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嘉兴风物烟雨中

一直对嘉兴比较牵挂和向往,源于这里南湖红船画舫的启蒙情结,另外一个因缘是《嘉兴日报》袁士中先生主编《嘉禾风物吟》邀约了我书写金庸故居诗词入集,嘉兴电力局的叶国祥先生也曾为我治常用印三枚,也就想着什么时候去看看。很巧的是,建党百年之际在“寻着红船书写中国”全国中青年书画邀请展中入展,组委会发来邀约告知首站嘉善博物馆开幕并有赠我联墨的鲍贤伦老师赴会,我二话没说决意应约参加。坐火车到达嘉兴,天阴时或有雨,嘉兴火车站很有民国风情,一下火车便打听南湖方位,直接朝目的地奔走。路上经过宣公祠,未及观摩也没深究地方名人宣公何许人也,接着便是五芳斋大厦,一眼看出忘年之交华文行楷原创任政题署,隐约觉着大厦二字是集字,旁边有座最高建筑——文华园,是文化部老副部长高占祥题写的,高老喜欢写字但感觉他的油画和摄影文学更精彩,先生很热忱多年前读过他的课文后寄托首日封请他签名很快就收到了,文华园写的还挺秀逸。经过南湖桥和“楼观沧海”,有一个园林式广场,看不出南湖石牌很有历史韵味的“南湖”字迹出自谁手?石牌旁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于年10月1日成立,展陈纪念船和“中共一大史料”,该馆建立后许多中央领导和知名人士来南湖参观。年4月5日董必武视察南湖登上革命纪念船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南湖革命纪念船泊岸边建有一座“访踪亭”,亭内树立董必武亲书诗碑,亭额由杨尚昆题写。同年5月19日郭沫若巡视南湖也题诗一首,年8月宋庆龄寄来题词,以后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寄来题词,年9月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年1月胡耀邦题写了“中共一大会址”,现馆内珍藏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及刘海粟、沙孟海等名家作品余件。再经过铭刻有清嘉兴知府许瑶光赋嘉禾八景诗及其幕友秦敏树作《嘉禾八景图》的会景桥,便到了南湖公园景区。扫码预约20元门票进入乾隆题写的烟雨楼前,这也是初心邮局,不少精致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楼道墙上偶遇文洁若和韩天衡手迹“烟雨楼前”,对面有“水之驿”刻石,不远便是金庸题写的醉仙楼,寄存了行李便随人流一路前行,乘载的是“南湖水上课堂”的画舫游船,船上每次都是满满的,舷窗上贴着“红船精神”“中国梦”“建党百年徽标”,船里的电视屏上不断播放着《一叶红船》的歌曲记录片。南湖的水与我行游过的千岛湖新安江水差不多,墨绿深情。下了船首先就朝红船寻去,不少游人也每每在此留影,尽管红船显得陈旧不及如今游船的豪华美观,红船身边有个浙江武警字样的岗亭站着纹丝不动的年轻武警,戴着口罩看不清他的五官容颜,可眼睛和身姿分明流露捍卫守护的坚毅气势,试探问他这红船可是一大开会时候的那艘船,他温婉平和地扫描我一眼瞬间正视前方说我不能解答您的问题,便静穆如常。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对面便是烟雨楼和钓鳌矶。南湖与玄武湖、西湖并称为江南三大湖。唐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湖烟雨楼便取名于此,烟雨楼初建在南湖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年间(公元-年)吴越王四子所建的一个私人会所,后毁于战乱。直到明嘉靖年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成湖心岛,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之后文人墨客纷纷造访烟雨楼,题诗作画者络绎不绝,其中最为痴迷的当属乾隆皇帝,曾亲画烟雨楼图。刻石置于楼中,并照此楼的样式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青莲岛上仿建一所楼阁,亦名烟雨楼。据说乾隆六下江南八登烟雨楼,在此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风景,这里选一首律诗《烟雨楼》以供品赏——携图去岁兴工始,断乎今年蒇事勤。数典可知自元璙,赓诗更以忆陈群。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处,平湖风递芰荷芬。