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的味道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每当身边有朋友打算去洛阳旅行时,我作为一个洛阳人,总会成为被咨询的对象。

只言片语的介绍,能够提供的信息很有限,于是,我决定把我自己对洛阳的了解,完整的记录下来,希望能在身边的人,踏上神都大地时,提供一些帮助。

这一篇文章,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独属于洛阳的味道。

在洛阳,喝汤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

无论清晨还是夜晚,遍布洛阳街头巷尾的大小汤馆里,总能看到人们喝汤的身影。

汤,已融入了洛阳人的生活。

在洛阳,问对方吃饭没,会说:“喝汤了没有?”(注意:这里的“没有”要连读,且重音在有)。

在汤馆集中的街道,甚至衍生出共享纸巾这个业务。

几乎在每个窄巷子、街角的入口处,都有一两家让那片居民心仪或者依赖的汤馆子。

各种口味、各种食材制作的汤,已经与洛阳的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早上,无论男女老少,配上饼丝喝头汤,是开启一天新生活的仪式。

洛阳人为什么爱喝汤?

我想原因可能与洛阳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洛阳汤的盛行和古代丝绸之路有关。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当时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大都是阿拉伯人、大月氏人等,他们的生活习惯以食牛羊肉为主,他们在洛阳居住、做生意,改善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牛羊肉汤随之流行并流传下来。

洛阳汤的流行和在洛阳定都的王朝有关。

武周时期,宫廷喜爱水席,汤汤水水的菜肴就有几十种,民间虽财力有限,但也仿效之。因此,便出现了“土水席”和更接地气的各种汤类,百姓也以自己的方式享受了口福。

洛阳的汤根植于民间,和地理、气候条件等有关。

洛阳是个盆地,湿气大,地理上属北方,风多、偏寒冷、干燥。因此饮食上吃些味辣的、味厚的、开胃的、汤水多的东西,有助于排湿、御寒、活血、强筋健体。喝汤也是当地人适应自然的一种良好选择。   

洛阳汤的流行和当地历史上集市的饮食习惯有关。

洛阳周边乡镇集市较多,人们在赶集买农活用品时也不忘犒劳一下自己,美滋滋地喝碗汤,跟着大人赶集的小孩也能蹭口好吃的。所以,大人去赶集,小孩也争着去,实际是有诱惑在里面的,汤也渐渐由集市发展到有固定门店来卖。

在洛阳,常喝的汤有八种,下面就由我给你们一一介绍。

1.牛肉汤

牛肉汤是洛阳最受欢迎的汤。

选好上等牛骨头,配以多种中草药调料,熬上一天一夜,汤清味浓,加上煮好的牛肉,光闻味儿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撒上一些葱花、蒜苗,再配上个烙饼,这就是洛阳人最接地气的早餐。

2.羊肉汤

洛阳羊肉汤是洛阳民间著名小吃,也是最地道的豫西民俗之一。

一碗好的羊肉汤,讲究“味鲜、肉肥、汤清”。

洛阳人喜欢将锅盔泡入汤中,干硬的锅盔充分吸足了碗里的汤,咀嚼起来,味道鲜美。

在这里我必须给大家安利一家三代祖传羊肉汤馆:铁谢李松羊肉汤。

这是一家,值得你驱车几十公里去品尝的店,到洛阳旅行的小伙伴,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尝尝。

3.驴肉汤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作为洛阳三大肉汤之一,驴肉汤也是本地人喝的较多的汤类。

有的人以为驴肉一定是粗糙的,而实际上驴肉很嫩,喜欢吃的人欲罢不能。

上等驴肉经过精心熬制,汤白肉嫩,味道奇香。相比牛羊肉,驴肉的营养价值更好,经常食用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驴肉汤里除了驴肉,最具特色就要数“驴白血”了,它的颜色比猪血淡一些,口感清脆爽滑,营养丰富,是区别于其他汤的一大特点。

4.丸子汤

制作丸子汤,汤很关键,熬汤选用上好的牛棒骨,配以秘方,熬制十几个小时而成,汤味浓厚、原汁原味。

丸子汤除了丸子,还要配以血块、牛肉、油炸豆腐、韭菜、葱等辅料。

师傅用大勺盛了滚烫的热汤倒入配好料的碗里,丸子经热汤一浇,香气四溢,吃起来外焦里嫩,别有风味。

5.胡辣汤

胡辣汤是河南别具风味的小吃,只有早上才能吃到,特点是麻辣鲜香。

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面、粉条、肥猪肉等,配料则为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葱花、蒜片、面筋泡等,调料包括糖、花椒、茴香、干姜、桂籽、胡椒、精盐、酱油等。

