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连载一个老八路后代的寻根

(徽章与荣誉公号特稿)

进军青海时期的朱启秀同志

第六集:《朱家牌坊》

中午赶到单县县城,朱家老宅位于单县城内胜利北街,我们被告知老宅现在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中午不开放,下午两点才开门。

李老师说:单县有两座著名的牌坊,一座百寿坊,一座百狮坊。其中百寿坊又称朱家牌坊,乃清乾隆三十年(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而得名,值得一看。

于是,我们趁中午等朱家老宅看门的时间,参观了百寿坊(朱家牌坊)。朱家牌坊以青色鱼子状石灰岩构成,通高13米、宽8米,四柱三间三层楼阁式建筑。其独特之处是:坊座雕有8头矫健雄狮昂首远望,8条出水蚊龙绕柱回舞,额枋上饰满盛开牡丹,与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5只透雕仙鹤、次间上额枋浮雕的相对翱翔之鸾凤构成了具有无穷魅力之艺术佳作,寓意福寿万年、富贵无媲或喜上眉梢。

关于朱家牌坊的建造,也有一段妇孺皆知的传闻:过去在苏鲁豫皖一带有句民谣:“金乡的马,沛县的牛,单县出些富户头”,而朱家是单县的首富,有土地20余万亩,祖上做过大明兵备道副使,朱叔琪凭其祖荫庇佑,乾隆年间为翰林院孔目,娶了曲阜阙里孔家姑娘。

孔氏年轻貌美、心地善良、知书达理,两人虽年龄悬殊,但孔氏慕朱叔琪满腹经纶、道德高尚、一表人才,倒也其乐融融。两家做亲时,孔家族人为显示门第高贵,提出要朱家一步一个元宝摆到曲阜,朱家慷慨应允,用元宝摆了个双趟直至曲阜。

孔氏嫁到朱家不到十年,朱叔琪便病逝了。孔氏请求单县知县“点主”,知县嫌朱叔琪平时清高不买帐,早就窝了一肚子火。现朱叔琪已死,正想出出气,遂哼着哈着,“点主”一事不予答复。

孔氏无奈,只好回娘家求助。曲阜衍圣公原对姑母嫁单县颇为不悦,彼此来往不多,姑母登门求助,乃动了恻隐之心,答应去单县“点主”随孔氏去的朱家族人问随行几人,衍圣公回答:“三人”。

不一日衍圣公驾到单县,但见旗牌浩荡、金鼓喧天、刀枪耀眼,战马嘶鸣。原来衍圣公随行三人乃是三位总兵。所带数千人马浩浩荡荡齐集单县,从县城到城外十里铺都驻满了兵马,连井水都喝干了。朱家不但将城内饭馆全部包下,还从城外十里以内买馍买饭。单县县令毕恭毕敬参拜衍圣公,衍圣公令其出殡时在前面鸣锣开道丢纸钱。事后单县知县感慨地说:“土鳖子大了也咬人!”

至今单县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县官敲锣——自找没趣”。殡罢丈夫,孔氏问衍圣公:“我死后你怎么办?”衍圣公回答:“只要姑母矢志守节、抚孤成立,当奏明皇上,建坊旌表。”

孔氏乃谨守封建妇道,寡居几十年,抚子朱春成才。死后,朱家和孔家奏明朝廷,乾隆皇帝降旨建坊旌表,皇四子履郡王顒还亲自题诗并镌刻于牌坊额坊上:

(一)布衣蔬食度生平,喜看庭芝渐次成月冷黄错霜满地,穗帷遥出读书声

(二)数十年来铁骨支,养生送死总无疵冰操劲节光天地,千古常教奉母师

多年来,朱家牌坊经受了风雨雷电、中强级地震和人毁车撞等天灾人祸的严峻考验,仍岿然屹立于蓝天白云之下,阅尽人间沧桑。等几位老师和李勇学长在朱家老宅门口休息时,我在独自端详着牌坊,也许,几十年前,姥爷和他的兄弟姊妹们童年时也曾在朱家牌坊下玩耍嬉戏过,度过无忧无虑欢乐的童年?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郭老师说:朱家大院开门了,快来快来!

(未完待续,请看第七集:《朱家大院》)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转发至您的朋友圈,与更多朋友分享!

badge_honor

专业人士精心打造原创文章每日呈现

回望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4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