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工业品营销多图多事例产品链的整

技术创新,能让中国企业结构性升级,是典型的弯道超车术。让人心寒的是,技术创新多半是梦想,成功率低,时效性差,导向性乱。新材料、精密制造、工艺设备的落后,导致新思路、新创意无法成形并商业化,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很低,通常得不偿失。而且,没有几个企业敢把一帮技术骨干投在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线上,现实中的产品升级是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一旦崩塌,明天的朝阳即便有,也只能照在他人的身上,因此,时效性差的技术创新,难解企业的当下之渴。还有,很多工业品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原创性,也没有坚实的市场论证与趋势把握,成了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为企业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带来可见的好处。导向性乱的根源,是因为没有把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核心竞争力等明确目标对接起来。

  既然技术创新的弯道超车梦难圆,那就只有产业链整合一条路了,特别是对于国内工业品企业来说,以市场换取对等合作条件的机会仍然大量存在,而且仍旧可观。你想,欧美市场的规范性、稳定性,也造就了欧美工业品企业的一些问题,比如市场敏感度不够,老是拿着欧美的有色眼镜看中国市场,那么多有技术、有品牌、有实力的欧美工业品企业,就是在中国市场做不起来。问题到底在哪儿?体制问题,只能是借口。真正的问题,是这些欧美企业没有尊重、不能看懂中国市场。国内市场,尤其是工业品行业,保守中突现转变,转变中无规律可循,没有火眼金睛,光靠数据分析与趋势判断,恐怕总是站错队。

  细观国内的工业品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很明显。由于没有特别的产品、特殊的模式,只好面面俱到,生怕丢失商机,于是变成小而全。大而全,则是一些垄断性国企的偏好,企图靠量的规模去弥补质上的虚弱,这是经营错乱症,没有政策的偏爱、没有资源的垄断、没有先行的优势,也许这些大而全的国企还能有更好的活法。靠山吃山,最终成了一只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产业整合,不是小而全,也不是大而全,那它究竟是什么呢?产业整合,也许存在一个“鞭子法则”,柄握的够紧,鞭子够长,挥动的够威猛,产业链的整合效应就会更强势。

柄握的够紧,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够明确、够强悍,它好比“1”,鞭子长度、挥动力度则是后面的无数个“0”,没有1,再多的0也还是个0。鞭子的长度,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跨度,甚至是跨行业的宽度,意味着产业整合的企业成员数量和潜在市场容量,一个小树林可以怡情一家人,而一片大森林则能荫福一群人。鞭子挥动的力度,就是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力,比如品牌杀伤、标准引领、占有率领先、成员互补性等。产业链整合的鞭子法则

  若是用“产业链鞭子法则”审视国内的工业品企业,基本上还处在各自为战,竞争远大于合作的原始阶段,产业生态以内斗、内耗为主流形态。我们太在乎眼前的一片小树林,而对一片大森林感到不靠谱,过于务实的做法,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窘境。国内市场恶斗,国外市场乱斗,我们的制造业就是为别人打工的,让欧美日的相关产业链坐收鹬蚌相争的渔翁之利。要想在国内市场立足,要想获取国内市场增长的利益,就必须告别小而全、大而全的自治局面,走向结构互补、经营互利、战略互生的产业链整合新生态。