小时候,我妈经常给我两块钱,让我早晨去买一碗胡辣汤,两根油条,至今我都能想起,冬天坐在西苑路上的小店里,把酥脆的油条掰成小段,放进热气腾腾的胡辣汤里,看着它慢慢变软,被胡辣汤的辛香充满的幸福。

6.不翻汤

不翻汤可以说是洛阳最具特色汤了,是洛阳人夜宵的首选。

不翻是洛阳的一种薄饼,用绿豆面和鸡蛋打成糊状放在烧热的铁锅里,不用翻个儿就熟,所以取名不翻。

将不翻放入碗里,浇上精心熬制的骨头汤,再加上木耳、黄花菜之类的食材,还不要忘了加上陈醋和胡椒粉,一碗酸辣无比的不翻汤就成了。

7.豆腐汤

说了这么多荤食材制作的,喜欢吃素的朋友可以试试豆腐汤,食材选择也很讲究,主料除了有洁白的嫩豆腐,还有炸至金黄的炸豆腐,不光颜色好看,吃起来口感也是又嫩滑又酥脆。配上高汤,清淡却很滋补。

8.杂肝汤

杂肝汤是在牛肉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老洛阳的一道知名小吃。

在牛肉汤中加入牛杂、下水等食材,闻起来味道有些脏器独有的微臭的味道,不过喝起来汤汁味道更加丰富,也是当时普通老百姓吃得起的美味。

奇怪的是洛阳的臭杂肝汤,只在老城开,如果在别的城区生意准冷清。可能是老城人民口味比较重?

杂肝汤的臭味很是让人感到神秘,其实并不是由牛的五脏六腑经过发酵而来,而是在于熬汤的时候,“牛下水”自然产生的“脏气”,跟臭豆腐的制作完全不同。

杂肝汤就和臭豆腐一样,喜欢的人有多喜欢,讨厌的人就有多讨厌,建议慎重选择。

去哪里喝汤?

了解了汤的种类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去哪里喝汤。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哪里人多就去哪。

有经验的老喝家,早就用自己的胃,替你反复论证过每家店的品质。

如果你初来乍到,不知道如何选择,那就看哪个队长,你跟上就对了。

如果一家汤馆,门口乌泱泱都是人,马路牙子上也是正在蹲着喝汤的人,那么恭喜你,找到了正宗的汤馆,就这家了,别走了。

为了帮助你一眼识别老喝家,跟对人,我特意总结了洛阳本地人喝汤大赏:

1.洛阳人喝汤不用勺

如果你看谁喝汤问老板要勺,那肯定不是洛阳人,洛阳人多是直接对着碗吹。

2.洛阳人喜欢蹲着喝汤

以前是因为座位不够,现在洛阳人觉得蹲着喝汤,更有感觉,坐着喝,好像没那个味了……

3.喝汤不带盐

不加盐的汤被洛阳人称为甜汤,或者原汤,撒上葱花,味道更纯正。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加盐,加盐的汤被称为咸汤。

4.要喝就喝头三碗

洛阳人喜欢喝头锅汤,真正的老喝家会说:七点钟喝汤(原汁原味),八点钟喝油(靠油出味),九点钟喝水(清汤寡水)。

很多老喝家往往鸡叫前就守候在汤馆门口,为的就是能喝上头三碗汤。

5.双椒

不少食客进门喝汤时,总要向掌勺的喊一句:清汤、双椒!掌勺的马上会意是啥意思了。

双椒是洛阳汤馆里的行话,就是喜欢吃辣的人,要求掌勺的在汤碗里搁上双份油泼辣椒。

怎么喝汤?

在洛阳喝汤,通常先去买汤票,根据汤的内容不同,价格各异,一般情况下,价格越贵,内容越实在,依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即可。

买好汤票后,就可以排队取汤了,洛阳的汤馆,都可以无限续汤,只要你能喝下,都管饱。

小时候,和同学一起去喝汤,经常喝的扶墙出来……

汤的好搭档-薄饼

饼是北方人的标配美食,洛阳人喝汤,通常都要伴着饼吃。

好汤要配好饼,汤和饼是一对好搭档。

老洛阳人喝汤讲究“三美”,即“瘦肉、薄饼、原汤”,三者缺一不可。

端碗汤后,一般都是先喝上几口,温暖肚皮,让舌头先尝尝味道。

接下来就是掰饼,这是个技术活。

若是放了有段时间的凉烧饼,会喝汤的人会把前面掰的稍大一些,后面稍小一些。

若是刚做好的热烧饼,则掰均匀不要太小或太大即可。

不像西安泡馍,馍掰的很碎,洛阳喝汤要保证饼不要泡太脓透,也要保证饼已经泡的够入味,不然口感上总是会欠佳。

饼绵实有韧劲儿,饼吸收酸辣的汤汁和汤的鲜香,饼本无味,有了这份酸爽,朴实的面香有了别样的突破。

常见的洛阳薄饼有以下几种: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博饼并不薄,它只是饼的统称。

1.饼丝

烤饼切成丝,就是饼丝。

嗯~关于洛阳的饼丝,被南方同学当作面条,我是十分震惊的……

2.烧饼

3.锅盔

4.油旋

水席

起源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

洛阳三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

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为什么叫水席?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

