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的记忆

北京专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90623/7239999.html

旧年的序章

我以为时代会在我们我们身上留下印记,而身处当初那个想象的时代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只不过在自己身上留下了去除不了的印记而已。今年开春的时候,我打算在老家的院子里种一些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想象着在夏秋之际,可以观看植物的生长,瓜果蔬菜几个月就可以收获,树木之类三五年之后,定能欣欣向荣,那么以后我也会频繁的回家,或约三五好友,或独坐树荫之下,忘掉工作,听风看云,即使清贫,也能静享岁月之美。因此,我在网上买了一些种子,各种各样的花草,各种各样的蔬菜,弟弟买了一些樱桃树苗,院子里本身有两株桃树,一株柏树,一株葡萄,还有一株从来没结果的不知是梨树还是苹果树,当然我还想种上一株一位领导朋友讲过他家院子的茂盛海棠。周末我们和弟弟一家坐车回去,两个笨拙的农夫花了半天工夫,埋土洒水,照着样子把大部分种子安排了下去。以后每隔一两周我都会回去看看,偏偏地里没有什么动静,有些似乎发出微弱的小芽,但是盛夏来了仍然没有动静,秋天来了依然没有动静,我的田园愿望只有明年在去实现了。一旦开始忙碌,似乎又忘记了此种种岁月静好的享受,那对生活的热爱终于如同最初的恋人一样,渐行渐远。一日一日的真瞎忙,假娱乐,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与心力,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去生活,然而我却不能。我不可能变成一个彻底的只属于我自己的人,况且生命都是易逝的东西,我只能在着无休止的轮回当中,感慨这暂得于己的残忍。同时不免担忧被人讥于人前人后的言语。一切似乎毫无新意的重复着,我开始认真思考留去问题。因为人的空虚是避免不了的。当你盯着自己的时候,什么时候竟然有不敢面对的恐惧。

离开

人的一生一直在告别,告别一个人,告别一个地方,告别过去,也告别一段往事,而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失去了其他很多种选择的机会。今年三月我突然特别想离开工作五年的岗位,也是命运使然,我同熟识的朋友商量咨询以后,终于决定离开先前的岗位,大概有一个月的交接时间,四月底我换了新的工作岗位,那天的心情跟结婚时差不多,几对未来充满的未知的向往,又充满了不测的焦虑。虽说自己想离开,但毕竟我工作的起点就在办公室,我竟然有些颓唐。好在新的环境同事们也都熟悉,我能很快适应,除了担心家事以外,其他的似乎着实不错。新的工作完全和旧的不同,每次回到机关,总是觉得自己好像刚刚离开一样,总有说不清的感觉,到处都得走一走,到处都留有曾经的痕迹,快不快乐,舒不舒心的事情都属必然之中,不必计较,更多的是大家对我的热情和关心,我想男人行走江湖,受些劳累挫折无妨,不一定有多么厉害的背景,不必要有八面玲珑的手段,只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大抵也是没有白白来过一遭,或者说只能如此。至于怨困苦惑,全然不必计较,方才得上乘功法,结上等缘分。每次同事遇见都会说到我的改变很大有了光彩和活力,与以前刻板苦楚的面貌完全不同,我当然知道,工作以来,我没有向别人那么轻松过但是从小觉得与别人不同的我并不喜欢,以酒会友,也不喜欢频繁的交际。我总得在这欺骗的世界里找到一处自己的精神庇护所,如果能有三五知己理解,虽无多言,仍然感到庆幸。工作无论怎么不讲道理,我觉得只要本着负责的态度起码能比较出色的完成。我告别了那么多的往事,也就告别了不愿自我承认的自己,在别人的道理当中,我总是带有一种阿Q式的不理解,不认同。这一辈子我会本着自我,一直义气用事的完成我生命的旅途。未来可不可知不是流俗之辈能够揣测的。我终于去到了一个有鸟儿和虫子的地方,开朗与幽默那不正是少年的我吗。我告别过去一段时间的自己,迎接更旧的自己。

师者

新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夜晚时分,一个人翻来覆去难以成眠,成群的思绪胡乱涌上心头,这时候我发现,人在孤独的时候,内心慢慢的暴露在自己面前,欲望与惆怅那么清晰,根本不受意志力的约束。孤独的时候我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我抬头看云彩,