1、工业品企业,看清楚生态与食物链

  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是产业链整合的内在准则,也适合于大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食物链的形成与发展。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吃泥巴,吃与被吃,看上去似乎很悲惨。其实不然,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与上下游形成能量循环,从而生生不息。上游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管理咨询、金融、零部件,中游的整车整机生产加工,下游的经销商、终端、最终用户、售后服务。这其中,物流横跨了每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国内工业品市场,上下游的合作基本上是单循环的,上游求中游,中游求下游,离最终用户越近,话语权就越大,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工业品行业的竞合可行性,要比消费品行业大多了。客户懂行、行业相对透明、资本介入程度较深、全球化经营较为常见,是工业品行业有效竞合的四个有力条件。1)客户懂行,在产品性能、稳定性、技术含量、合作接口上,供求双方深度接触、持久合作,有时候买方比卖方更懂产品本身,这要比内行对外行的消费品行业简单多了。2)行业相对透明,产业政策的明确指导,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人员的圈内流动,展会上的直接碰撞,核心技术的同一来源,导致了工业品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知根知底,斗起来两败俱伤,合起来能量无穷,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的眼界、心胸与领导力。3)资本计入程度较深,高新技术类创业企业受到PE的极力追捧,高风险的雾霾,丝毫遮不住高成长的阳光,当技术与资本结合时,一个企业撼动产业格局的可能性不能小视。蚍蜉撼大树的不自量力,只是那些看不到技术创新改变市场的近视眼的自说自话。4)全球化经营较为常见,工业品企业难以固守一个区域市场,也不大可能只做国内市场、不顾国际市场。消费品行业,与大型终端、口味、风俗、文化等牵扯较深,而工业品则相对通用化,只要大家的技术标准是一样的就可以顺畅合作。环顾左右,你会发现很多小型工业品企业,比如五金配件、叉车、化学清洗剂,都有内销部与外销部的部门或人员设置。

◆产业链合作,从单循环到双循环

单循环的产业链合作,通常是自远而近的,远吃亏、近得福,这种单一局面正在发生不小的改变。英特尔,是典型的工业品企业,他们的产品都是卖给计算机生产企业、政府机构的,个人攒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英特尔的IntelInside运动,就是一次反向玩转产业链的经典之作。英特尔知道,要想超越AMD,要想产品溢价高,就必须先拉动最终客户的需求热情,形成一种终端市场的追捧效应,然后就能逼宫产业链上的生产性企业客户,从而形成供应与需求对等合作的局面。况且,当一款CPU火起来之后,没用它的电脑就会被用户打入冷宫,那时候再求英特尔合作,就会很被动,所以,英特尔的主打产品,一开始就能成为很多计算机企业的首选。这种自下而上的产业链反向玩法,让英特尔从一个零部件企业,摇身一变为计算机行业的执牛耳者。让品牌跑到最终客户的心中(CustomerInside),才是IntelInside产业链双循环大戏的精髓。英特尔,玩转产业链的双循环

  英特尔,是国际性大企业,有技术、品牌、资金和管理的压倒性优势,国内的中小工业品企业又该如何以小博大呢?典型应用也许是唯一的办法,它聚焦了行业、客户类型的典型需求,用差异化的思维做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性价比抗衡外资品牌的高大上,从而赢得行业中的金字塔底部和中部的庞大客户群,奠定自己在行业中的销量、利润的坚实基础,进而寻求局部突破,在中高端市场一显身手。此时的你,已经是产业链的中坚力量,没有一个上游供应商不喜欢你,没有一个对手敢于贸然攻击你,没有哪个客户愿意忽视你。有了好的产业链角色,一场好戏就此开演。

◆现在就构建您企业的微笑曲线年,宏碁的施振荣提出了台湾制造业的微笑曲线:研发和市场。占据微笑曲线的两个高点,就能再造自己事业的第二春。此时,可口可乐、耐克等美国企业,开始布局全新的全球战略,生产做外包、服务全覆盖、品牌来引领、研发做后盾,迅速抢占了研发与营销的两个制高点,这也是美国企业弯道超越日本精益制造的一次壮举,从此,生产制造的老贵族不敌产业链整合的新贵族。宏碁的施振荣,对计算机的产业转移悟道较早,行动坚决,从OEM代工厂的红海中杀出了一条新路,开创自主品牌ACER,做强市场营销,做实产品研发,做空生产制造,由此,台湾电子计算机企业纷纷布局大陆,生产制造落在广东,品牌营销风靡全国。国内工业品企业的进化版微笑曲线

  国内的工业品企业,苦笑曲线比微笑曲线更为常见。研发没有底气,以模仿翻新为能事,鲜有革命性技术和产品的出现,头道汤欧美先尝,二道汤日韩当仁不让,轮到我们的也就是残根剩饭。不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研发,最多是一个唬人的招牌,与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渐行渐远。有企图心的国内工业品企业,能否找到自己的进化版微笑曲线呢?有,那就是应用研发、销售渠道。应用研发,塑造产品的静销力;销售渠道,打造市场的动销力,动静之间,犹如太极的阴阳变化,在自家的市场上还是可以跟欧美日同行一较高低的。

