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7月中旬,全国上下开始进入烧烤模式。这鬼天气根本不能出门,太阳毒到仿佛要把人晒化了……
对于怕热的同学们来说,空调简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了。有了它,舒舒服服在沙发上一躺,真的是哪里都不想去了。
有时候想想都替古代人心疼,没有空调的先民们,这大夏天要怎么才能熬过来呢?
提起古代的避暑纳凉方式,简直就是一项神奇的脑洞艺术。对于有钱阶级来讲,更是一部用来彰显身份的装逼活动!
▼
分
作为古代最常用的消暑工具,扇子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看起来这玩意很普通,但古代人就是能在普通之事上玩出花来,也就是传说中的超级扇子!
不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个……
据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时期有一位能工巧匠,叫做丁缓,把7个一丈长(3.33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轮扇”。直径6米半,4人高的大扇子你害怕不害怕?书中记载:“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全屋子的人都冻到打哆嗦……
拼大小的话,你赢了。但是论土豪程度和魔法效果,更神奇的应该是这位: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第一土豪王元宝,家中有一把皮扇。夏天请客吃饭的时候,就把这柄扇子拿出来,撒点新水,只需轻轻一扇,整个屋子都是风,宾客们脸都冻变形了,纷纷表示冷到受不了。
唐玄宗表示很好奇,曾经专门派人去取来查看,然后把自己吓着了:“这特么是龙皮扇子啊!”
啥龙皮啊,后人考究其实就是蟒蛇皮啦。不过,那个年代,就连皇帝都没见识过这种材质,王元宝这个逼装的我给8分。
●●●●
分支持
古代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却有所谓的凉室,也就是所谓的空调房。
低级一点的空调房,是指在房间里面挖口深井,然后盖上一个带露眼的井盖,这样井中的冷气就能帮助房间降温。这种土法在民间又称为深井冰空调法(大雾)。
所以,夏天怎样最凉快?白居易说了:在家躺着不动最凉快(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说的就是这个方法~
而装逼一点的空调房,则要算唐朝的含凉殿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匪夷所思的宫殿了。构造结构大体如下:
原理:利用巨大的水车,将大量的水提到房顶上,然后让水沿着屋檐机关留下来,制造出不间断的水帘,实现人工降雨或是瀑布效果。在外围还有大型水力摇扇,对着这些水帘扇风,向内制造冷气……
这得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到如此穷奢极欲的中央空调降温法……
《唐语林》记载唐玄宗曾在含凉殿内召见过土鳖大臣陈知节,陈老师从来没见过这场面,四周都是雨幕,皇帝赐了大冰块椅子,还给了一碗冰沙饮料。当时陈老师就冷到受不了,拔腿出门就拉肚子了。
而书中记载“上犹拭汗不已”。把别人都冻傻了,自己还嫌热,唐玄宗这个逼我给9分。
●●●●
分
自周朝开始,王室贵族就有用冰窖来贮藏冰块的习惯。在冬季从冻结的湖面上取冰,然后运到七八米深的地下深埋,等到夏天的时候再拿出来取用。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应上数据就很恐怖了:据估计,明朝王室每年需要用冰2万多吨。这得多大的地下室啊!
物以稀为贵,所以,在古代,冰块一直都是达官贵人的土豪享用品,普通人连想不都不敢想!
杨贵妃得宠之时,杨氏子弟们最喜欢装逼。大夏天为了请客吃饭,造了几座冰山出来玩。宾客们表示很冷,有人甚至还穿上了棉袄。奢侈如此,古今再无第二。
直到宋朝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制冰业在民间才慢慢发达了起来。其中,大明湖畔成为国内制冰业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的地方。没错,还珠格格的一切姻缘可能就起源于——
除了上面说的冰窖藏冰法之外,明清时期还诞生了许多神奇的土法制冰。
比如说用销石制冰,利用的是硝石溶解于水可以吸收大量热量的原理,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魔术级别的神奇工艺。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冰棍,在古代就是这么制作出来的~
而这些,对于拥有空调的我们来说,可能是天方夜谭一般的存在。
不过,最近有一位创意青年,却将这些神奇的制冰工艺和真正的魔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更为魔幻的装逼方式,你们自己感受一下:
这个逼我给满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