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班日期:5月14/21/28日
成人价格:元/人(黄山起止)
一、行程安排
Day1.黄山-石家庄住:石家庄
黄山机场出发前往石家庄,路上导游悉心照顾每位团员。抵达后乘车入住酒店。
Day2.石家庄-平遥-浑源餐:早中晚住宿:浑源
早餐后,乘车赴国家5A级景区--(免门票,游览时间约1.5小时)参观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中共中央毛主席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参观伟人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之后前往5A级旅游景(门票自理,60岁以上免)抵达五台山感受佛国的纯净与神秘,五台山可以开悟您的心灵,解脱烦恼,求得智慧,是很多善男信女们不远千里万里来此拜文殊菩萨!览寺庙群(每个寺庙游程约40分)朝拜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又名万佛阁),在这里您可以点燃心灯,照亮前程,许下心愿,祈福平安。参观最大文殊善萨一,参观章嘉活佛的道场。后前往浑源县入住酒店。
Day3.浑源-大同餐:早中住宿:大同
早餐后(门票15自理,60岁以上免)世界级危岩建筑之一。悬空寺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随后前往参观前往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自理,60岁以上免,景交20/人)。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交30/人自理)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三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照辽金元旧城建筑新城,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美誉。清朝被毁年大同实施了全面历史文化复兴。修复后的古城墙雄伟壮观,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后入住酒店休息。
Day4.大同-平遥餐:早中晚住宿:平遥
早餐后参观(门票50自理,60岁以上免)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年),金明昌六年(公元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参观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门票自理,60岁以上免。景交40/人古城免费不进小景点则不需要门票),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结束后入住古城特色客栈。
Day5.平遥-忻州餐:早中住宿:忻州
早餐后参观(门票50自理,60岁以上免)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后参观国家4A景区(门票80,60岁以上免)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沿南城门拾级而上,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层楼亭阁、朱栏雕栋,尽显古朴庄重、秀丽雅致。登上城楼,俯瞰浩瀚千年、藏古涵今的忻州古城,这里蕴藏着多年遗留下来的文化底蕴,写尽了历史变迁中的沧海桑田。前往酒店入住。
Day6.忻州-石家庄-黄山(石家庄黄山13:50—15:50)
早餐后前往石家庄机场,乘坐飞机返回黄山,结束完美行程!
二、接待标准
1.交通:黄山-石家庄飞机、石家庄-黄山飞机、当地空调旅游车
2.住宿:连锁商务酒店标准间(干净卫生、含空调);全程不提供自然单间,产生单房80元/晚由游客自行承担。
3.门票:含行程所列门票
4.景交:不含行程中所列景交,山西实行无声景区(云冈石窟、晋祠、王家大院、平遥古城)耳麦20/人/点,建议租用。如未用耳麦导致未听讲解产生投诉我社概不受理。
5.用餐:含5早餐6正餐(正餐25元/人餐,十人一桌九菜一汤,品当地特色菜肴)
6.导游:全程工作人员陪同服务
三、自费景点门票
游玩在山西
1.云冈石窟
你一定听说过它,虽然可能从未谋面
故事开始于一千多年前,以刀、锤、斧、凿的尖利
决然抚平山崖的棱角
在“叮叮当当”的回响中
岩石的粗砺被驯服,曾经的坚硬顽固
就那么自然而又神奇地
化作了一片法相庄严
王朝兴衰、时代变迁、文化交融
……
一个个错落的窟龛中
藏着许多人的
许多故事
它是云冈石窟
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
悠悠流淌的武州川水
见过很多人的身影行过
然而有一段见证与众不同
伫立于岸边的是高僧昙曜
瘦劲骨骼,袈裟飘逸
他那时大约不知道
自己的执着与诚心
最终会演化成
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的蔚然大观
正是他
“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
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
营造这片盛景,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
而如今
透过45个主要洞窟、个附属洞窟
多个佛龛、0余平方米雕刻面积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
扑面而来的恢弘雄浑
盛大之外,别有匠心
大大小小的造像
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2厘米
北魏
驰骋纵横的游牧民族建立起王朝
佛教
兴于西方而法流东国
在武州(周)山南麓
这场相遇
碰撞出了云冈石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多元文化的融合
成为了琳琅满目的线条与雕饰
早期的昙曜五窟,造像作风劲健质朴
技艺上承汉代的优秀传统
也吸收融合了
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
中期石窟富丽堂皇
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
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而晚期的佛像与菩萨
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
正是清新典雅“秀骨清像”
令人目眩的
不只是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更有历史、建筑、音乐等等内容
徐徐铺展
然而,又过去很多年
泥皮脱落,木桩枯朽
终究只有这些孔洞留了下来。
撩拨开历史的重重帘幕
它一直就在那里
不动声色却光彩夺目
这就是云冈石窟!