◆产业链整合,用核心竞争力做赢家

  有时候,查看工业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像是在剥洋葱,剥到最后才发现啥也没有。有人说,创新是核心竞争力,那么,何为创新呢?创造市场,新事新办,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1)利用需求的错位,找到技术应用的混搭机会,赢得市场先机。拿电动仓储叉车来说,市场上就存在着一种用途混搭的产品机会,一辆车集成搬运、堆垛、前移等多种功能,只需要更换几个夹具或配置就可以做到。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多花30%的钱,买到%以上的使用价值,太有吸引力了。这种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品混搭研发,也许是欧美日同行难以想到、不愿做到的,因为,他们已经有各种成熟的产品,自己也不想让产品线产生内斗,于是,这种创新的机会就有可能被国内企业抓住。核心竞争力=创造市场X新事新办

2)新事新办,就是新产品、新区域、新行业的开发,要与新营销战略匹配。不少工业品企业,欣喜地看到新产品对应的新客户,新区域对应的新商机,新行业蕴藏的新价值,然后就照着之前的思路和做法,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好端端的新产品、新区域、新行业开发,断送在旧思路、旧做法上,新事旧办是国内工业品的经营软肋。新事新办,就是经营方式,或者说是赢利模式的改变,有关内容请阅读本书的第四篇《赢利模式的复制机会》。

2、三向整合,产业链整合的立体发展

  产业链整合,不是简简单单的长度就能说清楚的。长度,意味着上下游盲目的通吃,最后成了一个样样有、样样差的肥胖型企业。国内产业的分割式布局,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机制激活的大背景下,会演出一场场立体整合的大戏。宝钢的产业链核心多元化实践钢铁行业一片哀嚎时,宝钢居然春光满面羡煞人,赢利飘红,产业多元,发展后经十足。立足于“一业特强、多元化发展、电商化转型”,宝钢脱掉傻大笨粗的旧帽子,戴上了战略先导、产业支撑的新桂冠。1)一业特强,指的是精品钢、碳钢、不锈钢等三大主力产品,扎根于汽车、造船、建筑等国内迅速增长的几大行业。2)多元化发展,则是走贸易服务、金融、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核心多元化的路子。3)电商化转型,宝钢宣称,他们要打造钢铁行业性的电商服务平台,夸张一点说,就是要打造钢铁行业的亚马逊,尽管现实之路难走通,但重型企业的轻型转变是有未来的。◆纵向整合:供应与终端两大杠杆

  要说终端客户具备很大的战略意义,很多工业品企业都会同意,而把供应链看的这么高,不少企业开始嘀咕了。没搞错,卖货的企业是求我的,怎么能够跟我平起平坐,甚至成了我的座上客,这有点夸张了。核心的上游供应商,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无非是有三个未被很好利用的潜在大价值。

第一个价值,就是联合研发。上游供应商掌握的核心部件、技术和标准,若是能在第一时间与自己的新品研发形成对接,就会极大地增强产品的性能优势,也让新品开发的隐蔽性得以补强,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尖端制造、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上游供应商往往盘踞产业链顶端,一手拿着大棒,一手握住胡萝卜,那些只在供货量、供货价格上打圈圈的传统企业,只能是多挨大棒,少吃胡萝卜,为什么?因为,强势的供应商喜欢有发展潜力、有战略眼光的下游买主,他们会在你做大之前就主动投递橄榄枝,形成排他性紧密合作,有活力的小客户成长为大客户,它的竞争对手就是想抢夺也是有心无力。可以说,盘踞顶层的强势供应商,他们做大是有道理的,胸怀产业链的大格局,然后精心落子,等到盘面占优的时候,对手才恍然大悟,空剩追悔莫及。

