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5/5429169.html
前面我们讲过,年癸未年的SARS,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中癸未年二之气的“温疠”似乎有很强的相关性。那么,在五运六气理论中,其他年份是否也有提示“温疠”呢?
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我们讲一讲什么是“二之气”。五运六气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将每年划分为6个时间段,也就是“六气”,分别是一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和六之气,每个阶段的时长大约是4个节气,也即2个月(60天)。二之气就是第二个时间段,有两种说法:
春分(3月21日)到小满(5月21日)
清明(4月5日)到芒种(6月6日)
五运六气里有二十四节气的影子(图片来源于网络)癸未年的二之气“温疠大行”,就是说癸未年的上述时间段内,可能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温疠。实际上,不管是癸未年,还是戊戌年、丙寅年、己亥年,由于主气和客气的不同叠加影响,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六气阶段,出现温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五运六气理论对今年,己亥年,有什么提示。
己亥年,土运不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凡厥阴风木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看到了吗,在年终之气,也就是小雪到大寒,也即11月22日到来年1月21日(另一种说法为大雪到立春,也即12月7日到2月4日),这段时间里可能会发生温疠。
那么,己亥年的温疠可能有什么特点呢?己亥年终之气的五运六气特点为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也就是说,有寒有热,又寒又热,外寒内热。或者说,冬至过后,阳气始升,欲发而不得发,这就有可能形成郁遏之气或形成暴发之气。所以,这段时间,实际上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感风冒露出现的受凉情况,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辛温类食物,一方面御寒,一方面帮助阳气生发。正所谓“畏火之气无妄犯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内经(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感冒,应该从什么思路治疗呢?根据五运六气的记载,己亥年“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也就是说,重视辛凉性疏散风热药(例如薄荷、连翘、柴胡、金银花等),甘和补中益气药(例如党参、山药、甘草、葛根、红景天等),咸寒清热泻火药(例如大黄、芒硝、知母、苦地丁等)来治疗。根据这种用药特点和寒热并见的证型特点,我们发现感冒清热颗粒、苦甘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成药,都或多或少得符合这种配伍特点。因此,它们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用即可哦。
咸寒中药大黄(图片来源于网络)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