乾隆另外也有御笔题署韩子初诗刻碑于此——“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明湖一棹通。回望还迷隄柳绿,到来才辩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提起乾隆下江南皇帝带着侍从几千人骑马走好几个月,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故事,电视剧多喜欢拍这段历史“戏说乾隆”。在宣传嘉兴名胜方面,金庸功不可没,金庸乃嘉兴海宁人士,他对家乡热情倾注于小说情节之中,是为“烟雨楼”植入广告。如彭连虎说道:“中秋佳节以武会友,丘道长真是风雅之极,那总得找个风雅的地方才好,就在江南七侠的故乡吧。”丘处机道:“妙极,妙极。咱们在嘉兴府南湖中烟雨楼相会,各位不妨再多约几位朋友。”彭连虎道:“一言为定,就是这样。”丘处机与江南七怪斗法,定下十八年后烟雨楼比武之约。接着《射雕英雄传》才有了那么多英雄侠义和儿女情长的传奇。烟雨楼坐落于嘉兴南湖湖心岛,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巍峨瑰丽,楼中正檐悬着董必武年1月所书“烟雨楼”行楷匾额,显得肃穆庄严。烟雨楼盛名跟明末张岱的一篇美文章分不开。烟雨楼入口处为“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榭”,右为“菰云簃”,廊右宝梅亭内有清代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碑两块。北墙嵌有石刻“烟雨楼”为清顺治年间冀应龙所书。清晖堂后为御碑亭,中竖石碑刻有乾隆题诗手迹。经过唐云题署的鑑亭、陆俨少题署的观音阁和程十发题署的来许亭,来许亭另一面是俞平伯题署,内部有嘉兴公许云门中堂联墨:因竹为亭春阳在地,以兰作室静气可人。对面墙上则是许瑶光联墨:更将渌酒酌黄菊,烦向苍烟问白鸥。展柜呈现着张恕题首的水墨《鸳湖春饯图》。经方去疾题署的御碑亭进内即至烟雨楼正楼,楼下正厅匾额为褚辅成题行书“分烟话雨”,董必武书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两侧墙壁有沙孟海题书木刻楹联:“波光迎月动,浩气与云浮。”嘉兴本土女书家方志远书民国方锡川撰联:“出东郭门半里而遥春水绿波处处美人画舫,与南堰镇隔湖相望夕阳芳草寻寻高土祠堂。”上楼回廊上写着“共登青云”,另挂有郭仲选书行草条幅“烟雨苍苍楼台掩映,革命胜迹永放光芒。”费新我书条屏“风雷起大地,始会南湖船。光辉照寰宇,不忘缔造难。”登楼正遇见久违的老友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所书行书联墨:“湖中叠浪迎明月,船上聚贤唱大风。”正堂上是王个簃老85岁题署“湖天一览”匾额,很有缶翁门风。中堂是钱君匋隶书联墨:“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烟雨比南朝多少楼台归画里,宛在水中方舟最乐湖波胜西子天边风月落尊前。”两侧柱联嵌刻王蘧常章草书许瑶光楹联:“濯足临流烟雨忽收沧海净,举头见日湖山常望翠华来。”二楼门柱上汪扬书嵌绿楹联:“江南多胜迹,烟雨一楼台。”楼上展呈着沈禹钟、乔木、沈迈士、金意庵、蒋风白、王个簃、朱屺瞻、俞建华(驾沧)等艺术家作品;烟雨楼前开阔平台有两棵古银杏树参天挺立。烟雨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和吴昌硕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许瑶光书“南湖烟雨”诗砖和“福”“寿”刻石,笔锋酋劲有力,与此前所见碑刻味道不同,其中几块墨色的板碑上刻着画,寥寥数笔,将江南烟雨勾勒得淋漓尽致。鱼乐国宝梅亭内陈列有元吴镇风竹刻石,亭外堤岸,垂柳翠竹掩映朱增,墙上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书“鱼乐国”碑。自宝梅亭前行,依次为“来许亭”、“鉴亭”。来许亭建于清同治十二(),现亭内悬挂沈定一所书“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来游于此”;鉴亭建于清光绪元年()壁上有许瑶光作鉴亭铭石刻,现亭内陈列有吴昌硕隶书“画家蒲华墓志铭”碑刻及清政府禁止香港工人罢工碑等石刻。亭后壁立有米芾真迹碑刻:“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晖。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旁注:清同治12年许瑶光得此真迹视为珍宝请人摹刻碑上。