  第二个价值,打通产业链的人脉资源。技术、产品、服务,花钱就能买到,而人与人的认同、尽心尽力的合作、风险共担的开发、圈内资源的分享,光花钱是买不到的,你得花心思。利乐,怀着伯乐的理想,抓住蒙牛、伊利等黑马客户,要设备给设备,要资金找资金,要培训送培训,它从一个包材供应商演变为中国液态奶产业的资源水库。哪家牛奶企业,越早坚定跟他合作,就越多地打开牛奶行业的人脉圈与资源库,找对核心供应商,不比攻克关键市场逊色。

  第三个价值,则是产品附加值提升。液态奶的头疼问题之一,就是常温保鲜,这与包材、灭菌、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而国内企业的头疼事,在利乐那儿早就是手到擒来的套路。有了利乐鼎力支持的蒙牛,以闪电速度夺得常温液态奶的霸主地位,企业排名从多位攀升到前10位,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没有上游供应商的通力合作,恐怕只会是天方夜谭吧。

  终端的杠杆效应,在工业品行业内还不是那么明显。终端的个体化经营,散而乱的构成,是阻碍工业品行业做强的短板之一。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工业品行业中,企业大而强,而经销商或销售队伍小而弱,造成生产大规模与销售低效率的大反差,结果就是规模再大也不怎么赚钱的怪象。

  工业品行业,一时半会儿还难形成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麦德龙、国美、苏宁那样的终端巨头,也没有多大机会聚成来一份、好想你枣那样的迷你终端部落,从企业到经销商(或自己的直销队伍),再到终端客户,渠道虽然扁平化程度较高,但信息对流、价值互补、服务共强的生态圈尚未成形。大型工业品企业,还能养得起、用得好一只不错的销售团队,而小型企业,特别是技术驱动型的创业企业,就得又当爹又当妈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开发、销售管控,不把自己弄成全能型选手,就没上场比赛的资格。可问题是,全能型选手注定是啥也不能。

  比较务实的做法,就是生产型企业寻求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经销商、新颖经营模式,在资本、供货、服务上采取联合投入的方式,帮扶一拨与自己经营价值观契合的公司化经营的经销商铁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工业品企业的决策层,技术出身为主,对于终端市场感兴趣、懂行的不多,况且,营销的不确定性很强,无法用量化的方式进行精确管理,从技术角度讲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而生产制造,可以薄利多销,而且确定性与存在感都很强,做起来有底气,说起来有豪气。

  还有一点,自己的直销队伍要控制规模,以少而精为主,单纯人数上的扩大,带动的销售额增长,会耗尽企业心力与机会的。而且,也不主张把每个直销人员都培养成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而是采取价值设计、流程合作的团队作战模式。因为,团队作战模式,对个人素质的依赖性会降低,启动的时候也许慢一点,一旦开动起来,就会形成惊人的扩张力。先强后大的理念,可以在直销或经销团队上一展身手的。

◆横向整合:结构互补的规模发展横向整合,如何多长肌肉,少长肥肉呢?有这么几个路径,值得您去深思和实践。

  第一条路,产品结构互补。没有同质化的产品,只有同质化的思维。产品线的能量,不在于产品数量以及覆盖面如何大,而是内在的结构有多大程度的互补性。产品结构是否互补,判断标准不在于技术和性能,而在于对应的典型应用场合和使用价值,这一点,很多工业品企业都不大接受。消费品的产品研发与产品结构,是市场倒逼的,研发生产人员的话语权不敌营销人员和经销商,而且还有市场调研在纠偏。而工业品企业,容易形成研发人员定调产品的风气,技术因素只是借口,技术研发人员难得费脑筋去理解客户,认为客户是外行,不如自己懂产品,这才是根本原因。一些国内工业品企业,开始考虑研发与营销的结合,像是产品经理岗位的设置,就是要让客户需求的声音,来为产品定调。

  第二条路,客户结构互补。产品互补,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可客户互补究竟怎么做呢?从国内的工业品企业实践来看,至少有四条路可走,有些是人头攒动的大路,有些是无人走过的小道。1)行业分布,单个行业发家的工业品企业,急需在行业拓展上动手,免得受制于一个特定行业,经济周期波动大,或政策调整幅度大时,企业的抗打击力就会很脆弱。像有些高铁、城轨的电气配套企业,这些年也开始涉足民用领域,即使不赚钱也要做开市场,图的就是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免受撑得发晕、饿得发疯的折磨。