耳边的风声好像云的呼吸。

我抬头看星星,

耳边的虫鸣好像星的喧叫。

暴雨过后的星空被洗的光滑明净。

今晚繁星满天,

谁还在乎昨日大雨滂沱。

我把自己蜷起来,

塞进车里,

躲避命运的陷阱。

我发现人直面自己的时候其实更难,它不容许你逃避,你避无可避,只能让时间慢慢的消化这过饱的胃一样的肿胀。我突然想起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情欲孤独,暴力孤独,言语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言语孤独。我反复读过,似乎懂了,也感同身受,但是孤独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还是学会与孤独相处吧,即使身处闹市,欢畅达旦的人难道就舍弃了孤独吗?孤独的夜里我翻看手机,结识了两位老师,一是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的罗翔老师。一是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的戴建业老师。B站上面都有他们的短视频,法外狂徒张三,流浪诗人李白。二位老师知识渊博,知识专业又渊博,总能讲出知识本来的样子,讲解起于专业,终于生活。最近我买了基本书,罗翔老师的《刑罚的历史》,戴建业老师的《魔性诗词》,爱不释手,常放于我的枕边,孤独的时候拿来看看,总能让我平静下来。肉刑的反复废除,李杜的风流倜傥,历史上的人物早已消逝前年,但是每次读来,总觉得他们就是另一个时空里的自己,也曾浪迹天涯,也曾颠沛流离,也曾风光转瞬,也曾悲喜不能自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有一段特别激人奋进的千古名言,反复被罗翔老师引用,也深深震击着无数人的灵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戴建业老师《将进酒》的率性解读,那么多的狂饮之辈,又有谁能够理解太白酒仙的狂达恣纵,蒙住了心灵的人又怎么会去在乎呢。诗词是把文字串起来的一串串珍珠,在这个物化的时代,知识或者说精神的力量越来越被无视,它经常拿来与金钱和权力衡量,殊不知无论我们的时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如果没有巨人的根基,我们如何能够走的更快,看的更远,即使是拥有无上的独裁力,也一样需要精神力量的主导。然而浅显正确的道理总是需要巨大的执行能力,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平庸的原因吧。但是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知识的指引,生命的航船如果在茫茫大海失去了航向该是多么的恐怖。走得更远就需要苦难的修行,借用女儿拉我起床的一句话勉励我们:努力!加油!

女儿

每个父亲都有为女儿写作的冲动,年我的女儿四岁了,并且上幼儿园了,在妻子怀孕时我对孩子的全部幻想就是她现在的样子。从嗷嗷待哺,到姗姗学步,再到牙牙学语。德国的哲学家讲过一句关于教育的话十分恰当:教育的实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醒就需要无数的陪伴与观察,进而指出好的,摒弃恶的。前天朋友说他感觉以前喜欢做的事情也感觉挺无聊的,工作上没有努力的意义和理由,生活上也没有迫切的压力,他觉得生活失掉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明明能够感觉到他的空洞和刺激性的快乐,我让他试着从陪伴家庭着手。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明天难以预料,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关于孩子的教育我现在总结基本上想起的是揠苗助长那个成语故事,陪伴与接受孩子的缺点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把自己曾经所讨厌的并且现在认为不对的东西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其实并不是可以雕琢的璞玉,他们本来就是自然完美的,成年人才需要不停雕琢自己的事业与心性,乃至生命的各个方面。再者,教育千万不能人云亦云,今天学习这个,明天学习那个,家长和孩子都搞得苦不堪言,其实幼儿时期,小孩的求知欲望很强的,家长千万不要自己觉得孩子应该要怎么怎么样。他们要是不愿意学习的东西,你过早的干涉反而早早的关上了此扇大门。很多人当然不会认同我的观点,他们会说你现在说的轻松,等你小孩长大了,人家都怎么怎么样,你不去?不早点给孩子存下两套房子,攒点家当怎么能行?我想我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但是你说的肯定不对,如果每个人一出生,父母就有权利设计好孩子的一切,并且不会出现一点点偏差,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发生的什么事情,孩子和父母全部知道,谁会选择呢?肯定也会有人选择,因为他们就在为此努力,当然这和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每个人生而完美,努力有什么意义。

