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一
诺奖魔咒(curse)
在文学界一直盛传着一个诺奖魔咒,那就是一个作家一旦拿下过诺贝尔文学奖,那他就很难再写出超越自己的作品。但其实这不过是评论者陷入一种心理怪圈之后得到的谬论。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说: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力量,没有人会阻止他。
莫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距今已过去8年时间,这期间他没有出版过任何一本书,现在他推出了《晚熟的人》这部由12个中短篇小说组成的小说集。
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失望,以为莫言沉寂多年,再推出新作品,将会是一部长篇巨著(monumentalwork),但却是12个中短篇。也许大家偏爱于长篇小说的阅读体验,忽略了莫言短篇小说不可低估的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说: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除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可见,莫言的短篇小说同样不可小觑。
我们再来回顾一段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的一段颁奖辞:
InMoYan,aforgottenpeasantworldarises,aliveandwell,beforeoureyes,sensuallyscentedeveninitsmostpungentvapours,startlinglymercilessbuttingedbyjoyfulselflessness.Neveradullmoment.Theauthorknowseverythingandcandescribeeverything–allkindsofhandicraft,smithery,construction,ditch-digging,animalhusbandry,thetricksofguerrillabands.Heseemstocarryallhumanlifeonthetipofhispen.
莫言大笔淋漓,勾绘出一个被遗忘的农民世界,其中的一切都被写得活灵活现,即便它的氛围乌烟瘴气,也弥漫有肉欲的气息,其中虽充斥惊人的残忍,却仍浸润着欢快的无私;读起来从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各种手工艺、铁匠活、盖房、挖渠、养殖、土匪伎俩——所有这一切他无所不知,无所不写,人世间的一切几乎都被他罗列到笔下。
这部小说集的第一个短篇《左镰》就是以莫言热衷的铁匠生活为题材写的。第二篇就是大家热烈讨论的《晚熟的人》。
二
什么叫晚熟的人(latebloomer)?
有一种人,身边的人喜欢的事物他漠不关心,别人伤害他,他似乎也觉得无所谓,他不能很好地感受冷、暖、爱、痛等一些感觉。当他后来一点点经受了社会的鞭打之后,他就慢慢地明白了人情冷暖,获得了一种可以武装自己的东西。这是晚熟的人。
然而莫言小说中更多的是借“晚熟的人”来讽刺当下现实中一些自作聪明,以晚熟自鸣得意的人和事。
当读者问莫言什么是晚熟的人时,他是这么说的:
什么是晚熟的人?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一个作家,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不能过早地固步自封,不能过早地使自己的风格固化,就是要不断地求新求变,努力地试图突破自己,要不断地成长。所以就说,你成熟得越晚,说明你的创作过程、创新的过程延续得越长。这也代表了我求新求变、努力奋斗、努力创新的这么一种渴望。
所以莫言要表达的意思是,“晚熟的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主观使能。就像他的创作,他不要过早地固化自己的风格,他可以一直变换创作风格,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作品一直有一种新鲜的血液。
然而,在《晚熟的人》这本书的宣传下,很多网友喊出“我要做一个晚熟的人”。网络宣传对读者可能有错误的引导,但我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早熟、晚熟或者“正常熟”都不是我们自己能左右的,它是由我们早先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所以有些事是做不来的,有的人身上既有早熟的人看穿一切的冷静,也有晚熟的人不谙世事的纯真,又有什么关系呢?晚熟好吗?没有答案。所以客观地去看待自己,实事求是地去感受这部小说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三