2)客户影响力,在一些产业群密集型、人脉密集型行业,做深特定客户的口碑,就能棍扫一片,比扬中的母线、桥架等智能电气产业,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气产业,台州泽国的二手机床人脉圈。进入到这些行业,先慢后快是要则,前期要做的特别扎实,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后面的业务就会自然而然的顺畅了。3)旺季交叉,理想的状况是一年四季都在旺季,因为不同行业的淡旺季可以错开经营,相比忙的发疯、闲的发呆的淡旺季分明,企业可以更为合理地调配人财物资源。4)项目周期,长短结合两相宜。有的客户类型是招投标的,流程长,成一单就能完成一拨人的销售任务,但成功率低,受控程度低,这种项目型客户属于锦上添花。而更多交易周期短,成败看得清的客户,则是雪中送碳,必须人盯人、日事日毕。

  第三条路,企业文化互补。小生意讲价格,大买卖谈理念,持久合作的客户,势必会日久见人心。卖方与买方,若是沦落到买卖唱主角,这种生意再大也会是随时会丢掉的小买卖。供应商,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去成就自己的客户,没有这种使命感和经营理念,是做不大的,更做不强。企业高层之间的气场要合拍,兴趣爱好是风向标,内心的认同,则是价值天平。高层相投,中层就好相通,两家人文气场合拍的企业,交易成本低,持久合作的价值大增。国内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当成一个竞争武器,跟国内同行比内涵与诚信,与国外同行比人文功底,善用国势、善察国情的工业品企业,做好国事的几率高出许多。

◆混合整合:研发与营销战略联盟

产业链整合,横向以做大规模为主,纵向以做强市场为主,这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经济形势预期好,横向整合好比千树万树梨花开,气势如虹;经济走势低迷,横向整合就会带来产能过程的大问题,投资成了负担,而那些有技术或产品优势的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夺得花魁。纵向整合,强调对产业链的控制权,上下游成员的互补性很重要,体现在价值创造与价值流通的这两个关键环节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态势,纵向整合相比横向整合更为有利。至少,纵向整合以后占据市场主导权,然后再去考虑横向整合,毕竟,以市场换取工厂是居高临下的。

  混合整合的产业链扩张,过去的机会在欧美,如今的大势在中国。国内的工业品企业,真的要好好珍惜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不过,纵向与横向,同时出拳的成功率,估计不会太高,这个发展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兵法上说,守正出奇,论到国内工业品行业的整合机会,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成守奇出正呢?

国外对手高大上,攻其上三路没有成算,那就专打其下三路。下三路,是渠道、经销商和促销机会。你不要笑看这三招,它让娃哈哈等“土鳖”傲领两乐,坐收市场实利。何况,工业品行业产业链整合,大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呢。专攻下三路,不是让你放弃品质、规模与赢利模式等内在核心,而是从我们熟悉、有把握的市场上找到突破口,以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对抗国外对手的阵地战。实力悬殊,只能以小博大,这正是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艺术的要领,我们怎能攻守让外国人领受呢?

  若是您觉得下三路有点“下三滥”,那我们就另想招数。欧美式企业兵法,有点国际象棋的味道,有规则、有变化,相对而言,规则统领变化,留给自己尽情尽兴的空间并不大。而中国式企业兵法,更有些围棋的意境,规则简单,但变化无穷,大局观与局部厮杀,攻守之间的快速转换,没有中国文化哲学的深厚功底,汉语讲的再溜、国人用的再好的欧美日企业,也不敢与中国企业高人之间硬碰硬。

  贸工技,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联想柳传志的大智慧,从20万人民币起家,到近亿美元的营业额,世界强原来可以这样炼成!柳传志,最懂得用市场牵引工厂做规模,然后借应用技术做品质,而且,拿来主义也是走高端路线,对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并购,也是联想PC在一片质疑声中走向顶峰的决胜之招。联想并购IBM,从豪情万丈,到顾此失彼,再造两情相悦,最后的成功靠的是整合的智慧。联想Yoga笔记本和平板,超越了微软的Surface,算是找到了跨界产品的魂,而其对手们依然在黑暗的巷弄里碰壁。

