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游安文章转载自::美国留学那点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这个问题:那些清华北大随便挑的高考状元们,后来都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这些站在高考金字塔尖的人,几十万个学生里只能出一个的人。
——他们后来成功了吗?
——他们是否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是某省高考状元游安的亲身经历。
没想到的是,状元过得居然也很难。考上北大后,游安在大三得了抑郁症,休学一整年。
当然,后面她慢慢好起来了。她是这么评价这个故事的:“我今天要讲的不是什么光彩的经历。相反,它充满了尴尬和痛苦。但如果这个故事,能够让此刻处于挣扎中且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感到不再那么孤单。那它就是有意义的。”
01
成为高考状元,也许有一半都是我妈的功劳。我妈是家庭妇女,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她把剩下的人生都托付给了我,因此尤其严格。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每一天,我都被我妈监督着学习。在我的印象里,整个中学,我只有一件事,上学,做题,甚至连假期,我也很少出过门。想看本课外书,看本小说,对不起,我妈会问:这能帮你考好大学吗?报了个象棋社团,第一次活动就赢了几局,回家很高兴的告诉我妈,没想到被一顿臭骂:你心思还在学习上吗?你还想高考吗?作为高考大省里的全国重点,我们高中最出名的就是军事化管理和整齐跑操。一届多个人,一本率高达90%,个人能上清华北大。在这种环境里,考一个“好大学”已经不能成为目标了,于是个小孩里,至少有个人都把目标定成了清华北大。老师也经常激励我们:能考上清华北大,人生就成功了。接着鼓励我们把吃饭和睡觉以外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于是我也只好拼命学习。苦归苦,高中我很少迷茫。我的目标清晰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再考上一个离家远点的好大学。而考上好大学后会怎样,我好像从来都没想过。我不需要想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作为人有什么样的价值。后来,我终于把学习搞好了:我考了全省提档分第一名,这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心目中是什么概念?我解放了,我赢了。字面意义上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了。高考成绩还不错的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好像你在海水底下潜伏了很久,终于能探出头来呼气了。那是长长的,充满骄傲的一口气。觉得人生前18年的全部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我出名了,QQ空间里好多人都在转发我考了省状元的新闻。当时最大的苦恼除了选清华还是选北大,还有念什么专业。我放弃了向往了多年的文史哲选了光华,理由很简单:家里人都觉得念商科有前途,我不愿跟家人冲突。我好不容易考了让他们满意的高分,不想毁掉这来之不易的认可。但当时的我连金融是干嘛的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以后具体能做什么。我只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剩下的以后再说。但最好的地方在于,我想我妈再也不会对我不满意了。我什么都得到了,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休息了。我那时候的状态,就恰如一部励志电影的主角,开开心心迎来寒窗苦读的美满结局。却突然意想不到地被人拦住问: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我哪知道。我的部分不是应该杀青了吗?我后来才意识到,高中最大的谎言就是:“等你考上大学,你就可以随便玩了。”因为生活不是励志电影,不是童话故事。02
去了北大,我遭受的第一个打击就是:考试成功的人,真的太多了。光华的状元浓度高得吓人。我左边宿舍住着新疆的状元,右边宿舍住着天津的状元,再往右边去,还有个辽宁的状元。天津状元写得一手好文章。新疆状元跳起舞来光彩照人。辽宁状元能力很强,性格干净利落。比起他们来,我就是个土鳖学霸。开学第一天我就迷路了,走了20多分钟还没走到学生中心,后来发现就在旁边。舍友不理解,你为什么不用导航呢?我的第一反应是,导航是什么?第一次开班会,老师说建个群,但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