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最近老有朋友问我要“海昏侯”的图,其实我自己拍的图片效果并不太好,大部分的图片还是通过其它渠道收集到的,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些,因为“南山海棠” 考古人员在南昌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有余枚(被盗了几十枚)。考古专家认为,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金饼、马蹄金马蹄金大的重约克,小的约40克。专家们起初以为,马蹄金底部所刻的“上”字,意义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代表“上币”,因为在西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属于下币;另一种可能是“上”字代表这批马蹄金是由上林苑三官铸造的,而上林苑三官是汉武帝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但是“中”字没法解释了···五铢钱: 在海昏侯墓北回廊的钱库,还出土了10余吨五铢钱,约有万枚,按汉制换算相当于现在的约50公斤黄金。有专家认为,这些五铢钱是当时的皇帝“赙(fù)赠”的,意思是赠送财物以助治丧。▲五铢铜钱五铢钱,其外圆内方,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西汉武帝时期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漆器: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发现了大量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的漆器。▲漆奁除了发现孔子画像漆木屏风、“四神”图像漆木屏风外,考古人员在对主椁室东寝、西堂的清理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包括彩绘、扣银、贴金、嵌金银、嵌玉、嵌宝石在内的各种工艺漆器,漆器的纹路有龙纹、云气纹、龙凤纹、动物走兽纹、螭龙纹等,品类有樽、卮、杯、盘等饮食、饮酒器皿,有奁、盒等用具,有几、案、屏风等家具。▲“昌邑九年”漆器这些漆器不仅外观精美,漆器内的东西同样精彩。考古人员发现许多漆笥(笥,相当于现在的盒子),其中一个漆笥里有古代天平砝码,一套12个。这套砝码在江西是首次发现,对于研究汉代的度量衡有重要的价值。▲漆器耳杯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另一个漆笥里发现了制漆的材料、用料。徐长青说,西汉时期,广汉郡、蜀郡是全国漆器的生产中心,海昏侯墓发现制漆“配方”,不排除当时海昏侯国或者说豫章郡也有自己的漆器生产作坊。▲玉耳杯耳杯:最早广泛使用于战国时代。一般作为一种礼器,在祭祀、典礼与外交活动上使用。▲镶玉金樽樽——古代的盛酒器具。▲镶玉金樽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竹简▲简牍雁鱼灯: 雁鱼灯是从海昏侯墓主墓的北藏阁中出土的,共有两盏,均为青铜质地,其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鱼灯利用了大雁的脖子作为虹管(导烟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之溶于水中,都能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空气,又能通过灯罩调节光的强度。▲雁鱼灯导烟管是汉代青铜灯具在功能方面最为先进的发明创造,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雁鱼灯采用的雁和鱼的造型也是赋予了非常美妙的意义,鱼雁本就是古代爱情传递的信物,鸿雁传情体现在了这两盏灯里,所以鱼雁灯不仅代表着古人的智慧,还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雁鱼灯雁鱼灯的工艺要求很高,目前出土非常少,这里出土的两盏是全世界出土的第四和第五件雁鱼灯。蒸馏器:在古墓发现的文物中,还出现了大型的青铜蒸馏器,而这只青铜蒸馏器内装满板栗、荸荠、菱角等植物果实。▲蒸馏器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个青铜蒸馏器确实是出现在酒器库中,这表示该蒸馏器的确与酒有关,但至于是用来酿制果酒、白酒还是用来炼丹的尚需之后的探索考证,总不会与酿造果酒有关吧?▲提梁壶
这个器具,最近听说又有一个新的名字了,不过不放了,就这个吧,容易记。
提梁卣:酒器,西周时期,卣(音yǒu)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常有“秬(音jù)鬯(音chàng)一卣”之说,可见卣是专门盛“秬鬯”这一祭祀用的香酒的。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提梁卣专家介绍,在海昏侯墓内,出土了一把提梁卣。根据提梁卣上所记载的铭文,可以考证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提梁卣。这把提梁卣制作精美,卣身刻有龙须装纹路,保存比较完好。▲提梁卣专家分析,一种可能是这把提梁卣是海昏侯的祖辈遗留下来的,另一种可能则是海昏侯从其他渠道收过来的。▲青铜钫青铜钫:钫,酒器,即方壶。战国末年改称钫,多为素面,流行于战国末期至汉代。造型为方身,长颈,大腹,圈足,带盖。少数器身有花纹,花纹不用铜器传统图案,多用菱形或三角形等几何纹饰。▲铜编钟编钟:南昌海昏侯墓北藏閤成功提取了整套乐器,包括编钟2套,编磬1套,完整的琴、瑟、排箫,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其实,并非仅仅只有海昏侯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热爱。