控制。
3、至少有一款主打产品,或是超过50%的销量中,没有使用辅料来酿酒,或者用辅料也是为了增加风味而不是减少风味。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实则有很深的道理,化大繁于大简,可以说,美国精酿这二十年能得到爆发式的发展,除了历史的决定性这种因素外,这个定义居功至伟。
这里面最好理解的是第三条,但刚接触精酿同学还是会有些迷惑,这里我再详细解释下,在任何一个食品饮料生产企业,都必须工业化的超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但要超大规模的生产,就要降低自己产品的口味,去瞄准最低的底线,具体到啤酒厂,那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出尽量让更多的人至少能接受的口味,什么样的啤酒能让最可能多的人至少能接受?那当然就是水了,所以国内的啤酒都是一个水味,做得不好的还有尿味。在把啤酒做成水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那就更好了,所以,大米,玉米,甚至淀粉,被大量的应用到了很多工业啤酒的生产中,他们能让啤酒更象水,同时还比麦芽便宜,一石二鸟。但是用了大米就一定不是精酿啤酒了吗?并不是,美国酿酒师协会也不这样认为,所以这个定义其实非常严谨,“为了节省成本降低风味而添加辅料”,才不叫精酿啤酒。
其实用了大米也能做出好酒,就看你是怎么把玩“她”,添加她的目的只要不是“降低风味”,那做出来的一样可以是精酿啤酒。
剩下的两条就不太好理解,也被很多人不认同了,常见的观点就是,只要认真做,不偷工减料,好喝,就是精酿啤酒,管她是不是大酒厂产的或者管他股东是谁做什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想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给“精酿啤酒”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家都知道比利时的修道院啤酒,只有符合修道院要求的,由和尚在寺内以慈善生产为目的生产的啤酒,才能称得上修道院啤酒,才可以在酒瓶上打上“AuthenticTrappistProduct”的字样,没有这个,市场上TrappistBeer早就泛滥,这也再也不是一种质量,特别是文化的象征。再想想,只有香槟地区产的起泡酒才能叫香槟,只有干邑产的白兰地才能叫干邑,在茅台产的茅台才能叫茅台,每一种产品的定义,都是为了保护这个产品,和与之相关的文化。
这也就是美国官方精酿啤酒定义中把年产量上限和相对高的独立性的要求放在前二条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大型的工业啤酒集团,他们天生就是精酿啤酒运动抵挡者,他们天生就是杀手,只有只让小型的独立性啤酒厂有资格享用精酿的名字,才能更好的保护和推广这个运动,不把“精酿”定义为小型的独立啤酒厂,这个字眼,早晚会失去活力,我们失去的将是一个文化,失去了创新的小酒厂,作为消费者的你也许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不能喝到“更好喝”的啤酒了,就象十年前所有人都不懂啤酒的时候,开瓶青岛燕京不也喝得特高兴吗?
讲两个故事,波士顿啤酒厂(BostonBeerCompany)刚成立的时候,酒水都是通过外地的酒厂代工生产,这个做法完全无可厚非,和精酿啤酒并不矛盾,但却在大力发展的时候遭到了美国大酒厂以广告形式的大力诋毁,销量一度惨跌,至今让许多美国精酿啤酒人心有余悸。
现在中国市面上很常见的福佳白啤(Hoegaarden),最开始并不是这个味道,福佳酒厂在几十年前一场大火后,不得不接受了百威英博的贷款援助,从那以后,她就被不断的被要求更改配方,把酒做得更“大众化”,创始人一怒之下卖掉酒厂去美国玩精酿去了,福佳也就被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入门可以,但比起真正有风味的比利时白啤,就又差得远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精酿的精神就是反传统,创新,突破界限,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诉求,这需要很多很多特色小酒厂的一起努力,但这些小酒厂,就算联合起来,也根本无法和大酒厂在广告界,法律界,以及市场推广上,进行任何直接的竞争,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名号,把他们保护起来,让他们在精酿的名义下去推广,卖出更高的价钱,才能保证这个运动健康和持久的发展。
尽管精酿啤酒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尚未处理好的挑战,但巨大的市场需求,还是不断吸引着国内外大型啤酒巨头分羹精酿啤酒市场。
仅年,百威英博在拿下三个小型精酿啤酒厂的同时,也以旗下鹅岛精酿释放进军中国的信号,成立中国分公司。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家国外的精酿啤酒厂如此重视中国市场。
除了啤酒巨头百威英博,国内的大型啤酒企业也是纷纷跑马圈地。青岛啤酒也推出了IPA和经典魔兽啤酒;燕京推出了鲜啤和原浆白啤;华润啤酒推出了雪花脸谱;珠江啤酒则最为活跃,除了连续推出多款精酿啤酒产品外,并公开表示珠江啤酒将大力发展精酿啤酒业务,也会因此而涉足与精酿啤酒业务开展有关的餐饮经营业务。不仅如此,珠江啤酒还宣布将在广州建设一所精酿啤酒体验中心,采用“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
各啤酒巨头对精酿啤酒的跃跃欲试,对精酿啤酒行业的发展是好还是坏?我们是否可以直接把美国对精酿啤酒的定义拿过来,或形成类似美国对精酿啤酒的行业共识?
面对国内国情,土鳖与装逼横行,国人普遍的诚信危机,精酿啤酒也必然会充斥低档、劣质,鱼目混珠的产品,这也是行业必然会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精酿啤酒行业的每一分子,都有责任为精酿啤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