  靠代理起步的联想,对渠道经销的实、企业品牌的势,领悟的最为深刻。神州数码与联想电脑的双剑出击,占据了渠道和品牌两个制高点,现金流与品牌溢价左右兼顾,拿渠道消化横向整合的产能规模,用品牌提升纵向整合的向心力,两出大戏同台开唱,确是不同凡响的大手笔。实业做大盘子后,联想投资(君联资本)顺势而起,一首抓住房地产的短线机会,另一只手在煤化工、神州出租车落子,并正式投资TMT、清洁技术、先进制造等朝阳产业。

  产业链混合整合的内在经营思想,国内企业的领导者们偏爱哲学化思考,对中国的国势、国情、国事的微妙处,拿捏的到点到位,尽显东方哲学的灵动与深邃。而欧美日企业的决策者们,有点过于强调资本与产业的压制性,并购企业的换手率较高,企业对于他们而言,也许要么是买别人做大,要么是卖给别人套现,把企业当成一种商品,相比中国企业家的以企业为家,多了那么一份超脱。

  中西方产业链整合的功夫,太极与拳击可以类比。以小博大,防守中反击,是太极拳的独特神韵,这与中国人块头小有关系。拳击,在进攻中防守,打击力与抗击打能力并重,看似简单的搏击,与人的战斗意志、战术素养密切相关。有没有一种无数可以尽纳东西方功夫的精华呢?截拳道。李小龙的内外修炼,成就了最为瑰丽的绝世功夫。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内在精神是太极的,而外在体魄强健、格斗技术,却是实实在在的拳击。不知道,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哪一天神州大地上能够再出一个企业商战版李小龙,最好是群英荟萃的李小龙大家庭。

3、产业链整合,您做好准备了吗?

◆消费洞察:从客户的客户视角,看产业发展趋势工业品企业,最容易得营销近视症,一心跟着客户走,围着客户转,以为这才是专心与专情。哪知道,您的客户最在乎的不是你,而是他的客户。消费洞察,看得是三年后的消费偏好、购买特征与体验感受,它细致入微,敏感多变,与工业品企业决策者们的磅礴大气,调性不大相符。总觉得消费品是在忽悠,在盘剥,而粉丝们似乎一直是意气用事,毫无理性可言。

  真的是这样吗?工业品企业的决策者,也是生活中的一员,你多久没有痛快地逛一次商场了?你去过几次苹果专卖店,对于果粉的拥簇,疯狂的背后,还有那些消费特征你觉得可以用在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上?经营高手,也要成为生活高手,拿生活当琐事的企业家,没有情趣是小事,失去了消费洞察可就吃了大亏。工业品的下游,是消费品,消费品的话语权多半在消费者的意念中。消费品行业的蝴蝶一振翅膀,传导到工业品行业,就会是龙卷风与海啸。

  没有时间逛商场,也没关系,多品味一下身边80后、90后的穿着打扮,他们的审美观与60后、70后区别在哪儿,花钱态度与判断标准,又有那些明显的差别。最好的消费者洞察,为什么不从家里的亲人开始呢?孩子的理解方式,老婆或老公的价值观,仅仅是代沟、火星与土星那么简单吗?一切的事业,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态度,早已不是中国人的土特产,其实美国人相比我们更重视家庭,只是在孩子教育不那么四面楚歌罢了。

  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中国智慧向来都是由小入大,消费洞察的细功夫,工业品企业决策者,肯定学得会、用得好,只是,放下企业家的架子,回归到有情趣的消费者洪流中。看准潮流的方向,驾舟也好,开大船也好,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酣畅淋漓,就是自消费洞察开启的。