汉代歌舞之风极盛,民众以歌舞自娱成为了普遍风气。当然,刘贺在音乐艺术方面有天赋是肯定的,遗传啊。▲铜编钟西汉时期,宫廷里设有“黄门工倡”,即宫中的乐工、舞人。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日常生活或宴饮中,即兴起舞,或宾客相邀起舞的习俗盛行,自娱性舞蹈通常都是先歌后舞。▲编钟底座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就是乘酒兴击筑而歌。席间即兴起舞,有纯粹自娱的,也有借舞而行他意的。或借歌舞之机,索取封赏;或以舞抒发某种情感。编钟,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铜錞于铜錞于:古代军队中的乐器。也称“錞”。南昌海昏侯墓还出土了全国首例铁编磬,目前正在保护中。▲青铜温鼎青铜温鼎: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现场出土这个青铜器确实比较奇怪。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它是一个距今有多年的青铜火锅,因为锅里还有板栗等残留物。这个器物是个三足器,支撑比较稳定。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他们说:“这是个实用型火锅,因为它有被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还有板栗等残留物。”▲青铜温鼎“砖家”认为,通过有使用痕迹这点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墓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这说明墓主人生前可能喜欢吃火锅。可以初步推测当时的贵族已经在使用青铜火锅了,但这个火锅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并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用得起。但是我是很不同意的,也许他们可以试验一下能不能煮起来先!所以后来改“温鼎”,说明他们也虚了。▲铜滴漏铜滴漏: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计时器具。南昌海昏侯墓园1号主墓的酒具库内出土了一把计时用的铜漏壶。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六把滴漏报时铜漏壶,也是在江西首次发现。▲青铜雁镇席镇:西汉时期,古人多席地而坐。然而,席子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也就产生了席镇,用来压住席子四角。▲铜镇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鹿、雁、龟等造型的席镇。其造型精巧可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匠心独具。▲鹿镇汉代席镇多动物造型,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以鹿为造型的青铜席镇。小鹿看上去“萌萌哒”,造型上鹿首向前昂扬,身侧前腿蜷曲,后腿隐于身下。小鹿后背位置,有一凹槽。专家介绍说,凹槽的作用在于嵌入席镇的上半部装饰物,如嵌入木质装饰物、嵌入贝壳类装饰物等。▲龟镇不仅仅是鹿,在南昌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雁、龟等动物造型的席镇,而且汉代的席镇多做成动物造型。除动物造型的席镇外,还出土了人物造型的席镇。▲人物造型青铜镇从出土情况来看,汉代的动物形席镇造型生动活泼,构图紧凑,动物常作蜷屈、蟠伏状,且底部平坦,以保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堪称精巧绝伦。▲瓦当瓦当:
陶瓦当,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两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上有精美纹饰。精美的瓦当有四神之类的,但刘贺墓出土的比较一般。▲围棋盘棋盘:海昏侯刘贺墓内出土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棋盘。专家介绍,虽然棋盘有些残缺,但可以肯定该棋盘肯定是下棋所用。▲木笥内的虫草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其营养成分高,可入药,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木笥内的虫草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就已经在享受虫草了。专家介绍,海昏侯墓内出土的虫草,是装在一个漆木盒内。▲木佣木佣:考古人员从藏閤中清理出土了数十件包括伎乐佣、随侍佣、车马佣、仪仗佣在内的各类木佣,木佣制作精美、形象生动。这些木佣都是为墓主专门制作的,用于提供各种服务。▲木佣
汉代人相信人死灵魂永存,还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像活人一样继续生活,因而把死人当做活人看待。为了让人死后还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尽量模仿现实中的房屋,死者生前所用的工具、物品葬入墓中。五谷杂粮:在南昌海昏侯墓的北藏阁中设置有专门的粮库,其中出土了许多五谷杂粮。实际上,西汉时期普通百姓和贵族吃饭的风俗有所不同。在西汉,老百姓一天之内一般只吃两顿饭,“朝食”(早餐)与“慵食”(晚餐);皇室四餐,诸侯三餐。盛放食物的器皿,平常百姓家,主要是用陶制的;富家子弟,多用漆器、竹器或者金属器皿。▲五谷杂粮西汉时期的主食,基本是饭。不过西汉时期的饭和今天我们所食用的饭不一样,今天的饭是水稻,西汉时期则主要是粟、麦、稻三种,外加一种苽。枚乘《七发》罗列天下美食,其中即有“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楚苗指的是楚苗山上的水稻,雕胡指的是茭白的种子,古人呼之为苽、雕蓬或雕胡等。▲五谷杂粮▲“大刘记印”龟钮玉印
