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南风窗即可订阅这是一场“双赢”。失去了最大竞争威胁的滴滴出行可以集中精力实现盈利、发展多元业务。而Uber摆脱在中国市场每年10亿美元的亏损,可以腾出手来发展全球其他市场、涉足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大多数美国互联网企业都没有能够破解其密码的国度。”共享经济鼻祖、Uber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在写给Uber中国团队的一篇博客文章里,如此描述两年多以前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情景。之前,卡兰尼克曾希望投资中国本土网络约车平台滴滴打车,占其40%的股份,但双方没有谈妥。于是他组织一批精英团队杀向任何一家全球化企业都无法忽视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志在必得。博客文章写于年8月1日。这一天,流传多日的传闻得到证实,滴滴出行将合并优步中国的全部资产,Uber全球、百度等优步中国股东将获得合并后公司20%的经济权益,Uber全球占其中17.7个百分点,但股权比例只有5.89%。优步中国与本土竞争对手滴滴出行靠补贴司机、乘客以争夺市场份额的烧钱大战到此结束。这是一场“双赢”。失去了最大竞争威胁的滴滴出行可以集中精力实现盈利、发展多元业务。而Uber摆脱在中国市场每年10亿美元的亏损,可以腾出手来发展全球其他市场、涉足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有朝一日公开上市的时候,账面更好看的Uber还会对更加重视盈利能力的公开市场投资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对陷入价格战泥潭而不能自拔的Uber及其投资人而言是一种解脱,或许也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卡兰尼克壮志未酬,Uber没有能够解开中国市场的密码,战死在一片蛮荒的中国市场。在它的前面,遍布雅虎、eBay等外资互联网企业的骸骨。Uber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天时:进入过迟还是过早?年2月Uber正式进入中国的时候,网络约车市场的规模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据易观数据,当月中国各类城市出行APP活跃用户万人,不到年6月同类APP活跃用户数量.47万人的22%。当时,Uber在美国上线也才不到四年,连引入中国的产品都还处于需要“再造”的阶段。Uber进入中国看上去不算太晚。但是,Uber推广的网络约车概念已在中国创业圈流传很久,围绕这一概念,中国已有好几家创业公司存在。年夏季,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相继上线。年8月,后来与滴滴打车合并为一家公司的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年1月,滴滴打车与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治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