此外,在园内还有宋代苏轼为李方叔所书“马券”帖石刻,南宋岳坷的“洗鹤盆”,及从古北口运来的硅化木等文物,均保存完好。出鉴亭为一紫藤架,枝干虬曲,绿荫覆地。由此出园侧门下石阶,即至长堤西部。堤外一水泥船坞,其上作水上餐厅。循堤左行,有荷花池,池湖相连处,小桥轻架,是为万福桥。桥东南边停泊着革命纪念船。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烟雨楼嘉兴旧名秀州、秀水,因“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而得名。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著名画家蒲华纪念室。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高2.8米、阔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其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碑文行笔流畅,一气呵成,风格秀逸,古朴潇洒,甚称一绝。碑廊东侧为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等。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本觉寺而建的,原在秀洲区陡门镇,近年重建,亭南碑廊中保存有重建三过堂碑记。碑廊东南为菱香阁,曝明代建筑,登阁远眺,南湖烟雨迷蒙,绿树掩映中的小瀛洲隐约可见。在揽秀园东的文星桥为三孔石环桥,建于清同治六年,跨径38米,宽3.5米,有阶梯50步。桥堍北园、南园之间为明清建筑一条街,所有建筑。为南湖东北部小岛,与烟雨楼南北相望,俗称小南湖。清康年间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供祀仓颉。祠南“舞蛟石”为江南名石,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一说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姣”二字,传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烟雨楼前有一凭湖的平台,名为钓鳌矶,旧时被认为是嘉兴一郡文运之象征。建造钓鳌矶的是嘉兴万历年间的知府龚勉,钓鳌矶三字也是他所题。龚勉(-),字子勤,号云屋,后又改号毅所,所以明清两代的人一般都称他龚毅所。江苏无锡人,隆庆二年()进士。龚勉出身贫寒,年轻时刻苦攻读,但运气不好,屡试不第,整整做了十二年的穷秀才,只好在家里开私塾教几个邻家孩子以养家糊口。据说有一年除夕,龚勉为避债,躲进了无锡城东熙春门外的绿萝庵。自怜自叹之际,写了一首《避债诗》:“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在别人家。今朝大年三十夜,绿萝庵里看梅花。”此诗流传甚广,所以后来无锡人多以“绿萝庵”当作躲债的典故,“绿萝庵里看梅花”也成了句含意独特的无锡俗话。龚勉进士及第后,却是官运亨通,一路顺风,最后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位封疆大吏。龚勉进士及第后不久,即到嘉兴县任县令,做了一年多,因母亲去世,回无锡丁忧三年。守孝期满,恰逢万历皇帝登基,龚勉改任北直隶吴桥县令。不久,升任南京刑部主事,迁任郎中。一做六年,万历九年()又调到了嘉兴,这次是任嘉兴府知府,龚勉在知府任上多有惠政,民众称赞也是事实。龚勉死后,嘉兴士民在烟雨楼侧还建有龚公祠以纪念龚勉。康熙年间祠堂坍毁又加以重建,因政绩卓著,万历16年()龚勉升任浙江右参政掌管金华、衢州、严州三府,两年后又升按察使及浙江右布政使。万历十年也就是龚勉到嘉兴的第二年,他主持修缮了烟雨楼,自赵瀛嘉靖28年在湖中建烟雨楼,此后倭寇作乱烟雨楼多有损坏,“楼虽存仅免于圯”(彭辂《钓鳌矶记》)。至隆庆5年嘉湖兵备道沈奎重修烟雨楼,十年过后烟雨楼“为风雨之所摧也最甚”,刚到嘉兴上任龚勉便与朋友同事登临烟雨楼,喟叹:“此郡之大观也,岂宜久湮?”第二年七月龚勉主持重修烟雨楼的工程,重修后“楼之胜益奇”,南湖“湖波浩涉,一望烟雨杳霭,恍然蓬瀛也”。龚勉亲撰《重修烟雨楼记》。隆庆五年沈奎修烟雨楼时,在楼前垒了一石台以“极目从游,浩然远适”,龚勉又把石台增高列级而降可临湖垂钓,并命名为钓鳌矶。