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种植大蒜,土壤管理是生长的关键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大蒜蒜薹具有商品性好、耐贮藏的特点,采收后进冷库贮藏,于春节前后上市,因此收购价格较高。

但容易受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制约,许多国内大蒜的主产区,在大蒜丰收之年,只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售或者被迫在地里烂掉。

为突破价格瓶颈,让大蒜种植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创新大蒜拱棚早熟栽培技术模式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通过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土壤管理、棚型结构、合理密植、及时除草、温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对大蒜的生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为大蒜增产增收创造良好条件。

一、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周期短,对温度、光照不敏感,耐密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蒜薹兼收蒜头的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成蒜早、二水早等适宜拱棚栽培的早熟大蒜品种。

成蒜早、二水早蒜薹和鲜蒜头的采收期较理想,其中成蒜早3月12日可采收蒜薹,每亩产量kg,4月11日收获鲜蒜头,每亩产量kg;二水早3月16日采收蒜薹,每亩产量kg,4月14日收获鲜蒜头,每亩产量kg。

二、茬口安排

拱棚大蒜一般在秋收结束后,即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播种,过早播种会影响秋季作物的收获,过晚则影响上市时间。

三、土壤管理

在大蒜播种之前,应确保土壤无病虫害历史,可通过阳光直射进行病原菌破坏,例如20cm深耕土壤进行15天晒垈,并对土壤内病残株进行彻底处理。

可采用烧毁、深埋的方式降低病原菌侵害,整地深耕时应做到细耕、明显颗粒,根据水源确定地畦长短,一般为80~m长或40~50m长,4.2~4.4m宽。

四、棚型结构

日光温室温度偏高,建造成本也较高,收获蒜头以后会影响其他茬口种植,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利用价值不高。小拱棚易建易拆,但是棚高太低,不利于栽培管理和收获,同时棚体过小,保温性能不佳,棚内温度不易控制。

大拱棚同样具有易建易拆的特点,可按照地块建棚,且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同时棚高适宜,利于田间管理,相较于小拱棚,温度控制难度较小,操作性较强。

一般采用钢架大拱棚,棚体宽度在6m以上,棚高2.2m以上,长度根据地块长度确定,一般不少于60m,南北走向最佳,棚内设置水肥一体化设施。

五、合理密植

为提高覆膜大蒜春季植株抗病能力,应进行合理密植,一般以行距20cm,植株16~17cm,约2万株/m2,栽种时用开沟器开沟,约5cm深,栽种后蒜种上方盖土1cm左右,并进行适当浇水,以确保种子具有足够水分进行生长。

六、及时除草

在覆膜大蒜春季生长期间,因田地内杂草处理不到位,病虫害可由杂草感染到大蒜,因此对于大蒜田间除草应加强重视。例如: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时。

有众多药剂可供选择,旱草灵、蒜草醚、恶草灵以及果尔等除草剂能够预防较大部分杂草,其中恶草灵可在大蒜出苗前及生长期施用,一般采用25%恶草灵~mL/m2,兑水40~60L,能够有效防治杂草。

七、温度管理

大蒜喜冷凉,生长最适温度在12~25℃,其中抽薹期最适温度为15~20℃,蒜头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25℃。1月上旬大蒜已经过45d(天)左右的4℃以下低温春化,于小寒前后盖严棚膜,提高棚内温度,促进大蒜生长。

盖严棚膜后,棚内气温高于25℃时要及时放风降温,注意放风口不宜过大,否则棚内温度下降过快不利于植株生长。白天棚内气温下降到18℃后及时盖严棚膜保持温度,温度过低大蒜幼苗生长缓慢。

确保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12℃,如遇极端天气,夜间温度持续低于12℃时可在拱棚内点燃秸秆进行烟熏,或者燃烧煤球、增温块等进行人工增温,但要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必须在充分通风以后再进入棚内。

八、病虫害防治

大蒜病虫害的预防可选用农业物理预防,在选用大蒜品种时,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由蒜种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抗病大蒜品种紫皮蒜种金蒜1号、宇宙一号大蒜等抗病品种。

除此之外,合理的田间轮作可以预防大蒜病虫害,在进行轮作时,因大蒜病虫害与大葱病虫害具有重叠,因此需注意避免葱蒜混种,可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交替种植。

大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能够温中健胃、消食理气,甚至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深受人们喜爱。为确保大蒜产量,需要对大蒜的田间管理进行着重管理,并加强对大蒜的病虫害防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10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