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有点腻了。也是有点看吐了。
最近的一年半载,西安似乎一直在崇尚一种表面上的舆论正确,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以成都和杭州为范本,更要以他们为蓝海,尽管他们的蓝海早已变成了红海。
△成都(图/网络)
西安本土的很多大V,动辄就要把西安揪到成都和杭州面前数落一番,标题到处流露着最令人厌烦的“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少大V早已从屠龙少年成长成了恶龙。
这似乎也印证了在西安做自媒体比较穷,仿佛他们穷极一生只去过成都和杭州。
西安官方直接或间接也流露过向成都和杭州这两座优秀的城市学习,但“跟风者”显然用力过度,矫枉过正,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
1我承认西安确实在很大程度和众多领域不如这两座城市,但这并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的理由。
△杭州(图/网络)
比如,成都的某些规划在当局和本地市民评价中是打负分的,但却被很多大V拿来当做正面例子来给西安说教。拜托,别为了说教而说教,先做做背景调查或田野调查好不好?
在这种对成都和杭州盲目的崇拜中,从他们的溢美之词中,仿佛他们巴不得西安能成为成都的一个区。如果如此,我建议西安直接被成都代管算了。大家也别高兴地拿西安户口,一起来拿成都户口吧。
你也别提什么西安不能没有什么,西安这座城市连皇帝都可以没有,还有什么不能没有?这座见过大风大浪的城市,怎会折服于你井底的波澜。
你可能会多想,如果西安真成为成都一个区对你有什么好处?房价能涨到三万一平啊,高兴不?
我并不反对西安向杭州和成都这样优秀的城市学习,但始终我们要搞清一点,我们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吗?不是吧?你再怎么学,也不可能成为第二座成都、第二座杭州啊。
这个“学习”的背后,是希望西安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以成都和杭州为例,只是为了告诉你这两座城市的市场化不错,你多看看人家是怎么市场化的。
什么意思?
2
举个通俗的例子,你把西安这座城市想象成一个可以流通于全国市场的“产品”,这个产品的价格高低,完全是由市场说了算的。
为什么你们这些热衷抨击西安的部分人士,希望西安给予你们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环境,却不希望西安市场化呢?这不是双标吗?这难道不矛盾吗?
一个不市场化的城市能给与你们市场化的环境吗?开玩笑。
作为城市也需要“市场化”。而创造这个“产品”的,就是包括政府在内的你和我的所有人。
别说这跟自己没关系,猪吃食的时候也觉得人类过年跟自己没关系。
很多引导舆论的大V显然陷入了一种“滑坡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因而得到有悖于事实的结论。总结起来就是用“局部解释整体”。
也不要动不动就提什么平台,或者神话平台的效能,武松和武大郎还同平台呢,能一概而论吗?
真正的对比,真正的为西安好,就是在你忘了“阅读量”的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