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整本书阅读领读五
《蟋蟀》《萤火虫》
一、蟋蟀
(一)内容概括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它的出名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在建造巢穴方面,蟋蟀聪明,超群出众。它总是非常慎重地选择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有安全保障,并且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洞穴。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琴歌唱。
它的乐器是一只弓,而且是在右弓盖着左弓时发出声音。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圆满,非常响亮、明朗而精美,而且延长之处仿佛无休止一样。会发出距离不定的幻声,迷惑来捕捉它的人。这是由两种方法造成的,即声音的高低与抑扬。它们根据下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的不同或者翼鞘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音。如果要发较高的声音,翼鞘就会抬举得很高;如果要发较低的声音,翼鞘就低下来一点。
昆虫家族里,论建造巢穴和组建家庭,蟋蟀可谓出类拔萃。蟋蟀拥有非凡的建穴才能,它们放弃天然的洞穴,选择排水条件优良、光照充足、藏身安全可靠之地亲手挖掘居所。法布尔向我们介绍了几种蟋蟀不同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相同点就是它们的美妙叫声了。蟋蟀是“右手演奏者”,它们懂得如何调节“曲调”。法布尔尝试着改变蟋蟀的翼鞘位置,想使它成为“左手演奏者”,结果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力气。本节对蟋蟀的描写细致丰富,用词造句形象活泼。读后,我们对这种昆虫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蟋蟀的世界是这么精彩。法布尔的实验也让我们明白:人为地改变自然规律并不可取,注定是要失败的。无论头顶的星空多么璀璨,却始终显得冰冷,因为“它们缺少一个大的秘密——生命”。有了生命的东西,才能引发我们的兴趣、热情和感动。
(二)阅读练习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常常隐藏着一条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在这里,即便是下了一场滂沱的暴雨,地面也会立刻就干了。这条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有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根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簇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如同一个罩壁一样,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绝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敞。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叶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房子的住户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修整太粗糙的地方。隧道的底部就是卧室,这里比别的地方修饰得略微精细些,并且宽敞些。大体上说,这是个很简单的住所,非常清洁,也不潮湿,一切都符合卫生标准。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我们考虑到蟋蟀用来掘土的工具十分简单,那么可以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
一直要到十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如果以我们对养在笼子里的蟋蟀的观察来判断,这项工作是很简单的。挖穴并不在裸露的地面上进行,而是常常在莴苣叶——残留下来的食物——掩盖的地点。或者是其他的能代替草叶的东西,似乎为了使它的住宅秘密起见,这些掩盖物是不可缺少的。
这位矿工用它的前足扒着土地,并用大腮的钳子,咬去较大的石块。我看到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蹬踏着土地,后腿上长有两排锯齿式的东西。同时,我也看到它清扫尘土将其推到后面,把它倾斜地铺开。这样,就可以知道蟋蟀挖掘巢穴的全部方法了。
工作开始做得很快。在我笼子里的土中,它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而且隔一小会儿,它就会到进出口的地方来。但是它常常是向着后面的,不停地打扫着尘土。如果它感到劳累了,它可以在还没完成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特别无力地摆动,一副倦怠的样子。不久它又钻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劳作。后来,休息的时间渐渐加长,这使我感到有些不耐烦了。
这项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洞口已经有两寸多深了,足够满足一时之需。余下的事情,可以慢慢地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再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蟋蟀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
如果冬天的天气比较暖和,太阳照射到住宅的门口,仍然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里面抛撒出泥土来。在春天尽情享乐的天气里,这住宅的修理工作仍然继续不已。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直到主人死去。
1.读了这部分,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情节概述)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体验看法)
3.《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选文加以分析。(艺术特色)
4.《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体验看法)
5.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什么?
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铰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
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转换,以及由此造成的距离变动感,这些都给人以幻觉;而这恰恰就是腹语大师的艺术要诀。这虫类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八月的夜晚,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
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
那高处,我的头顶上,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低处,我的四周,昆虫交响曲汇成一片起伏荡漾的声浪。尘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悦,令我无奈地忘却了群星的表演。我们对天空的眼睛一无所知,它们像眨动眼皮般地闪烁着,它们盯着我们,那目光虽平静,但未免冷淡。
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而我们尘世泥胎造物的灵魂,恰恰就是生命。正是这个缘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篱,仅仅向天鹅星座投去些许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却集中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6.请你结合选文和原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意大利蟋蟀有哪些特征。
7.文中的画线句子应当如何理解?
尘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悦,令我无奈地忘却了群星的表演。
8.蟋蟀的叫声很常见,但作者却能将这常见的叫声写得如此细致、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它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9.以上文字的观察顺序是什么?
10.读了这部分,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11.“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12.结合原文回答,蟋蜂的洞穴为什么都挖在朝阳的斜坡的草丛中?
13.《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而且很粗糙。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15.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A.喉咙发音B.腹部发音C.嘴巴发音
16.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B.自己挖掘的C.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17.蟋蟀是如何产卵的?
