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物种对我们有多重要二

白癜风应该怎么更好的预防 http://www.xuexily.com/npxxc/npxyc/m/1610.html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

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对于此类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在外来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

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可以通过直接的基因交流——杂交(hybridization)和基因渗透(introgression),对本地种的遗传产生影响。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可能通过杂交,产生一种新的、有入侵性的杂合体基因型,入侵种和本地种可能还会杂交产生不育的杂合体,与本地种竞争资源,对于濒危种其实是浪费配子;入侵种和本地种可能产生一群杂交体和广泛的基因渗透,通过“基因污染”而导致本地种的灭绝。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自然选择的模式或本地种群间的基因流通间接影响本地种的遗传。当入侵种施加强烈的选择压力时,本地种的自然种群可能会改变其等位基因频率;入侵种可能通过造成本地种种群的斑块化,从而切断基因流动。

入侵种会严重的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尽管入侵种的大量迁入可能会增加总体的物种丰富度,但由于入侵种竞争力强,本地种往往被其取代,甚至群落的建群种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境,导致其他的本地种的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引入澳大利亚北部的含羞草(Mimosapigra)将开阔的莎草湿地转变成灌木丛,导致一些特异的本地动植物失去其生境而消失。入侵种还可能通过对本地种的捕食、寄生等作用,影响到本地种的生存,进而改变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经济损失:新病虫害造成农业损失,外来物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健康威胁:引发人类新疾病,外来物种传染病病原体中带有本地不常见的类型,本地物种可能缺乏对于新病原体的免疫力,对人群具有不良影响。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生态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害。

1

马缨丹(学名:LantanacamaraL.)

是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时藤状,长达4米;茎枝均呈四方形,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花序直径1.5-2.5厘米;花序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长为花萼的1-3倍;花萼管状,膜质,顶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开花后不久转为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厘米,两面有细短毛;子房无毛。果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明末由西班牙人引入台湾,由于花比较美丽而被广泛栽培引种,后逃逸。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四川南部等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是南方牧场、林场、茶园和桔园的恶性竞争者。

■■■■■2

三裂叶豚草(学名:AmbrosiatrifidaL.)

是一年生粗壮草本,高50-厘米,有时可达厘米,有分枝,叶对生,具叶柄,雄头状花序多数,圆形,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每个头状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黄色,花冠钟形,上端5裂,外面有5紫色条纹。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上部的叶状苞叶的腋部聚作团伞状,具一个无被能育的雌花。总苞倒卵形。瘦果倒卵形。花期8月,果期9-10月。原产北美洲,年代在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

3

大薸(学名:PistiastratiotesL.)

是水生飘浮草本。有长而悬垂的根多数,须根羽状,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形异:倒三角形、倒卵形、扇形,以至倒卵状长楔形,长1.3-10厘米,宽1.5-6厘米,先端截头状或浑圆,基部厚,二面被毛,基部尤为浓密;叶脉扇状伸展,背面明显隆起成折皱状。佛焰苞白色,长约0.5-1.2厘米,外被茸毛。花期5-11月。原产巴西,明末引入。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分布于黄河以南。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业,并导致沉水生植物死亡和灭绝,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4

加拿大一枝黄花(学名:SolidagocanadensisL.)

是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根须状;茎直立,光滑,分枝少,基部带紫红色,单一。单叶互生,卵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渐尖或钝,边缘有锐锯齿,上部叶锯齿渐疏至全近缘;基部叶有柄,上部叶柄渐短或无柄。头状花序,聚成总状或圆锥状,总苞钟形;苞片披针形;花黄色,舌状花约8朵,雌性,管状花多数,两性;花药先端有帽状附属物。瘦果圆柱形,近无毛,冠毛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原产北美,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中国,年代扩散蔓延成为杂草。分布于浙江、上海、安徽、湖北、湖南郴州、江苏、江西,全球性入侵物种。

■■■■■5

蒺藜草(学名:CenchrusechinatusL.)

