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深圳人

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我们此前聊了一期怎么看历史上首次北上广深集体人口减少。

有些读者看了之后问我,作为一个选择者,或者说作为一个城市的新移居者,怎么来看待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经济带里的不同城市?

很简单,通过历史来看待不同城市的兴衰历程。

首先在整个古代社会当中,一个城市的兴起,就是源自政治中心的需要。就这一个因素,没别的了。

你比如北京之所以从一个小城市一跃成为元大都,就是因为元代把政治中心定在这里。

你比如江南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北方士族的南迁。

你再比如天津的兴起是伴随着北京的需要。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自从元代把政治中心放在北京之后,天津就成为了漕运以及海运的中转站。这是它兴起的根源。

那么到了清末民国,什么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命运?

资本,当时主要是外国资本。

你观察下民国时的房价,鲁迅先生在北平是很快就能买下一套拥有32间房的四合院的。这固然是因为他有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北平当时房价低。

你反观上海,鲁迅先生移居上海之后,租了九年的房子而且时有抱怨房租贵。

你注意,是抱怨房租贵,都不敢想买房。

民国时期北平之所以与上海的房价之间拉出这么大的差距,因为一个已经是现代资本涌入后的现代城市,另一个还是古代城市。

所以在民国时期不是对比北京与上海,而是对比天津与上海。

民国时期北有天津,南有上海。

当时这两个城市之所以经济发达,都是因为外国资本的涌入。

本质上讲,旧社会不存在多大意义上的民资,因为当时清末整体上处于半殖民地状态。

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的天津和上海的经济强,都是外资影响下的结果。

到了新社会,什么城市最牛?东北。

为什么?因为东北当时距离外资最近。

新社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资本是很弱很弱的,咱没钱,也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

而当时我们与之展开贸易的主要是苏联,谁离苏联最近?东北。

你注意沈阳的电话区号是多少?,非常靠前。

后来我们都知道,咱们与苏联闹翻了,又顾虑世界大战,于是很多学校,工厂都往内陆迁。

这个过程中,上海出了大力。上海原本自己的很多厂,包括知识青年,都随之迁移到了内陆省份。

主要是怕沿海被人家一炸就炸没了。

在这个时期,整个经济都是国资,那么一个城市是否发达,依赖什么?就是依赖国资,因为也只有这一种。

紧接着什么事情发生了?对全世界的贸易发生了。

这时候有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作为试菜者,抢了先机。

你要说当时的底子肯定是上海最好的,而且它也是港口,它在旧社会就是远东第一都市。

但是出于安全考虑,第一个试螃蟹的,是深圳。

从此深圳一飞冲天。

那么从这之后,你在城市里就会发现三种资本,国资,外资,民资。

北京这个城市,国资占主体,上海这个城市,国资,外资,民资,三分天下。

如果我们把长三角另外三个城市拿进来做对比,你会发现南京,苏州,杭州,分别继承了上海的某一部分。

南京的国资,苏州的外资,杭州的民资。合起来又是一个上海。

那么你去看珠三角,深圳的民资外资更强,广州的国资更强。

深圳与广州合起来就像南京苏州杭州合起来。

你理解了每个城市不同的基因,不同的强项,你就清楚怎么去选择。

很简单,结合自己。

如果你要进入国资企业,你该不会选择杭州吧?

南京要好很多呀。

同样,多年前流传过一个说法,上海反思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没有在上海兴起,而是在杭州?

很正常呀。

上海本地人是不喜欢进民企的,相对来说要么进外企,有腔调,要么进国企,有保障。

进民企那是土鳖的行为。

那是外地人云集的深圳的行为,深圳的民资是很强的。

杭州也是这样,杭州就是二线城市里的深圳。他们的基因是一样的。人们一想到杭州,就是网红啦,暴发户啦,一想到深圳就是创业,就是上市。

很正常的,每个城市都有刻在它骨子里的基因。

一个人,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走的是哪条线。

如果你走的是民企线路,是创业线路,是草根线路,杭州就是个好地方,深圳是你的进阶版。

理解这意思吧?