单篇《晚熟的人》
这一次,莫言带着自嘲和讽刺将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看到的生活画面一一揭露了出来。他把“莫言”自己也写进了小说,开篇借《黄玉米》电视连续剧的拍摄自嘲《红高粱》影视基地成为家乡的旅游景点,让他感到“不可思议”。“都是一些新造的景观,什么土匪窝、县衙门,有什么可看的呀”,“我实在想象不到他们能在这里看到什么”。
尽管如此,“我”也总去那里。
五年前,“我”带着法国的一位作家朋友就来到“我”家的旧居参观。在这里,“我”遇到了自称晚熟的人蒋二。蒋二原来叫蒋天下,后来改名叫蒋二。他曾抱怨自己的爹:“爹呀爹呀,姓狗姓猫也比姓蒋好啊!”这蒋二借着“我”获奖的机会发财了,在旧居旁摆摊,卖“我”的书(“我”问他是不是盗版书,他否认了),然后又兼销当地的土特产,什么剪纸(Papercutting)、泥塑(claysculpture)、草鞋(strawsandals)、木雕(woodcarving)……还低价买下我的旧居,高价租给一个青岛作家,每年租金数万。
蒋二说沾了“我”的光,说要请我吃饭,但吃饭是假的,实际上是要给“我”说他的滚地龙拳计划。
“莫言”遇到蒋二,让他开始回忆小时候在生产建设兵团独立营的事。那时每周六晚上都会在篮球场放一次电影。这个独立营是由国营蛟河农场改制的,每周六我们农村小青年都盼着早点完工去看电影,但是农场的知识青年烦我们这些来蹭看电影的农村青少年,故意提前放映,不让我们看完整的。
我们干了一天活,身上都是汗味儿,那些浑身香喷喷的女知青自然讨厌我们。我们看电影还吵吵嚷嚷的,他们就更烦我们了。一个知青朝我们喊,说我们那样影响了别人看电影。常林就不满意了,他在电影换片之后,在人群中放了一个既响又臭的屁,几个知青就和常林动起手来。常林自称是滚地龙拳高手蒋启善也就是蒋二的爷爷的高徒,但面对好几个知青的围攻,他却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只有挨打的份。常林挨着打,嘴上却很硬实,说下次要跟他们一对一单挑,但知青们不怕常林,最后在一片混乱的斗嘴中结束了。
下一个周六的上午传来情报说晚上农场要放电影《地下游击队》,我们就拼命干活,想着早点去看电影,可即便是早点干完活,我们也来不及吃饭,常林就带我们去河里洗脸、饱饱地喝了一肚子水。大家的肚子都在响,身体都很累,急忙赶到农场,可农场压根儿就没有放电影,原来那个情报是假的,是知青不想我们蹭到电影故意骗我们的。
当我们听到大粮仓那儿传来猛烈的爆炸声时,我们知道那是电影的声音,就往大粮仓赶去,去了之后发现电影已经演了一大半了。常林又和那些知青争执了起来,两个站岗的哨兵用枪托把常林捣了出去,常林按摩肚腹,准备使他的特异功能,放一个又臭又响的屁来攻击知青,可还没制造出来就被一个知青朝屁股踢了一脚,踢翻在地,嘴里哇哇地吐出了刚才河里喝的水。踢他的知青就是单雄飞,他是专门在体校里学过的。
随后两人打了起来,常林不是单雄飞的对手。知青们为单雄飞喝彩,我们为常林鸣不平,说常林输了是因为干了一天活又没吃饭。常林让蒋二撸了几把苘叶,抓起来就往嘴里塞。吃了几把苘叶后,常林的体力恢复了,他本来就力气大,在随后的打斗中,终于一脚蹬在了单雄飞的小腹上,单雄飞惨叫了一声,弯着腰坐在了地上……
这一段“莫言”的回忆告一段落。日本作家鹤田泽庆来中国,到了“莫言”家乡旅游。时过境迁,村里以迟钝著称的蒋二成了大老板,招待“莫言”和鹤田泽庆吃饭,鹤田泽庆喝醉后睡着了,“我”和蒋二就边吃边回忆,回忆常林吃苘叶,和知青比武的事。
“蒋二这个上语文不认字,上算术不识数的笨蛋,竟然不时地引经据典,口出佳句”,“莫言”反讽蒋二夸人的方式很特别。前面提到的那个青岛作家是个冒牌货,伪造“莫言”的书法,蒋二对“莫言”说:“他的字比您的字漂亮多了!”
蒋二把他告到了文化局,“文化局处罚他时,他还不服气,说这是为您增光添彩呢!我说,呸,放屁,我哥的字无论都没丑,那上面也有我哥的气息,就像那臭豆腐(strong-smellingpreservedbeancurd),无论多么臭,那也有人喜欢!”
蒋二还说,“毛爷爷和苏爷爷文化太高,话说得深奥,不如大哥您土鳖人说土鳖话,犹如臭鸡蛋拌上隔夜的蒜泥,气味独特,冲击灵魂!
“大哥你们说我装傻,其实我不是装傻,我们老蒋家的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晚熟!”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目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我就是个例子。”
蒋二一直说着,又说到单雄飞被常林踢过那一脚之后三次来找蒋启善学滚地龙拳,蒋启善见单雄飞诚心想学,就把他的滚地龙拳二十四招都传给了他。说到这里,蒋二的秘书说下午的擂台赛要开始了,于是他们坐着蒋二的豪华轿车出发了。
蒋二成了大老板,当年的单雄飞成了他手下的人,当他提到常林的时候,说常林要是活着他也会给常林一个活。“我”问常林怎么死的。蒋二说常林是喝百草枯死的。为什么喝百草枯呢?自杀?不是的。蒋二说常林为了治好他那放臭屁的毛病才喝的,又感慨道:“他是早熟的品种,上了岁数就傻了,既然连喝‘百草枯’的勇气都有,还怕什么呢?”