是一年生草本。须根较粗壮。秆高约50厘米,基部膝曲或横卧地面而于节处生根,下部节间短且常具分枝。叶鞘松弛,压扁具脊;叶片线形或狭长披针形,总状花序直立,花序主轴具棱粗糙;刺苞呈稍扁圆球形,小穗椭圆状披针形,顶端较长渐尖,含2小花;颖薄质或膜质,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披针形,第二外稃具5脉,成熟时质地渐变硬;花药长约1毫米,柱头帚刷状,颖果椭圆状扁球形,背腹压扁,叶片表皮细胞同莩草。花果期夏季。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在台湾兰屿采到标本。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和云南南部等地。为花生、甘薯等多种作物田地和果园中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杂草,入侵后降低生物多样性;还可成为热带牧场中的有害杂草。

6

银胶菊(学名:PartheniumhysterophorusL.)

是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6-1米,多分枝,下部和中部叶二回羽状深裂,全形卵形或椭圆形,小羽片卵状或长圆状,常具齿,羽裂,裂片线状长圆形,全缘或具齿。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开展的伞房花序;总苞宽钟形或近半球形,舌状花1层,5个,白色,舌片卵形或卵圆形,管状花多数。雄蕊4个。雌花瘦果倒卵形,干时黑色。花期4-10月。原产美国德克萨斯州及墨西哥北部,年在越南北部被报道,年在云南采到标本。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和福建,全球性入侵物种。

■■■■■7

黄顶菊(学名:Flaveriabidentis(L.)Kuntze.)

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冠鲜黄色,花果期夏季至秋季或全年。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能产数万至数十万粒种子。黄顶菊植株高低差异很大,高的能长到2米,低的只有10厘米左右,叶形近似长椭圆形,开花时花朵颜色非常鲜艳。喜光、喜湿、嗜盐,一般于4月上旬萌芽出土,4-8月份为营养生长期,生长迅速,9月中下旬开花,10月底种子成熟,结实量极大,具备入侵植物的基本特征。黄顶菊种子极多、繁殖能力超强。一株黄顶菊大概能开0多朵花,每朵花能结出上百粒种子。原产南美,年发现于天津南开大学校园。分布于天津、河北,全球性入侵物种。

8

土荆芥(学名:ChenopodiumambrosioidesL.)

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有强烈香味。茎直立,多分枝,有色条及钝条棱;枝通常细瘦。叶片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具锯齿。花两性及雌性,花被裂片5,绿色。果时通常闭合;雄蕊5,丝形,伸出花被外。胞果扁球形,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边缘钝。花期和果期的时间都很长。原产中、南美洲,年在台湾省台北淡水采到标本。分布于北京、山东、陕西、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在长江流域经常是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常常侵入并威胁种植在长江大堤上的草坪。

9

刺苋(学名:AmaranthusspinosusL.)

一年生草本,高3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或钝棱形,多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下部顶生花穗常全部为雄花;花被片绿色。在雄花者矩圆形,在雌花者矩圆状匙形,雄蕊花丝略和花被片等长或较短;胞果矩圆形,种子近球形,黑色或带棕黑色。花果期7-11月。原产热带美洲,年代在澳门发现,年在香港采到。分布于陕西、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台湾,全球性入侵物种。

10

落葵薯(学名:Anrederacordifolia(Tenore)Steenis)

是缠绕藤本,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至近圆形。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苞片狭,宿存;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花直径约5毫米;花被片白色,渐变黑,开花时张开,卵形、长圆形至椭圆形,雄蕊白色,开花时伸出花外;花柱白色,分裂成3个柱头臂。花期6-10月。原产南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代从东南亚引种。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云南、香港、福建,全球性入侵物种。

11

桉树枝瘿姬小蜂(学名:Leptocybeinvasa)