王美国有许多经典语录,和其他小孩一样,比如早上起不来时,她会闭着说:妈妈我不瞌睡,但是我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她没有午睡的习惯,要她午睡时,你问她瞌睡不?她不说不瞌睡,她说:没瞌睡。她会把公安局说成警察局。她惹妈妈生气时会对她妈妈说:你看!你看!又恼了。一下雨,她就说:爸爸快看,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一下雪就说:快看爸爸,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夏天有云彩的时候,她让我看着说:太阳把云彩挡住了。我每次值班离开,她总会说:爸爸不要走!我说:有妈妈陪你。她说:我不要,要三个一起最好。童言稚语,总是无限美好,我真担心她长大害怕这本可以简单但是复杂的世界改变她纯真的心灵。我又盼望她快快长大,那时我就可以陪伴她见识更加广阔精彩,变幻莫测的世界。最近她喜欢画画,红花绿叶,阳关草地,也是简单歪扭,但确神行皆具。关于女儿的话题需要讲的太对,以后每年,如果我还继续写作,都会记到,今年是该教她学习汉字的时候了。有一天我下班回来,老婆告诉我王美国打架了,说班里有一个男孩子谁都不敢欺负,和我女儿打了一架,听老师的口气,我女儿获得了胜利。我回来问她说你怎么打的,她给我比划半天,我问她原因,她也讲不清楚。我并不赞扬和惩罚,当有一天她再和同学们的相处中自然也能明白,暴力究竟能发挥多少作用。

友谊

我的父亲一辈子一无所有,但在他所接触的范围当中交友甚广,我从小耳濡目染,也乐得和人做朋友,但是我的弟弟恰恰相反。关于友谊,不同人,不同年龄阶段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李敖先生说过一句话讲:有些旧时的朋友就像旧时的衣服,想穿也穿不上去。而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表达爱恨情仇的纠葛之外,很多人自我总结的一个观点却是: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衣服可以换,手足不可断。很多人那时候引以为座右铭,甚至要写作墓志铭。我工作以后,大多数时候都在瞎忙,尤其结婚以后,很多要好的朋友失去了日常的联系。有失去的情谊,有再续的旧缘,也有长存的友情,时间越长友情也如同日常工作,见不多,离不开。古人的歃血为誓,割袍断义偶尔也成为朋友间的笑谈,不知几分真意,几分笑言。成年人有人在言语之间,有人在金钱当中,有人在权力面前。有一次坐车去延安,司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小哥,目色凌厉,车上无聊,谈起往事,入狱、出国、回国再到现在这份平凡的工作。我很感慨他这三十来年可能经历了别人几辈子的事情,小哥有对朋友的一句看法十分惊世骇俗,细想也确有其道理。他讲十几岁混社会到现在有正常的生活,朋友这个概念早已从他的字典里消失,以前的义重如山,两肋插刀,在真正的考验面前坍塌的很快是一方面,另外那段在金三角浪荡的日子更让他明白,除了利益一切都是软弱的,摇摆不定的东西,而所谓的义气友情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甚至是有害的东西。他断绝了与旧时江湖朋友的一切实质往来,也小心拒绝着新的朋友。我从起初的认同变成了深层思考的恐惧,如果友情真如丘吉尔所讲: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那么朋友直接我们究竟要撕下多少层伪装才能看见赤裸而残酷的现实。这么讲来友情肯定比不上爱情,爱情的防卫撕开以后起码有些许不快还有快感,友情能有什么呢?钟子期、伯牙的故事本就立不住脚,最多是两个同病相怜的病友而已。管宁割席才更加真实,有血有肉,有快乐的回忆,有离别的做作,像极了爱情。借我钱的朋友,请割席。

村民

派出所工作会不可避免的与村民打交道,很多对于我们来说鸡毛蒜皮的事,但是对于村民确实是出于无可奈何,出于贪心不足,出于无知无智,出于呐喊无声。无关乎生死富贵,但是确实困苦难堪。不讲法律的人,一定是爱讲道理的人。不讲道理的人,一定是不知法律的人。形形色色的事情,千面一律的主人公,搞得人左右难转,哭笑难制。话最多的肯定是讲不清楚的那个,闹得最凶的肯定是最害怕的那个,觉得最受委屈的肯定是最占便宜的那个。现在的农村本来就没有几个年轻人,你要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是很有难度的,他们对于警察的态度基本有以下几种:一是敬而远之。觉得和公安部门打交道肯定没有好时间,但是平时不得已见面会客客气气打个招呼。二是惧而远之。觉得警察大概率会欺负人,所以还是躲起来比较好。三是求而远之。既有事情需要方便,然而又怕惹来更多的麻烦,求完之后,再难相见。这些情况有一部分公安部门某些干警以权谋私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法治观念意识的滞后和法的局部失调。有位老板据传身价千万,但却无力支付拖欠农民一两万的工资,在多次讨要无果的情况下,讨要者只好以违法来维权,而派出所只能劝离告知,不想老板居然打电话来要求拘留,口气横硬。令人发笑的同时有些恶心。当然事情得以缓和的处置,但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肯定有无数这样的事情发生。法究竟是恶的法,还是法不过是不可避免的被恶所利用。记得强哥送我一本《法的门前》,我细细读了前边三十多页的序言,讲卡夫卡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来讨论法理,故事本身就是对法理的讨论。有一个乡下人要求见法,却被守门人挡住,告知必须要得到许可才能求见,并且他只是最外层的守门人,并且里面究竟有多少守门人谁也不知道,同时谁也不知道法会不会同意见面,并且法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见过,时间一久守门人与乡下人相互交谈并理解对方,但是乡下人始终没能见法一面。二百多年前那个沉默寡言的奥地利人就开始思考,法是否真的存在?法是如何由来?我想每一个守门人都应该想想此类问题。共同把法呼唤到乡下人的面前。