杭州就是小深圳,杭州你要是能站住脚,可以考虑进阶深圳,深圳如果混不下去,可以考虑退守杭州。

因为这是一条线上的。

如果你走的是外企路线。

入门关可以选择苏州,进阶版可以选择上海,选择深圳,都是可以的。具体哪个三角,看你个人喜好。

如果你走的是国企路线。

入门关可以选择南京,进阶版可以选择上海,可以选择广州,最终关可以选择北京。

同样的道理,你打不过,退守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北京混不下去,国企路线的可以考虑考虑南京。

上海混不下去,外企路线的可以考虑考虑苏州。

进退之间,一定是围绕城市基因的。

有人说,那如果入门关我也待不下去,还是太难,我站不住脚。

继续退,那就不要再考虑什么国资,外资,民资这个角度了。

为什么?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一定是往北上深这种头部城市汇聚的,你像南苏杭实际上都是承接者,再往外围,那个资本不足以打造出类似长三角,珠三角那么大的巨大城市带。

更多的是地方性质的,局部的大城。

当年重庆升级为直辖,那时候很多人都说,它要成为下一个上海了。

二十多年过去,有么?没有。

国资一定是先去北京,然后广州,然后南京,然后......;外资一定是先去上海,深圳,然后苏州,然后......。

杭州的民资,是因为浙江沿海商人的赤脚习气;深圳的民资是因为广东福建沿海商人的赤脚习气。

沿海且多山一带的人,他要谋生必然经商,你去看希腊城邦发展的历史就清楚,这是必然选择。

你不可能指望四川盆地的人出现那种民资踊跃的赤脚习气,不会的。

我为什么要冒险呢?我这地方天府之国,生活非常安逸的。

所以它本地的民资,是很难兴起的,缺乏基因。

基因就是我是不是非得做?

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人非得经商,就像令狐冲非得学易筋经。

很明显,内陆没有一个城市是不得不的。

武汉的条件非常好,成都,西安,都是条件非常好的。

天然条件非常好,又不是国资,外资的首选,也不是次选,就只能成为外地民资的次选。

而民资产生的地方就是两三角,长三角与珠三角。

所以只能等着长三角,珠三角的民资去反哺。

这就是为啥那天我告诉你,撇开两三角和北京,你更多的是应该考虑自己生活的好不好。

你快不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如果能够拥有阿里的股票,那这是一家好公司,但如果你只是在阿里打扫卫生,或者看门,我不认为和去一家小公司打扫卫生有啥本质的区别。

因为你没有阿里的核心资产,明白这意思么?

我理解的所谓一个人强调他是深圳人,是指他拥有深圳的核心资产,核心地段核心配套总价高潜力佳的核心资产。

他拥有这个,他是深圳人。就像你有阿里的股份,你说你是阿里人。

但如果没有,那其实没多大区别的,就是说你没有必要纠结自己离开深圳去长沙是不是跌份。

我觉得并不跌份。

你如果在深圳只有一套老破小,挂了很久很久没人看,最后好不容易遇到个麻瓜,万卖掉了。转身去长沙定居,没毛病的。

你不需要有失落感,逢人到处讲,你曾经也是在阿里扫过地的,这个没意义。

少林寺的扫地僧也不会逢人就讲我可是在少林寺扫地的,而是扫的是藏经阁。

没这么无聊。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在深圳有0万的核心地段核心配套的稀缺资产,那你说我是深圳人,我不愿意去长沙,我能够理解。

这就好比一个人是阿里的核心员工,他觉得阿里这家公司很好,他也有公司的股票,他混得还不错,没有被马老师输送出去当人才,于是不想主动离开。

前提是核心员工,不是扫地阿姨。

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什么才是深圳人。

如果你只有一套没有潜力的老破小,也找不到高薪工作,这时候长沙给你抛来橄榄枝,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的生活环境,真没有必要去坚持。

很多东西是无关的。

你说你有北京的户口,上海的户口,你在长沙工作,你的孩子是可以回北京上海读书考试的。

户口你可以认为那就是户籍时代遗留下来的准考证,这和你工作,生活所在地不相干的。

选择城市的过程就跟选择企业是一样的,要看企业是不是名企的同时,也要看企业给不给股票,而且你完全可以身份挂在A企业,实际上在B企业上班。

如果不给股票的情况下,其实工作更多的是为了生活,所谓既然我当不了老板,也拿不了高薪的前提下,我为啥不能让自己工作轻松点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9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