个体较小;雌性成虫体长为1.1-1.4mm,褐色,略带兰绿色金属光泽;头部骨化程度较弱,易皱缩;幼虫白色。该虫每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羽化。在室温条件下,平均.6天完成1个世代,雌性成虫在提供蜂蜜及水的情况下,平均寿命为6.5天。原产澳大利亚,年在广西与越南交界处首次发现,年相继在海南和广东发现。分布于广西、海南以及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对华南、西南等地区的桉树种植造成极大威胁。

12

稻水象甲(学名: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成虫长2.6~3.8mm。喙与前胸背板几等长,稍弯,扁圆筒形。前胸背板宽。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蛹长约3mm,白色。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卵圆柱形,两端圆。半水生昆虫,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天。危害时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米头以上。年在河北唐海发现,分布于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云南、台湾,主要危害水稻。

13

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invicta)

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成熟的红火蚁种群有由20万~50万只多形态的工蚁、几百只有翅繁殖雄蚁和雌蚁、一只(单蚁后型)或多只(多蚁后型)繁殖蚁后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蚁(卵、幼虫及蛹)组成。原产南美洲,3年10月在台湾桃园发现,4年9月在广东吴川发现。分布于台湾、广东、香港、澳门、广西、福建、湖南,全球性入侵物种。

14

克氏原螯虾(学名:Procambarusclarkii)

即小龙虾,体长6-12厘米。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原产北美洲,年代进入,年代食用价值被发掘,开始养殖,-90年代大规模扩散。分布于20多个省市,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西至新疆,东达崇明岛均可见其踪影,华东、华南地区尤为密集。捕食本地动植物,携带和传播致病源等方式危害土著物种。

15

苹果蠹蛾(学名:Cydiapomonella)

成虫体长8mm,翅展15–22mm,体灰褐色,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翅基部外缘突出略成三角形,杂有较深的斜形波状纹;翅中部颜色最浅,淡褐色,也杂有褐色斜形的波状纹。初龄幼虫体多为淡黄白色,成熟幼虫14–18mm,多为淡红色。年代前后经由中亚地区进入新疆,年代中期进入甘肃省,之后持续向东扩张。6年在黑龙江省发现,这一部分可能由俄罗斯远东地区传入。分布于新疆全境、甘肃省的中西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黑龙江南部,对梨果类水果危害很大。

苹果蠹蛾16

三叶草斑潜蝇(学名:Liriomyzatrifolii)

成虫体长雌虫2.3mm;雄虫1.6mm。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成虫飞翔能力有限,远距离传播以随寄主植物的调运为主要途径。其中以带虫叶片作远距离传播为主,茎和蔓等植物残体夹带传播次之。鲜切花可能是一种更危险的传播途径。原产北美洲,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发现。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云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全球性入侵物种。

....17

松材线虫(学名: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原产北美洲,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等15省市和个县。主要危害松属植物,也危害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雪松属。

18

椰心叶甲(学名:Brontispalongissima)

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成虫体扁平狭长,雄虫比雌虫略小。体长8~10mm,宽约2mm。头部红黑色,头顶背面平伸出近方形板块,两侧略平行,宽稍大于长。触角粗线状,11节,黄褐色,顶端4节色深,有绒毛。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属毁灭性害虫。它在寄主上的危害部位为最幼嫩的心叶,叶片受害后出现枯死被害状,严重时植株死亡。具有繁殖快、破坏性强和防治难度大的特点。2年6月,海南省首次发现。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和台湾,全球性入侵物种。

研究人员将中国种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1级恶性入侵植物34种;2级严重入侵植物69种;3级局部入侵植物85种;4级一般入侵植物80种;5级有待观察类种。

调查发现,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已全部被外来入侵植物"攻陷",甚至很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外来入侵植物。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是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灾区"。在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物种有种。根据野外调查,云南省的外来入侵植物最多,达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外来入侵植物最少,为43种。

山林田野

山林耕读学院是年4月注册成立的。山林耕读学院致力于以自然教育传播为核心目标,在自然教育传播领域中积极研究、探索,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参与者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

山林耕读学院

生态教育

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sl/5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