◆营销能力:吃得下,还能消化好产业链整合的成败,营销能力提升,是唯一的验收标准。怎么评判营销能力?从浅层讲,是销售额、销售利润与市场占有率,从深层看,则是客户满意度、持续成交频次,以及最为玄乎的客户终身价值。国内企业在抄底欧美时,别忘前车之鉴,买的便宜不为赢,用的成功最是收购的最终目标。TCL李东生,在收购法国汤姆逊失败时的坦诚热泪,至今还仍挂在与振翅高飞后辈们的眼眶。鹰的再生,相信是李东生事业再次起飞的心灵动力,值得国内企业家深思和学习,可他仅仅将产业链整合的失败文化冲突,似乎有点轻描淡写。

  汤姆逊公司彩电和DVD业务亏损2.54亿欧元,但是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并不以为意,喊出了18个月盈利的口号。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李东生的预期发展。并购不但没有给TCL带来欧美市场的机遇,反而给TCL带来了巨大的亏损包袱。收购汤姆逊后的5年和6年,TCL集团遭受巨额亏损,股票戴上了*ST的帽子。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这是3年左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但是,与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脑厂商相比,TCL并购汤姆逊彩电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吃得下,没有消化好,并购来的资产成了抱负,让TCL母体也遭连累,原因何在?产品结构互补、市场覆盖交叉、品牌有效整合,这三个营销基本功没有做好。并购前,没有评估这三项营销基本功,任凭意气风发大手挥。并购后,也没有扎实苦练这三项营销基本功,任由花落花去泪水流。这出产业链整合悲剧,似乎并没有沉淀出多少让后人惊醒的东西,只是让大家记住了悲情的李东生,甚至,鹰的再生视频至今仍是百度中最火爆的下载内容。

◆组织效力:规模经济不等于协同效应发挥普通人的超凡能力,毛泽东的军事艺术高超之处,成功解决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逆向战争逻辑问题。产业整合后,商业上的静态互补可能性,就必须由组织效力来落地。很多产业整合的案例,回头再看时,贪图规模宏大是整合失败的罪魁祸首。虚荣心,一夜之间赶英超美的大跃进情节,鼓噪着钱多人傻的国内企业,按捺不住扫货欧美的内心冲动。产业链整合,并没有抢购奢侈品那么惬意哟。

  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视规模经济为成功密钥,义无反顾地吞下的却是迷药。在产业链的底层,规模做的越大,就越被动,因为担心制造的廉价品没有买主。规模经济,我们的实践走错了路。产值,根本不能当作规模经济的核心。价值,才是规模经济的主心骨。客户新价值、多组织协同、大系统管理水平,这三个要素,是有质量的规模经济的评判标准。

  我们并购欧美企业,是看他的有形资产,没有发挥出他们核心员工的二次创造力。我们一进去,他们的骨干就卷铺盖走人,留给我们只是冰冷的工厂,与逐渐荒芜的市场。反观欧美企业,无论是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欧莱雅抱得小护士,还是施耐德夺得德力西,都是朝着客户市场这一终极目标。有了客户市场的整合效应,营销系统就能相互激发,进而带动工厂生产、采购物流的大协同,这种先市场、再工厂的逆向整合方式,国内企业必须作为对标学习、定点赶超的对象。

  市场协同,产业链整合过后的大组织,才会生发出协力效应。你自己无法开发与服务好的客户,才是你收购的重心,没有客户,哪来价值呢?国内土豪们,又一次集体出动,收购法国低价酒庄,移民、产业第二春的双重梦想,真的一举两得吗?被收购的法国酒庄,最缺的是海外市场运作能力。而这些土豪们,对葡萄酒的市场经营、组织运营,算得上是白丁。白丁主导的落寞酒庄,又怎样激发出组织协力呢?垂涎中国葡萄酒大市场,炫耀自己的事业品味,对一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而若作为产业链整合的经营定式,徒留六朝如梦鸟空啼。

回复“猎头”可以查看求职招聘信息(不定时更新哦!);

回复“热点”可以查看《暖通空调资讯》上热点文章(不定时更新哦!);

回复“周报”可以查看行业一周热点事件,企业一周重大新闻;

回复“报告”可以查看《暖通空调资讯》半年度、年度报告;

回复“其他”可以查看暖通空调资讯联系方式、官方微博、QQ等。

版权申明:









































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sl/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