▲“大刘记印”龟钮玉印
▲“刘贺”凤钮玉印
▲“刘贺”私印
▲玉饰
▲神兽玉佩饰
▲玉组佩
▲玉舞人
▲玉珩
▲玉剑珌
刘贺长子—刘充国墓
年1月26日,从年江西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在实验室考古阶段,专家在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结合此前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及《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断五号墓墓主身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
▲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发掘时的现场
▲内棺进行清理工作
刘充国印:
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处在刘贺墓的正北方向,墓前有回廊形地面建筑遗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在会上介绍说,印章出土位置在墓主人腰部的左侧,方寸大小,金属质地,龟纽。印上文字分布如下:左上为“刘”,右上为“充”,右下为“国”,左下为“印”。而刘充国是刘贺的长子。
▲“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龟钮印章
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并提及刘充国是刘贺的嗣子,能继承海昏侯的爵位,即“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
出土各种青铜玩具:
▲一组动物形状青铜器玩具
此前关于五号墓墓主身份,业内一直存在“是儿子还是妾侍”的争议,如今真相大白。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认为,与五号墓同一排的还有四号墓和六号墓,其中四号墓出土物较少,六号墓发掘工作尚未展开,暂无法判断两座墓的墓主身份。但因为五号墓与刘贺是父子关系,四号墓和六号墓也有大概率是刘氏家族成员(刘贺子嗣),而非妾侍。
▲五号墓内棺出土的玛瑙珠
李存信介绍说,五号墓主棺的实验室清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可见墓主头部被漆器叠压,下有玉圭、玉枕。颈部有玉组珮,腰部有玉带钩、水晶、玛瑙、玉具剑等。遗骸上有大小玉璧。出土的玉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检测分析,多数为新疆和田玉料,这是西汉时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玉剑璏和马蹄金
▲缠丝玛瑙珠、六棱水晶珠等
▲马蹄金
值得一提的是,书刀的功能类似现代的涂改液,可修改汉代竹简上写错的字迹。五号墓中共出土4把书刀,其中一把在腰部位置,另外3把在腿部位置。马蹄金目前清理出2块,墓主两侧一边一块,体积较小,压在剑璏的下面,马蹄金上可见“中”字。
▲玉书刀
在墓主足部发现3个微缩版的青铜小罐,不足10公分,可能是刘充国生前用来盛水或者装沙子的玩具。墓中另外一组玩具是4件兽型青铜玩具,分别为虎、大角羊、野猪和绵羊。其中,虎型青铜玩具为一辆玩具车,虎爪下有轮,虎脖子下方有孔,可穿绳、供人力牵引。
▲小型青铜器
下葬时或仍是“王子”
不过,由于南方土壤酸性较强,考古工作者暂未在墓中发现骸骨的痕迹,墓主头部附近也未发现牙齿。墓主身下垫有用贴金片的云母进行包边的丝缕琉璃席,推测与刘贺墓中出土的属同款。
李存信说,根据五号墓的规格、规模和饰品位置,结合文献记载刘贺卒于33周岁,推测五号墓主为13-15岁的青少年。陪葬物丰富,因此,下葬时或仍是“王子”身份,可能死于刘贺之前,这与人们对史书的解读不太一致。
江西省文物考古院院长徐长青认为,五号墓墓主身份的确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不但解释了墓主与刘贺的身份,对了解西汉列侯等级墓园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园为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自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墓园中,共有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和一座车马坑。
▲玉璧
刘贺的生平颇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庶民四种身份。因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刘贺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琥珀材质的兽型器
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一致认为,南昌海昏侯墓是一处典型的西汉列侯墓园,是目前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发现了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第一座真车马陪葬坑;海昏侯墓及海昏侯国遗址紫金城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M5—刘贺嗣子刘充国墓消息来源:亚洲考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