蒋二借别人的老来糊涂说自己是晚熟的人,年轻时笨了点,你看现在简直开窍了,多会利用资源啊,借“莫言”的获奖都当上了大老板。
当“我”再问常林到底怕什么的时候,蒋二又阴阳怪气地说,“怕什么?怕吃鱼卡住嗓子,怕关门挤着鼻子,怕睡觉扭了脖子。”
蒋二一次次地为自己的“晚熟”而得意:
“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越来越胆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擂台赛开始了,蒋二致开幕辞,还让“莫言”上台发言,还介绍了日本作家鹤田泽庆,借这两位大人物的名为自己的擂台赛增添人气。而这件事“莫言”自己并没有被事先告知。当“莫言”很顺利地讲完话之后,蒋二又夸赞他:“毫无准备,上台就讲,既有高度,又有深度”,“你也是晚熟品种的杰出代表”。在“莫言”看来,蒋二口中的“晚熟”意思就是笨了好多年了如今显现出才华了。
一开始是一段表演,单雄飞演滚地龙拳的祖师爷蒋启善,另有演螳螂和蚯蚓的两位演员,用来宣传滚地龙拳。接着单雄飞表演了一套滚地龙拳,比赛正式开始,由滚地龙拳第四代传人方江对阵黑螳螂拳第八代传人青岛范仝,三局两胜,方江胜出。接着是河南南阳马氏太极拳第十六代传人马鸣川挑战方江,几个回合之后方江再胜。此时蒋二又称方江也是个晚熟的品种。当方江被下一个对手侯上树捅到台下的时候,蒋二又说方江是“狗屎扶不上墙”。接着侯上树被滚地龙拳传人匡四平打败,匡四平对阵日本选手渡边一郎。
小秘书单舒拉激烈解说着比赛,说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武术比赛,而是关系着国恨家仇,因为这位日本选手的爷爷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当“我”觉得比赛变味儿的时候,蒋二对“我”说:“这就是堂堂正正的正能量……哥,你要继续晚熟。”身边的日本作家鹤田泽庆已不忍直视,捂着眼睛,不再看比赛了。渡边一郎是练过散打的,很快就占了上风,最后便将匡四平打倒在地。所有的观众就感觉出这已经不是比赛了,而是日本人行凶。解说更是火上浇油,说事先不知道这是日本人来复仇的,因为渡边一郎的爹就是当年被中国人打死人。台下的人激动起来,解说也鼓动着台下的人快上来一个人打败这个日本人。
在“民族大义”的刺激下一个剃着鸡心头的青年跳上了擂台,和渡边一郎打了起来,这已经不是在比武了,而是在打架。眼看渡边一郎要拤死鸡心头了,裁判吹哨没用,就上去拉扯,拉扯没用,台上跑上几个人才拉扯开。裁判对渡边一郎提出警告,渡边嘴里答应着“吆西吆西,yesyes”,也许就是这样的几句话让鹤田泽庆看出了破绽(flaw),他悄悄地对“我”说,这个渡边不是日本人。“我”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编剧和导演都是坐在我身边这位晚熟透了的蒋天下蒋总。”而“我”也突然地“晚熟了一个量级”。
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在“我”的后知后觉中变得清晰起来。“我”冷静地审视这一切,突然对这个“晚熟的人”蒋二有了新的认识。
“表演”还没有结束,单雄飞上台,打败了渡边。音响放起了用粤语演唱的电视剧《霍元甲》的插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我”从蒋二的口中得知,这个渡边一郎原来是常林的儿子。原来那些所谓早熟的人像常林、单雄飞,他们都成了这个晚熟的人蒋二手里发财的工具。
作者用蒋二的策划和表演来讽刺当下现实中为了利益而隐瞒真相的人和事,比如真人秀节目的虚假。观众则是用金钱和时间去换取一场虚假的表演,他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正确的引导呢?如果这个世界是谎言堆积的,那还有真情流露吗?
小说的最后对蒋二这个晚熟的人做了一次简短但又深刻的回复。
——凌晨,蒋二哭哭啼啼地给“我”打电话,说他用来办擂台和滚地龙拳展览馆的地是“滞洪区”,是非法用地,现在两台推土机正在摧毁。聪明的蒋二怎么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呢?他最后似乎还想借“我”的名望让“我”给他从中周旋(socialize)。
“我”只回复了他句“继续晚熟吧”就又睡去了。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蒋二晚熟得还不够,你以为你是晚熟,其实还不是,也就是说你还是傻的、呆的。
生活中有很多像蒋二这样的人,自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拿不下来的,当有一点点成就的时候就不可一世,藐视众人,肆意地给别人扣帽子。当他们把后来的成就与之前的稚嫩作对比时,就觉得自己是个晚熟的人,是大器晚成,虽然晚成,但也是成了。可正是这样的对比和反差常常让他们蒙蔽自己的双眼,自认为的成熟其实在一些厉害的人面前显得十分愚蠢和可笑。
这篇小说,在我看来它要表达是一种谦逊(modest)的精神。
希望我们都能从书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四
本书作品创作年表
《澡堂与红床》,年12月
《左镰》,年5月初稿于陕西户县,年8月16日定稿于高密南山
《地主的眼神》,年5月初稿于陕西户县,年8月16日定稿于高密南山
《斗士》,年5月初稿于陕西户县,年8月18日定稿于高密南山
《等待摩西》,年8月15日于高密南山续完
《表弟宁赛叶》,年8月19日改定于高密南山
《诗人金喜普》年8月27日改定
《天下太平》,年9月19日
《晚熟的人》,年3月12日
《贼指花》,年4月
《红唇绿嘴》,年6月
*本文系新东方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