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做饭的朋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市场上卖的大姜经常是黄黄的湿嗒嗒,品相特别不好,而且不是一家,是家门口大小超市卖的大姜都这样。有一阵子小编都放弃买姜了,但是炒菜不放姜做出来的菜怎么会好吃呢?有一次硬着头皮瘸子里挑将军挑出几块还能看的姜买回家,一顿饭用掉几片姜后剩下的就放冰箱了,刚好赶上后面两天没有在家做饭,等再从冰箱里拿出姜准备用的时候,姜有点发绿了,凑上去闻了闻有种另人做呕的味道扑面而来......第二天上班咨询了同事说是姜瘟病??听说过瘟疫,养过狗知道狗瘟,感觉这姜应该也病的不轻吧。
因为山东是主要的生姜种植区,生姜种植大约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所以小编就咨询了我们方正山东大区的朱经理,朱经理说山东潍坊大姜种植区的姜农们也纷纷反映,往年都挺好的大姜苗,今年却出现了大量死苗烂棵、根腐烂脖子的现象。前几年这种现象非常少,今年特别多,也特别普遍,对姜农来说是也是非常头疼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姜苗大量死亡呢?又该如何有效的进行防治呢?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危害大姜病害常见的有姜瘟病和烂脖子病两种:
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7--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其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气候及降雨量有关,一般温度越高,潜育期及病程越短,病害蔓延越快,尤其是高温多雨天气,大量病菌随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大批植株发病.因此在发病季节,如天气闷热多雨,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反之,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的年份往往发病较轻。此外,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一般发病轻,而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粘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烂脖子病学名茎基腐病,该病主要是种姜带菌或土壤传菌所致。种姜带菌,种植以后种姜腐烂,种姜萌发的茎叶变黄,不久植株枯萎死亡。土壤传菌的,先侵染近地面的根茎,被害处呈暗绿色水渍状,向下扩展,使地下茎和刚萌发的芽变成淡褐色或黄褐色,软化腐烂;地上茎叶变黄,枯死下垂,城立枯状。近地面腐烂者,则因软腐而倒伏。贮藏期感病,则很快扩展到整个姜块,受害部位往往有白色霉层。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姜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过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昼夜温差大易发病。
(5)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
(6)植株根部或茎基部受害,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1、实行水旱轮流耕作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姜瘟病在姜苗中的扩散。种植生姜的土地应该是地势比较高,排水和浇水都比较容易的地方。
2、最为有效地手段是从根源上进行防控,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依据当地的一些种植条件,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3、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