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

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制作方法

“服”:用蛋黄作成蛋衣缚于菜上,蛋衣薄如透纸,金黄无杂,食用红绿丝在蛋衣上缀成龙凤图案,此也表示帝王黄袍加身。

“礼”:去鹿筋濯白成勾,似躬状,观感洁白晶莹,在盘中置放有序,体现出彬彬之礼。

“韬”:用五香腐张卷起香馅,外不知其内,内不知其味,吃进嘴里方有难以言喻之鲜美感。

“欲”:取三岁狗外腰花切成片,中开口,嵌岁满公鸡内腰作形,点缀以枸杞子,用冬虫夏草围盘,看去峥嵘艳艳,食之壮阳补虚。

“艺”:过去是用脆莲雀舌成菜。指莲如画,雀鸣春,乃喻如画江山,歌舞升平的意思。当然,今天我们要保护鸟类,雀舌已被取代。

“文”:用青笋调鲤须成菜。笋为竹魂,竹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鲤)。

“禅”:武则天曾是出家之人,算是与佛禅有缘。这盘菜是清素不沾油荤的。

“政”:用雁脯、鹅掌作成。雁知寒暖而迁徙,鹅掌载身而浮水。比喻政权者当知天下冷暖,民意载覆之道。

水席菜肴的名字

水席里面的每一道菜都有一个传说故事,这些故事还有待您去一一发掘。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水席首席菜品——牡丹燕菜的名字来源。

牡丹燕菜是洛阳水席中的首席菜品,也是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

它的传说和洛阳牡丹一样,都与一代女皇武曌有着深厚的渊源。

武媚娘称帝后,天下风调雨顺,万民安康,常有祥瑞之物现于人间。

有一年,洛阳百姓将关外长出的一超级巨大白萝卜当作宝贝献给了女皇武老太太。老太太那个乐啊,认为是天降奇瑞,遂下令御厨将这“巨无霸”做成晚宴供其品尝。

这可难为死了御膳房的大厨们,一破萝卜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女皇想要的极品佳宴啊。奈何圣命难违,御厨们只能硬着头皮将众多山珍海味和加工后的萝卜混在一起乱炖,这和著名的重庆毛血旺,广东佛跳墙的做法如出一辙。

就这样,御厨们绞尽脑汁儿,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一席“萝卜开会”终于上桌了。

武老太太品尝后喜笑颜开,发现味道竟然不输给平日滋补的极品燕窝。

从此,这一锅乱炖的萝卜宴竟然也被赐了个雅致的学名—“假燕菜”。

从此,在武则天当政时期的京城洛阳,“假燕菜”被皇家贵族视为上品,与宫廷御宴享有同等地位。

品“燕菜”成为风靡大唐的时尚之举,于是民间百姓也都开始纷纷效仿。

久而久之,“假燕菜”就演变成了“洛阳燕菜”。

直至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下榻当时的友谊宾馆。

年周恩来在洛阳龙门石窟

据《友谊宾馆志》说,中午周总理宴请加拿大客人,上了几道洛阳水席中的菜,其中就有流传千年的“洛阳燕菜”。

当周总理看到“洛阳燕菜”,以及菜品上友谊宾馆大厨为了突出洛阳的特色,用蛋黄蒸糕精心雕啄雍容艳丽的牡丹花时,风趣地说:“洛阳牡丹怎么飞到桌子上来了?”

