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史海钩沉
上泊双头案
贾承山
我的家乡是沁水县十里乡上泊村,该村依山而建,面水而筑,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且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在清末民初曾出过好几位秀才举人。文人墨客更不在少数。山村由俩条常年涌涌不断的泉水汇成一条清澈见底纯净甜美的潺潺泉流,把村分隔成上村和下村俩部分,泉水冬不结冰,夏不干枯,是祖祖辈辈村里人畜的生活之用水。村前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大河,如遇到下大雨涨河时,山洪汹涌而来夹带着大量的树木,滚石,牛羊等,瞬间就把村前唯一的大桥漫过,良田淹没,有趣的是山洪到达一个叫南湾瓮的地方,就如同是一个怕老婆的汉子很听话似的慢慢缓流下来,上面的水是逐渐向外延伸,下面的水则在此转个弯再扎向东边涌出,洪水退后,大石上尽是一群群光滑、金色银白的小鱼、不停的叫着披着金色外衣青蛙、害羞见人就藏的河螃蟹和经常伸展腰姿的河虾,我曾经还扎过咬人的土鳖……如此美丽的青山绿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上泊村民,陪伴着一辈又一辈村民繁衍生息,延绵流芳。就在这僻静温馨和谐的小山村却在清末民初,发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并轰动十里八村骇人听闻的双头命案。上村有一个地方叫上头院,这个院是个四合院布局,正房是坐北朝南,是当家的父母所住,两边的东西房是兄弟俩住,兄弟俩一个叫贾必忠,一个叫贾必发,弟兄俩平时孝顺父母,时时事事都依着父母,可谓是百依百顺。种田务农也都吃苦勤劳,样样农活都是行家里手,日升而出,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忙冬藏。和村里其他人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会调整好忙闲时间,利用农闲时间,做点小生意:收购村里或者其他村的粮食、芭条、青疙瘩、连壳等农副产品,用骡车贩卖到高平,再把高平的碗碟、瓮盆、米缸、煤炭等小商品,拉回村里卖给盖房的、娶媳妇的、置办家当的。通过经年累月的拼搏和勤俭持家的积累,弟兄俩有钱了,各自都娶到了媳妇成了家。经媒人介绍一个娶的瓦沟的闺女,一个娶的宋家的闺女,都是裹脚婆姨,三寸金莲。兄弟俩婚后相濡以沫,恩爱有加,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兄弟俩为了持家,经常奔波于高平,沁水,长子等地做些小生意,由于经常外出,都各自把媳妇安排的和老娘住在一起,互相也好有个照应。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那当婆婆的是想骂哪个媳妇就骂哪个媳妇,并且给俩媳妇立了些不成文的日怪规矩:咱们都是小脚女人,不能下地干活种田,各自把自已的男人照顾好就是你们份内的主要职责,男人吃稠的,你们要喝稀的,男人吃拉面,你们喝米萁,男人吃饸饹,你们吃疙瘩,男人吃三合面,你们吃稀粥,能省吃俭用,你们就是个好媳妇,做不到就都回你们的娘家去。俩媳妇嘴上虽然答应,但根本没有把这些话当成回事,只当作耳傍风。男人回来后,反而把婆婆说的这些话一五一十的悄悄告诉给了自己的丈夫,后来婆婆知道了,便三番五次哭的要上吊,跑的要跳河,骂的兄弟俩是忤逆不孝的东西,老娘咋就生了你们俩个龟孙的,村里人以此成了街谈巷议的笑话,兄弟俩知道娘也是为了这个家好,便心知肚明嘴上不出声,任老娘横行。俩媳妇也怕了这个难缠的婆婆,从此后,俩媳妇经常受到蛮横的婆婆指桑骂槐的漫骂,甚至还用手掐,用桑条打,用缝鞋的锥子扎等虐待,媳妇俩有苦也不敢说给自已的亲娘听,有苦水也只好往肚里咽,一遍遍在心里默默的唱《十二个月蝴蝶在哭娘》这个民间小曲,妯娌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情的折磨和煎熬,痛苦的委屈和无奈,终于把妯娌俩逼上了绝路。就在一个傍黑的夜晚,媳妇俩相随的到了茅房,蹲在茅梁上,头碰的头,手拉的手,说起来咱俩嫁过来过的是什么日子,图了个啥,就是来受气来了,如此这般活的还不如死了干净,让老婆婆自已活的吧!咱俩一起死,真是顺口一句话,解脱苦命人,瞬时无常到,顷刻命归阴。媳妇俩一起回到屋里,先把擦脸用的官粉用温水灌下,因官粉里面有铅,肠子疼一下子死不了,难受的没办法,只好再用绳子套个猪蹄扣套在脖子上,一个头缠在脚上,再用劲蹬,瞬间,妯娌俩双双在痛苦中挣扎的气绝死亡。人死后,双方的娘家人可不让了,非要把老婆婆打死来顶命,兄弟俩磕头求绕,好酒好肉招待娘家人,娘家人则不依不绕,不打死老婆婆誓不罢休,一定要讨个说法,一天,二天,三天,整整一个多月,五十多号人吃住在一起,打闹在一起,最终把老婆婆也吓死了,兄弟俩跪的也直不起腰来了,家里打的只剩下板凳,米缸面缸吃空了,家里不剩一粒粮食,日子过不下去了,兄弟俩走投无路,万般无奈,只能躲开是是非非和背后的指指点点,双肩挑上所剩的被子、锅碗瓢盆,远走岳阳,逃到府城良马开荒种地为生。这就是一段上泊妯娌双头命案,村里的古槐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电闪雷劈,村里的人一辈一辈从小孩熬成了爷爷又成了祖宗,现在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不清这回事了,但这个事却是真的发生过……。(责任编辑:张传德)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