小事

有一次了几个寻亲的人说是需要派出所的帮忙,据了解这位母亲改嫁到别处之后,就与以前的生活失去了联系,现在生命危在旦夕,家里人希望能通知到以前的儿女,看能不能让骨肉在这最后之际能够相聚。但是根据他们提供的消息,我们几个同事通过多方面的证实,并不能找到其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就在某个范围之内需要精确寻找。几位家属陆续离开,我当时把这件事记录在了《地标70年》这本书上。后来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想起《牡丹亭》中的一段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人生的分分合合,生离死别都在不断的上演,我们必须在这无限的剧场上面演绎有限的人生。爱情和亲情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合二为一,或者说是互相朝着对方走去。

这座小城里无论酷暑寒冬,起的最早的一些人就是清洁工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偏大,脸上布满岁月的蚀刻,穿着统一的难看制服,做着并不轻松的体力劳动,却拿着比我还要微薄的工资。工作时,往往还会安排几个年轻的,看起来体面的,骑着电动三轮车的管理者进行监督。令我不由得想起了修建长城时众劳力干活的样子。几个月前,我去上公共厕所,出来时正准备洗手,一位清洁工拧开龙头,见我出来,惊惶的看了我一眼,缓慢的又很不好意思的低下身子从龙头里喝水。我们城市的水质想必大家十分清楚,当时我十分不安,假装不去看他,匆匆洗手之后离开。我从来不曾想到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真正的劳动者会喝不到一口干净的水,权力赋予到愚蠢人的手中那真是所有人的悲剧。

河北女人

老范的名字十分奇特,早在没有见过之前就处处听到她的盛名,后来有幸与老范一起工作,让我这个一向自傲的年轻男人有些倾佩。老范似乎没有不高兴的时候,人不漂亮可能是她唯一的缺点。我见过的人里面,这小小女子几乎是精神力量最强大的人,这绝不是夸张和恭维。每次忙碌了一上午之后,我们总会拿人手一包大豫竹坐在会议桌上开一个茶话会,从那时开始我就注意老范了。80后,中等个子,中等胖瘦,中等长短的头发,黑黑的脸,白白的牙,据其本人供述,她是石油大学学习的法律,毕业之后二顾西安,猛追爱情一路来到子长。工作时最担心的就是糖糖果果,回去之后可能也会偶尔惊起,记得某件工作似乎没有完成。老范唱歌像莫文蔚,只比我的初恋女友差点,酒量又大。老范的优点太多,光我一个人短短几个月的交集发现不完,她的智慧远胜过我,总能从工作的小事中讲出切合的哲学道理。一次早晨打扫办公室,我说“虽然我是个懒人,但是如果打扫起来,我总要把看的见的地方都收拾一遍,为什么?”。老范说她也一样,她觉得认真的打扫卫生就好像扫除心灵的灰尘一样。我当时想这是一个糙女子讲出来的话吗?这样切切,这样让人安静的解释。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别人愁眉苦脸的工作老范能够轻松自在的完成。如果跟老范一起工作还没有收获的话,那么趁早换个工作,不思考的人生有什么意义。那天,她老公来接她,我分明闻到了爱情的酸臭味!