2.五台山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为五台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没想到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叶斗峰海拔米为华北地区的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美称五台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顶平缓有如垒土之台而得名五座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化身又称五方文殊五台山朝圣朝拜台怀镇黛螺顶的五方文殊为小朝台登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为大朝台虔诚的佛教徒通常以台怀镇为中心和起点沿顺时针方向先后朝拜佛母洞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最后回到台怀镇全程近百公里最虔诚的佛教徒通常是徒步甚至一步一叩地完成朝台之路的释迦牟尼佛祖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佛在三千年前就说了这个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梦参老和尚说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围著黛螺顶绕清凉当你业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见一万菩萨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绕清凉虽有业障但应当作如是想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当年虚云长老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耗时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后来得到文殊菩萨化身文吉来救他且梦见他母亲因他朝拜的功德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佛的慈悲安放在红尘的一片净土信仰与蓝天共生冬天的佛国宁静祥和迎来八方来客顶礼膜拜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吸收和兼容了各种外来文化文物古迹众多大雪封山后更是成了背包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里,就是五台山。3.应县木塔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
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已备好故事
等你来倾听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据木塔第三层正中的“释迦塔”匾额记载,该塔于辽清宁二年(年)始建为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木塔通高67.31米,共用木料多吨,采用斗拱结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构件间全部为榫卯结构咬合而成。据统计木塔共使用62种榫卯形式,54种形制不同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誉为“斗拱博物馆”。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的坛座是方形的,上面塑有一佛、二菩萨和两身胁侍。从第二层开始,以上每层都有塑像,塑像的题材和内容相当丰富。
木塔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弥足珍贵,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燳正德三年(公元年)督大军在阳和(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应县木塔不用一颗铁钉,所有木构件互相咬合构成塔身,千年间历经地震雷劈、枪击炮轰,其他类似的木塔或毁于天灾、或失于人祸,唯有应县木塔存于世间。
地震震不倒
据史料记载,元代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里氏6.5级强烈地震,震级如雷,影响了木塔。元舜年间,颍州大地震七天后,塔旁的建筑物倒塌,但木塔却一动不动。
炮轰轰不倒
年,在军阀混战中,木塔中弹多次,至今子弹痕迹清晰可见。然而,这座木塔坚韧不拔,依然屹立不倒。雷击击不倒
在防雷问题上,更是让人惊愕于古人的建筑科技。不受雷击和它高达10米的金属塔刹有关。塔刹全为铁件制成,有覆钵,相轮,露盘,月牙,宝珠等,略显亮光,中心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之内,周设8根铁链系紧,迄今完好无损。可使木塔千年不受雷击。仅本世纪50年代,在离塔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两次雷击,但木塔却安然无恙。木建结构都怕虫蛀,那为什么应县木塔伫立千年之久却没有虫蛀呢?根据研究,目前的解释是夏天有成千上万只麻雀生活在塔楼上。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护塔卫士”的角色。一个纯木建筑克服火灾、雷击、兵燹、虫蛀以及风吹雨淋,屹立千年不倒,可以说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而对于这座活了千年的神奇木塔,应县坊间则更相信是有三颗宝珠护佑着木塔。“避火珠是说天空打雷,炮火袭击,木塔一概没有失过火,是有避火珠把火逼走了;避水珠是说原来应县城四个角都有水,可是到了塔底下就没有水,这座塔寺也不下沉,是避水珠起了作用;木塔上面一直没有尘土,就是说一有尘土,避尘珠就把尘避走了。”