18.填空:
(1)在《》中,蟋蟀差不多和()一样有名。
(2)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还有它出色的()。
(三)佳句欣赏
1.它们一点也不妒忌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相反,蟋蟀倒有些怜惜它们。——写出蟋蟀宽广的胸怀、仁慈的性情。
2.在某种意义上蟋蟀是个地道、正宗的哲学家。它似乎清楚地懂得世间万事的虚无缥缈,并且还能够感觉到那种躲避开盲目地、疯狂地追求快乐的人的扰乱的好处。——将蟋蟀比作“哲学家”,写出了蟋蟀乐观、积极向上而又清醒、冷静的特征。
3.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提琴了。——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蟋蟀鸣叫时的情景。4.它的声音可以与蝉清澈的鸣叫相媲美,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比较来说,蟋蟀
的叫声要更好听一些,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
——比较蟋蟀和蝉的叫声,突出了蟋蟀叫声的美妙。
5.它短小的形状和向着不同方向平铺的样子,使我想到面包师穿的那种短马甲,这幼虫不久就在我的面前脱去了这层衣服。
——把蝉的翼和翼鞘比作“面包师的短马甲”,形象地说明了其形状的短小。
6.它是一种苍白瘦弱的昆虫,颜色十分浅淡,似乎和它夜间行动的习惯相吻合。如果你将它放在手指中,你就会怕把它捏扁。它喜欢待在高一点的地方,在各种灌木里,或者是比较高的草上,很少爬到地面来。在七月到十月炎热的夜晚,它甜蜜的歌声从太阳落山起,持续至半夜也不停止。
——从外貌、体质、生活习性和叫声等方面说明了意大利蟋蟀的特点。
二、萤火虫
(一)内容概括
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萤火虫有两个特点:获取食物的方法独特和尾巴上会发光。
法布尔通过观察,了解到萤火虫的基本特征,雄性萤火虫与雌性萤火虫的区别,萤火虫发光的原理,等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雄性萤火虫可以自由地调节“灯”的亮度,而雌性萤火虫则不能。法布尔运用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比如,将雌性萤火虫放入一个铁丝笼子里,任意制造噪声,或灌入烟,在不同的情况下,观察亮度的变化情况。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法布尔对萤火虫的喜爱完全发自内不仅是孩子,大人也都很喜欢萤火虫。夜色里,看着这些流动的“星星”在草丛中飞来飞去,无疑给人一种梦幻感。从生到死,“它们永远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有灯,就不怕黑暗。我们要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就像小小的萤火虫一样。
在萤火虫可爱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其作为“杀手”的一面。法布尔设计了一个观察萤火虫如何捕食蜗牛的实验,让我们得以窥见整个过程。萤火虫用像尖刀一样的颚刺扎蜗牛的肉身,注入麻醉剂,多次攻击得手后,蜗牛便进入了一种假死状态;然后,萤火虫注入的消化素让蜗牛的肉慢慢变成流质;最后,萤火虫就地“享用”这顿“美食”肉粥。另外,萤火虫足部末端的指头在捕食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饱餐一顿后,萤火虫会将自己的身体清洁一番。采用实验法,法布尔为我们揭示了萤火虫这种肉食昆虫凶猛的本性。利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法布尔对萤火虫的捕食过程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精彩,情节生动,语言妙趣横生,使萤火虫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佳句欣赏
1.它们在做着自己的美梦,却不知道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萤火虫就是趁着它们麻痹大意时来突袭的。——“突袭”反映出萤火虫捕杀猎物时不是光明正大的。
2.尽管它的手段如此残忍,但是它在狩猎的残忍的昆虫。时候,表面上看来却像绅士一样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好像它并不是攻击它的食物,倒像是两种动物在亲昵地接吻一般。
——表现萤火虫是一种外表优雅而内心残忍的昆虫。
3.我原以为它死了,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在它被攻击以后的两天内,每天坚持给它洗浴,清洁身体,特别是伤口。奇迹出现了。这只从表面上看已经一命呜呼的蜗牛居然起死回生了。而且当我用小针刺激它的肉时,它立刻就会有反应,小小的躯体马上就会缩到背壳里藏起来,这充分说明它已经恢复知觉了。
——准确地写出蜗牛从死亡边缘恢复生命的过程。
4.在这种情况下,萤火虫要想吃到蜗牛,就必须也爬到玻璃片上,它常常要利用一种爬行器来使自己倒立在顶盖上。光靠它自己的几只脚,萤火虫休想飞檐走壁而不掉下来。
——形容玻璃瓶盖光滑,萤火虫行走困难。
(三)结合原文完成下列练习
1.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萤火虫的卵在雌性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2.()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B.黄蜂C.园蛛
3.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原文回答“为什么这个小东西在拂拭自己的时候,是如此的专心致志,而且如此地当心呢?”
5.填空:
(1)()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上像挂了一盏()似的。
(2)萤火虫生长着()短短的(),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像()一样。
(3)萤火虫是一种()动物,它的主要猎物是(),萤火虫在啃啮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之(),使之失去知觉。
6.萤火虫是如何发光的?
7.简述萤火虫“指头”的生长位置及形状特点,总结其“指头”的主要作用。
8.简述萤火虫捕食过程。
9.概括雄萤火虫和雌萤火虫的主要区别。
10.简述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11.简要说一说萤火虫是如何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
12.概括萤火虫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作用。
13.简要概括法布尔是如何来观察研究萤火虫的?
14.萤火虫是如何摄取它的食物的?15.为什么说萤火虫“是一种非常爱清洁,注意文明修身的小动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