读书

自由读书是这个还大量存在压迫的世界上的一件美事。今年工作调动以后书居然被我丢了一段时间,不是因为太忙,反而是相比较以前太闲。买了一些书,大多没有读完,静静的夜,好难静静的读书,我想我还是在适应期吧,于是重拾以前读过的觉得读起来惬意的书,逐字逐句,一页一页,几个月的时间也读了不少,像老朋友的重逢一样,有熟悉的淡定,也有久别的新鲜。很多起初有一点兴致的朋友问我关于读书的这事那事,其实我也不懂,我之所以还认真的解答是因为,不论我说出什么样的答案,我都希望能够引起听者的兴趣,从而能够种下唤醒一个灵魂的种子。现在的最糟糕的就是海量的垃圾信息处理和功利的碎片化阅读。灵魂那么广阔的宽度,如果只装载麻将与酒精岂不太过单调,假如再装满贪婪和堕落那还不如早点了断。谁会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仍然一无所求。

我是在无聊时翻朋友圈发现刘锐楠老师引用旅美作家张宗子的《一池疏影落寒花》中的一句话—我们从来不能告别往事,我们只能告别自己。当时觉得特别,优美而准确的表达了一种人们对过去的情愫的一种思念的态度。我于是买来读了整本散文,是那种很少的,我能一口气读完的书籍。可能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在他的散文里也能感受到自由而又从容的气息。至于我们的大环境,利用母语写作恰恰是一件十分考究的精细活,它不仅要求在辞藻上的优美华丽,也要求在真实上的流畅简洁,同时要避免过火和敏感。有些书读起来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明明也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水平,但是当别人把你所讲已经再讲一遍的时候,我还是能有不如而产生的收获。至少现在读书不过是我在由简单织成的复杂的社会事务中四处碰壁之后的暂时喘息。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孤独的恐惧就会袭来,任由你怎么拨排都没有办法赶走它,人的心像是需要不断擦拭的玻璃,稍有不勤,阳光之下必定污染难堪。去年疫情期间可能是很多人这辈子最长的的一段闲暇时光,除了不安和恐惧,我们做不了更多,我在无聊的时候就会拿起书籍来消磨、对抗那空虚与恐惧,书看多一点除了能找到更加丰富精彩的世界,还能发现自我的无知及局限性,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战胜自己。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的人早已想过了你所想,忧虑了你所忧,厌恶你所厌恶,向往你所向往的。你会发现即使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来没有去过的都和自己关联了起来。人要朝着光明正大的道路上行走才是一生的修行。很多人不喜欢看书,喜欢把自己的时间用声色等方式快速的杀死,喜欢打发时间,因为时间给他带来了焦虑而他不知道如何赶走焦虑,用一些无聊而快乐的方法。据每个人所知,最吸引人的东西现在变成了唯一,即金钱。做一个老师人们会用挣了多少钱来衡量成功,做一名医生用多少钱来衡量,做一个警察都敢用钱来衡量成功,我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职业全部都失去了意义。别人的评价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医生,一个好警察才对,职业肯定会给你起码的回报,成功不是财富和名誉,财富和名誉只能是成功的副产品,你首先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好的老师,做一个好的警察,做一个好的医生,之后你肯定能拥有你该拥有的。如果只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人,一种幸福的人,所有的职业没有了区分意义,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就是有钱人。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才希望积累巨大的财富来应对未来的恐惧。每个人的一生肯定是悲喜剧交换上演,不可能只有悲剧,也不可能只有喜剧。能抵御未来的必是从容无惧的精神力量,金钱都只能是辅助的工具而已。回看过去的自己一切便清晰无比。

爱恋

活到三十仍然不懂爱情,爱情有时候是一个人的事,有时候是两个人的事,有时候又会是一群人的事。所以我买来一本柏拉图的《会饮篇》阅读,圣人们居然先讲同性之爱,爱是勇敢,爱是道德,爱是美,爱是节制,爱是嫉妒,爱不足,爱辛苦。宴会的尾声,他们也没能得出各自都同意的答案。爱和金钱真有我们所想那么不堪吗?爱是不是欲望?爱会不会消失?我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反正有人爱你,你还能爱人就是好的。

新年

今天是年的第一天,单位值班无事,已经很多个这样的节日了,有时候我并不觉得过节和平时的区别,有的人可能更加的忙碌,有的人加倍的狂欢,每当今年,我总是会想到去年这个时候,满天的祝福似乎能淹没一切不快。下午,我一个人突然想念起我的家人朋友们,因为昨天受的启发,我试着实践做好当下所能带来的好处。昨天石同学向我催稿,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以,又要我献丑了,明明早就应当写好的总结,又要在仓促间和大家见面。怀着我一贯厚颜狡辩的作风,我快速的利用时间,所幸,今天的我是孤独的,还有时间。我有变迁,有重逢,有惊喜,有失落,有不解,有爱遇见,有恶别远。大家事业顺利,身体健康,实现梦想,家庭富强。

王大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sl/5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