在服务员介绍菜名“洛阳燕菜”后,周总理笑着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应该叫‘牡丹燕菜’。”

自此,洛阳水席的菜谱名称发生了变化,从此“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

这真可谓“菜以花名,菜以花传”,周总理的改菜名,让洛阳水席名声更隆。

年周恩来在洛阳,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外出视察

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备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友亲朋。

洛阳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

洛阳水席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三大异风。

如果你到洛阳来,不妨去尝尝正宗的水席,看看自己喜不喜欢这样的食物。

友情提示

洛阳的菜,量都很大,两个人点1-2个菜就够了,不要上来就整全套水席,以免追悔莫及。

面食

面食是中原人的主食,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三种洛阳的特色面食。

1.糊涂面

糊涂面是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吃。

以玉汤为底料配地中新鲜的与红薯藤杆或者“迷糊菜”放以面条和调料煮熟。

煮的时间越久,味道越香,烧火做面香味更浓。

大家可以大胆食用,吃了并不会让你变糊涂。

2.浆面条

浆面条也叫酸面条,浆面条是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

浆面条所用的粉浆是制作绿豆淀粉过滤出来的浆水,经自然发酵至有酸腐味道,用来制作面条,这个粉浆也就是北京人称之为"豆汁儿"的东西,喜欢的人称之为美味,不喜欢这个味道的人看见就躲着走。

我建议大家,慎重尝试,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喜欢不喜欢“豆汁”!

3.烫面角

烫面角是洛阳市新安县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小吃,该小吃创制于民国三年(),已有80多年历史。

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

由于配方科学,制作讲究,所制烫面角软皮紧,外观上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晶莹欲滴;吃起来鲜香不腻、美味可口,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其他小吃

米线

米线是南方地区的重要主食,在洛阳是众多小吃中的一种。

我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各种各样的米线,洛阳米线绝对是独树一帜。

洛阳米线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米线的重要标志是:咖喱。

在洛阳,大多数米线都是咖喱米线,以至于我离开洛阳后,一度觉得其他地方的米线,失去了灵魂。

后来,我慢慢发现,其他地方的米线,基本都不加咖喱,咖喱是洛阳的米线特有的。

每每和小时候的伙伴谈起洛阳的味道,咖喱米线,总是绕不过去的一站。

锅贴

小街锅贴是属于洛阳的另一缕独特的味道。

锅贴呈长条状,馅料独特,香气四溢。端上桌的锅贴底部呈金黄色,周边及上部稍软,热气腾腾。

一口咬下去,皮又脆又绵、馅亦烂亦酥,香气扑鼻、回味无穷,实在是一次舌尖上美妙的享受。

洛阳小街锅贴,已经入选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看似苍蝇小馆,却每天排长队,是洛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你试了就知道。

涮牛肚

涮牛肚是洛阳传统知名小吃之一,以其独特风味,深受人民的欢迎,自年前创制以来,几经精心改良,如今已是香飘万里。

涮牛肚主要用料有牛肚、竹签、肉片、大料、鸡汤等,另有干豆角等几十种配料,或浸、或煨、或煮,将牛肚切片制成半成品,然后用竹签串起肚片,放进已配好的火锅内涮煮,在蘸上用芝麻、花生调制的佐料,即可食用。

饮品

介绍了这么多美食,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洛阳的特色饮品。

海碧

Happy也就是海碧,是洛阳人十分喜爱和为之自豪的本土生产的大众饮品。

年诞生,诞生时叫康乐,寓意健康快乐,后改名海碧。

年,海碧调价,市场零售价从0.8元调为1元,年6月涨为1.5元。

作为本土饮料生产企业的代表,因口感好,价格便宜,海碧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其产品不仅牢牢地占领本地市场约70%以上的饮料市场份额,还覆盖河南西部地市以及山西、陕西等省,成为洛阳人心目中的名牌和骄傲。

海碧之于洛阳,犹如北冰洋之于北京。

杜康

到洛阳玩,别只顾着自己喝海碧,临走时不要忘了给你爸带一瓶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都这么说了,你还犹豫什么。

纸贵drink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可是你知道吗,在洛阳丽景门附近,有一家叫“纸贵drink”的咖啡厅。

这家咖啡厅十分有个性,每天只营业五个小时:13:00-18:00,且每周只营业六天,周二休息。

我和同学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家咖啡馆,刚进去坐了一会,就被告知,他们要下班了,我们当场震惊,才下午五点多就要下班了!

反复确认后,才相信自己不是被逐出店门,因此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在店里落座的一个多小时,有客人自带食物进店食用,店员都会喷空气清新剂,十分细心,咖啡的味道也很醇厚。

细心,周到,有原则又有个性的咖啡店,深得我心,你不去看看吗?

霓裳茶舞

这是一家洛阳特有的古风奶茶店。

整体装修都是中国风的,十分适合拍照,不过我不喜欢喝奶茶,所以无法给你鉴定好不好喝,看大众点评评价还不错。

喜欢喝奶茶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探探店。

他们家的茶牌挺好玩的

以上就是,关于到洛阳旅行时,我关于饮食部分的推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牛牛牛牛小牛牛

你的每一次赞赏都被我当作鼓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sl/6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