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遮盖液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877.html
这是颈肩腰腿痛康复之家(帐号:jjyttkfzj)分享的文章,我们是颈肩腰腿痛康复资讯的传播者,治未病理念的倡导者,绿色治疗与养生的实践者。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本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又称五十肩。
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
本病的主要诱因是肩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风寒。
本病的主要病理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和粘连并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辨证注意点列表如下:
临床分期
临床特点
早期
早期以肩关节局部疼痛为主,其中以夜间剧痛,感受风寒加重疼痛为特点。局部体格检查时,患侧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内陵穴)、肩峰下缘(肩髃穴)、肩胛冈上缘(秉风穴)、小圆肌上缘(肩贞穴)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点。X线检查主要排除骨关节病变。
中后期
中后期以肩关节局部粘连为主,其中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肌肉僵硬、三角肌萎缩、肩峰突起等征象。若肩关节周围形成广泛粘连,则临床又称为“冻结肩”,虽此时疼痛减轻,但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尤以外展上举更为严重而患手不能摸背。X线检查主要出现肱骨大结节附近或肱骨颈、肱骨干、肱骨头及肩峰附近软组织钙化斑,并作为重要诊断依据。部分中老年患者或有肩部骨质疏松征象,或合并三角肌肌肉萎缩征象。
肩内陵穴,又名肩前穴,该穴位于肩关节内侧喙突处。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主治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臂痛,上肢瘫痪。
推拿临床的肩关节周围炎辨证思路概括为“一辨症状特点、二辨体征特点、三辨诊断依据、四辨推拿适应症、五辨推拿思维(辨解剖生理、辨生物力学、辨中医经络包括经脉经筋和皮部)、六辨推拿操作”六个部分。
其中“辨推拿思维”具有鲜明的推拿学科特色,注重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的临床辨证应用,同时经络腧穴辨证外,注重中医经络理论中的经筋和皮部的临床辨证应用。
一、辨症状特点
辨早期的肩关节局部疼痛,尤其是夜间肩关节局部疼痛。
辨中后期的肩关节局部粘连,尤其是肩关节外展上举障碍、患手不能摸背。
二、辨体征特点
早期者在患侧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内陵穴)、肩峰下缘(肩髃穴)、肩胛冈上缘(秉风穴)、小圆肌上缘(肩贞穴)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点。X线检查可排除骨关节病变。
中后期者以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注意部分患者的三角肌萎缩、肩峰突起等征象。若出现“冻结肩”者须注意X线检查,是否存在肱骨大结节附近或肱骨颈、肱骨干、肱骨头及肩峰附近软组织钙化斑,肩部骨质疏松等征象。
三、辨诊断依据
早期者肩部疼痛症状结合年龄、外伤、感受风寒、X线表现等,以明确诊断。
中后期者肩部粘连症状结合X线表现,以明确诊断。
四、辨推拿适应症
除伴有明显骨质疏松者外,适于推拿治疗。
五、辨推拿思维:
1.辨解剖生理:
(1)辨肩关节解剖:主要是肱盂关节,尤其肩袖。
()辨肩关节生理:肩关节的前屈及上举、外展及上举、后伸及上举、内旋及外旋的生理功能。
.辨生物力学:
推拿操作具体表现手法动力学上。手法动力学是传统推拿医学与现代生物力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主要利用生物力学等现代实验技术来观察、分析和研究推拿施术过程中手法力学特性的动态变化。其大致可分为分三步:①施术者力的发动;②受术者力的接受;③受力后局部及全身的生物反应。在对推拿手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通过手法生物力学来探讨手法作用机制、推拿疗效,对推拿这门古老的无创伤性非药物疗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性认识。
通过手法测定仪,了解施术者的手法动力学情况,了解受术者的受力情况,通过现代电子反馈装置可了解受力后局部及全身的生物反应。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指导临床推拿治疗,反映了施术者手法作用力、受术者接受手法作用力、受术者生物效应的客观指标,进一步判断推拿手法及其临床疗效。
3.辨中医经络
(1)辨经脉:
主要是手三阳经及肩部主要腧穴(同针灸的经络与腧穴)。
()辨经筋:
十二经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之总称。“筋为肉之力,腱为筋之本”,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十二经筋位于十二经脉相应区域的皮部深层。手、足三阳经的经筋主要分布在肢体外侧和躯干背面;手、足三阴经的经筋主要分布在肢体内侧和躯干前面。十二经筋的功能是“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等,起到了“筋为刚,肉为墙”作用。关节的屈伸,肢体的活动,各种姿式的形成和变换等,主要是依靠经筋的作用。辨经筋同样需要辨阴阳、辨寒热。肌肉能舒缩,关节能屈伸。在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下,这种舒缩和屈伸是自如的。若阴阳失调经筋发生异常改变时,则必然破坏了这种常态而导致抽痛,或掣强、拘挛、瘈纵,或痿废、弛纵等运动障碍的病症。“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肢体及关节活动因寒热而受到影响。十二经筋的理论,对于运用手法和功法治疗肢体关节疾病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辨肩部及上肢经筋,主要是辨手三阳经筋。
(3)辨皮部:
皮部,指经络系统在人体皮表的部分,为包裹人体之最外一层,是机体直接接触外界环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组织。人体经脉有十二,则皮表的划分,亦相应地分为十二个部位,称之为十二皮部。“凡十二经络脉者,皮支部也。”十二皮部坐位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区,与经络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脉呈线状分布,络脉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属于“面”的划分,其范围虽与经络的分布基本一致,但更为广泛。在推拿手法等中医外治法中,可根据不同病症,在皮部理论的指导下,作用相应的皮部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辨肩部及上肢皮部,主要是辨手三阳皮部。