4.晋祠
山西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山麓,晋水源头。这是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是一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丰富的古建园林。晋祠古代园林建筑和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区。
古老的晋祠,虽历经几度变迁,却仍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迹。其中以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古代建筑和对圣母殿中的宋塑侍女像、周柏、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等尤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晋祠即有山光水色,古木葱郁,虫鸟啼鸣的自然情趣,又有连甍盖日,雕梁画,金碧辉煌的古建筑掩映其间,诗情画意,令人流连。是一处集休闲、娱乐、寻幽、探古的好地方。
晋祠碑刻是晋祠文物名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北齐到现在,纵贯一千四百多年,已形成了晋祠碑刻序列,不乏枫碑巨碣。其类别有碑碣、经幢、法帖、墓志以及楹联、匾额、题记等。石刻之外,还有砖刻、木刻。其内容有以唐叔虞、圣母邑姜以及晋祠山水风光为中心的诗文之作;有皇帝的铭序、祝文和祭祀、祈雨、修庙、筑路、水利之作;其馀禁浮税、定祭田、清理街道和粟米牙行等内容均有碑碣可见。据清代末年晋祠景区的碑碣统计约二百通。现大部分原物尚存,而且又增添了不少碑刻。晋祠碑刻现有总数为经幢有组,法帖三套,碑碣近三百通,楹联、牌匾等约二百五十馀块。
晋祠包括几十座古典园林式的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景观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中部,入晋祠大门,自水镜台起,过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至圣母殿,这里是晋祠的主体;北部,从文昌宫起,经东岳祠、关帝庙、三清洞、唐叔虞词、朝阳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至吕祖阁,这组建筑群起伏有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部,从瀛胜楼起,经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亭、水母楼,至公输子祠。祠内还有难老泉、周柏、侍女像,号称晋祠三绝,其中43尊侍女像服饰、形态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美食在山西
1.太原羊杂碎汤
太原羊杂碎汤(也叫羊头汤)是将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汤中配以姜为主的佐料粉,汤呈白色,不可混浊,再把退肉的羊头骨入锅,切好后的羊杂碎肉装碗浇汤淤热即食。汤要滚烫,肉要烂嫩,若把煮熟的小麦粒或大麦粒投入汤中,舀碗与肉同烩,其香味更浓。羊头汤是当地人喜爱的早点和夜宵。
2.太原头脑
“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一条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3.山西米面摊黄
摊黄儿是晋东南、晋中等地区的家常小吃名品,又名黄煎,也有人称其为摊馍馍,具有金黄色泽,香醇酥嫩,易于消化的特色。摊黄儿的原料为小米面、玉米面、糜米面、高粱面、荞面等,也可用小米面、玉米面掺以少许白面的混合面粉。
4.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浑源的汉族特色美食。在夏季,凉粉是老百姓喜欢吃的食品之一,而山西浑源人爱吃凉粉,不分春夏秋冬,街头上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
5.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是一种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
6.和子饭
和子饭,山西人的经典早晚餐。“和”读“huo”,意思为搅拌、混合;“子”,读音“zi”,是数量少种类多的意思;“饭”,有菜有面有米有汤。“和子饭”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将菜、面、米、汤混在一起做成的面食。
7.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也叫“莜面窝窝”。因其外形像“栲栳”而得名。“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外形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器具。沾卤、浇酱、爆炒、就着蒜醋汁都很好吃。
8.油炸
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请联系我们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