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心情去度假,就去板桥“穷游”,在最乡土的云南集市上,吃便宜饭、喝大碗茶,寻访一种最接地气的活法。
板桥一块钱买两个人的狂欢
一块钱能做什么,在“烧饵块”都涨价到两块五的今天,一块钱在生活中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当然,如果是在板桥,一块钱能买一壶茶,坐在长条凳上喝一个下午,和泡茶馆的各色老头侃3个小时大山。和星巴克不同,在板桥“泡吧”是不玩故作深沉的,要的就是热闹,闹哄哄的老茶馆热闹了多年,嬉笑怒骂皆在一壶茶中,不愁装不下两个人的悲与喜。
春日的阳光低低地照射在保山坝子,满地迎风摇曳的油菜花为大地染上重重的色彩,我们所寻找的板桥镇就在这片碧云天、黄花地的中央。云南称为板桥的地方很多,大体上形成的原因都是河上有一座木板搭成的桥,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地名。自从当年“梅花古渡”架板为桥,质优价廉的货物吸引四乡八邻的人们来此交易,板桥一度成为“迤西一大集市”,今天,到板桥青龙街赶街,依旧是四方乡邻最热衷的节目。
米长的青龙街是板桥的代称,青石铺路,空街寂寥。无意间闯入这里的我们,被阳光拉成长长的斜影,跨过7.2米宽的街道,投到另一侧的斑驳的铺板上。耳畔似乎有音乐且颂且吟:“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两个人去板桥镇,既不狂欢也不孤单,手牵手一路寻访梅花古渡的点点滴滴,心如小小的城,氤氲着历史的烟尘。
经营了四五代人的“吴氏鞋店”的柜台后面,斜斜的阳光照着做鞋老妪的身躯,随着她手中小锤的一阵敲打,一块块木梆子打进夹在两腿之间的鞋子里,很快一双老式的千层底圆口布鞋就在手中成型。代人写书信的大爷手握毛笔,一纸楷书写得着实漂亮,在这个 青龙街上这样的老人很多,卖糕点的、刻碑的、打马掌的、卖杂货的,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在他们身上,时光似乎已经停滞,但他们是青龙街的灵魂。不可想象的是,如果那些空阔的大屋里,没有了这些老人,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而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到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时候,不知相扶相依的我们,是否也如板桥的市井人家一般,有着平淡的幸福。
似真亦幻去老茶馆听一段古今传奇
过去马帮商旅不绝于道,今天板桥仍是赶街的好地方,常常热闹得水泄不通。商旅的发达,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想要细细品酌“万家顶子”“马家银子”、“赵家牌子”的故事,需得两样道具在手,一盒芝麻小酥饼,一壶一块钱的粗叶子茶。别小看这两样东西,没吃过的,都不算是品咂了板桥的精华,尤其是那间烟熏火燎的老茶馆,三教九流的客人们不分贵贱,都坐着最乡土的长条凳,以往的马锅头们走南闯北,什么新鲜事没见过,在他们的演绎之下,板桥犹如一台精彩的评书联播,而今日的板桥,会“讲古”的老人也不少,我等看客只需左手执杯,右手执饼,香甜小吃佐以奇闻趣事,更显回味绵长。
实际上,板桥镇确是一个滋生传说的地方,西庄寺是全国唯一供奉猪八戒的寺庙,西游记中的故事几乎原封不动的在这里世代相传;光尊寺成了“段平章家庙”,发生于元末明初的“孔雀胆”的故事加诸唐代寺庙更引人入胜。我们无法去考证这些传说的演变过程,但板桥是一个南来北往,文化汇聚交融的场所是毋庸置疑的,各种文化在这里嬗变,又变成了这里历代相传的往事,亦真亦假,总会生出几许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板桥最令人叫绝之处。
TIPS:
交通:昆明每天有多次航班到达保山。国道经保山市境内,保山与贡山、瑞丽、云县、下关、丽江、昆明等地都有往来客车。板桥镇距保山市隆阳区只有7公里。
梦入:可选择在板桥镇的宾馆居住或者返回隆阳区选择条件较好的星级酒店。
舌尖:保山美食以腾冲为代表,在云南独树一帜,具有油而不腻、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点。最著名的特色菜有大救驾、饵丝饵块、大薄片等。此外豆浆米线、凉豆粉、火烧、酸辣汤等都是值得一尝的风味小吃。腾冲菜略咸,口味清淡的朋友可提醒厨师少放盐。
逛逛:翡翠是边城特色;永子亦称“云子”,是棋中圣品;腾冲有藤编、腾宣、腾药三佳;潞江有小粒咖啡、芒果、香料烟三宝……除此之外,永昌板鸭、磨锅茶、同心绿豆、雕梅等土特产品也无不名实俱佳,各具其妙。
来源:秘境云南
美丽隆阳·幸福家园
水墨施甸·秘汤胜地
千年茶乡·田园昌宁
中国松山·宝地龙陵
世界腾冲·天下和顺
温润保山·美玉神汤
长按·识别·订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