钓鳌,出自《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后用钓鳌比喻事业非凡,龚勉亲题“钓鳌矶”刊石嵌在石台之下,龚勉书法“心画神藻,波勒飞动,有苏黄姿韵,览者珍之”(彭辂《钓鳌矶记》)。有意思的是,钓鳌矶筑成后一年,秀水县举人朱国祚即中状元,果应“钓鳌”吉兆,此后烟雨楼不再仅仅作为登临游览的胜地,更成为“有关一郡文风”之象征。万历11年,龚勉又在南湖湖心岛上建了瀛洲十二胜景,瀛洲是传说中的东海仙山与蓬莱、方丈并称三神山,上有仙人及长生不死之药。站在烟雨楼上,“左凭郊野,诸园亭榭,近列槛前。右俯城郭,华屋万家,毕入望内。其环湖以居者,又相为映带,而湖波浩涉,一望烟雨杳霭,恍然蓬瀛也。”所以龚勉把烟雨楼周围景色命名为瀛洲十二胜景。龚勉把重修烟雨楼视作自己的得意之笔,他的一首《春日登烟雨楼》隐约透露出这种以“风流千古”自居的心情:“孤屿当空涌碧涛,屿中楼阁入云高。苍茫仙峤浮湖面,缥缈瀛洲隔市嚣。烟雨一天唯此胜,风流千古独吾曹。春来东海桃花浪,还向矶头钓巨鳌。”龚勉还著有《烟雨楼志》四卷,可惜今已失传,如今烟雨楼静伫南湖湖心小岛上,往日凝脂繁华随一泓清水流逝,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始终不变的风景是湖对面那巍然屹立的烟雨楼台。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冬天的湖心岛停泊着雪中红船一定更好看。可惜的是,我来的时候恰恰只有一路红尘烟雨伴随,遂想象着嘉兴知府许瑶光题会景桥上秦敏树的嘉禾八景图的一片迷人的诗情画意——南湖烟雨湖烟湖雨荡湖波,湖上清风送棹歌,歌罢楼台凝暮霭,芰荷深处水禽多。东塔朝暾地临东海晓波黄,缥缈朝云捧太阳,吴越河山都入照,却饶孤塔早霞光。茶禅夕照西丽桥波洗暮钟,江天倒浸落霞红,茶禅寺外湾湾水,霜叶芦花一钓篷。杉闸风帆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晴,一路东风吹酒醒,夕阳红泊秀州城。汉塘春桑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鸣鸠唤醒黄梅雨,知否江村四月忙。禾墩秋稼绣壤交横古稻田,青林红树起炊烟,西风无恙秋收好,又话黄龙纪瑞年。韭溪明月万古清光胜迹留,月波楼在韭溪头,白云散尽长天碧,摇曳江城铁笛秋。瓶山积雪试上瓶山莫畏寒,楼台白玉倚栏杆,雪晴海国阳春早,搀入梅花一色看。元代画家吴镇也曾在65岁创作名画《嘉禾八景图》,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吴镇画了当时嘉兴八处名胜即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和武水幽澜。他年幼时曾在嘉兴春波门外求学,对此处景观十分熟悉,其中七个景点都在如今嘉兴市区郊外,只有第八个景点在嘉善魏塘。这幅画作把当时名胜尽收一幅也是宋元嘉兴风光现存的唯一写照,此画最大特点是每段图画配上一段文字且标注地名并作介绍。吴镇在题跋中写道:“胜景者,独潇湘八景,得其名广其传唯洞庭秋月、潇湘夜雨,余六景,皆出于潇湘之接壤,信乎其为真八景者矣。嘉禾我乡也,岂独无可揽可采之景与?闲阅图经,得胜景八,亦足以梯潇湘之趣。笔而成之图,拾俚语,倚钱唐潘阆仙《酒泉子》曲子寓题云。至正四年,岁甲申,冬十一月阳生日,画于橡林旧隐。梅花道人镇顿首。”《嘉禾八景图》长卷中景与景之间有分离,也相当注重远近表达,或由位置墨色线条造型变化来显示景物间韵致质感,塑造烟波浩渺、峰峦隐现、清旷野逸之逸趣,线质韵致颇具个性,此外画中还融入了书法笔意更追求诗意。原作曾为罗家伦收藏,罗家伦(—),浙江绍兴人,年起先后留学美英法,曾任民国教育部长、清华大学校长,年后去台湾并任台湾国史馆馆长等职。罗去世后此画由其夫人张维桢女士收藏,张女士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一直在国民党政界从事政治工作,罗夫人于年和年分两次将家藏古画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嘉禾八景图》在第二批捐赠之内。年罗夫人在美国病逝,夫妇合葬于台北。来是来了嘉兴,虽然也尝了嘉兴粽子,味道不错,好像包裹得还没家乡的粽子够紧有嚼劲。没来得及仔细走访写生嘉禾八景,也忘了拜访老友袁士中和叶国祥,更重要的是,蒲华纪念馆没去好好看看,还是平日功课没做好,不知道蒲华就是嘉兴人,红色旅游胜地往往就记得标志性南湖和红船,可蒲华在的时候红船他也没看过吧……这么说,嘉兴我还得再来一趟!只是这个悬念留待何日呢?

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8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