六、辨推拿操作:
肩关节周围炎推拿基本操作要点:早期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主,通过肩部的前、外、后侧的按揉法和滚法等手法操作来实现。后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通过肩部的前、外、后侧的按揉法和滚法,并配合肩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等手法操作来实现。
一、临床病例:
患者陈某,女,49岁。左侧肩部疼痛4周。近1周尤以肩部夜痛更为明显,遇近日阴雨天气时肩部疼痛症状日益加重。常伴有肩痛牵拉至上臂,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X线片显示肩部骨关节未见异常改变。试问: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推拿治疗?
二、临床思维及诊断:
(1)本病例症状特点:49岁女性,肩痛及夜间痛,遇阴雨天时肩痛加重。
()本病例体征特点: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X线片显示肩部骨关节未见异常改变。
(3)本病例诊断:初步诊断是肩关节周围炎(早期)。
三、本病例推拿治疗:
本病例推拿治疗方案是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主,通过肩部的前、外、后侧的按揉法和滚法等手法操作来实现。临床常见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术者点按缺盆、肩井、肩髃、肩贞、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待肩臂热胀后,用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使其微外展,另一手用滚法或按揉法施术;同时可配合适量的肩部活动。若患者痛甚,肩臂肌肉紧张而影响施术者,可采取仰卧位推拿操作。又兼以疏理筋脉,调和气血。施术者用双手握住患肢手腕部,作小幅度高频率的上肢抖法操作(在抖动时要求患肢充分放松,配合患肩各方向的活动);再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并提拿肩、上臂肌肉,肩内陵、曲池、合谷等穴位,并作为肩部治疗的结束手法。
若本例患者病情延续而出现“冻结肩”。在肩关节出现粘连而活动明显受限时,在上述推拿操作中增加肩关节的被动前屈、后伸、外展和旋内、旋外活动。但施术者手法动作必须稳而缓和,患肩幅度逐渐加大。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和手法操作力度,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剧烈疼痛,使患者不堪忍受。
药物治疗方法 1.初期中药治疗 ①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②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黑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次,饭后服用。 .后期中药治疗 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经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 ②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黄30克,香附10克,草乌9克,忍冬藤40克,桑枝0克。水煎服用,每日次。 3)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肩周炎”的食疗药膳: 1.取追骨风30克,酒60克。追骨风入酒内浸泡5日。分数次内服。 .用老生姜克,葱子克,甜酒50克。将二味药捣烂后,炒热,敷痛处。 3.取生姜克,大葱根50克,花椒50克,小茴香克,白酒克。先把生姜和葱根切碎,捣成泥浆,小茴香和花椒捣成面,然后将四味混在一起搅匀,置于铁锅中用文火炒热,加白酒搅和,再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上盖毛巾,再盖上棉被,使之发汗。第二天药袋用锅炒热继续用,不必换药,此药袋可加酒。每晚1次,坚持治疗,定有疗效。连服1个月见效,一般需服81天。
(一) 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舒筋养血汤。 当归1克,生地1克,熟地1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余锡明方。 (二) 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阳和活络汤加减。 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郑国珍方。 (三) 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三痹汤加减。 羌活1克,党参1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克,蜈蚣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余锡明方。 (四) 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肩凝汤加味。 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娄多峰方。 (五) 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蠲痹汤加味。 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邱峰方。 (六) 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补肝益肾通络汤。 当归9克,杜仲9克,黄芪1克,党参9克,川断9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鹿角霜9克,枸杞9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李明智方。 (七) 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补肝益气汤。 昆黄芪30克,党参0克,山萸肉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程远文方。 (八) 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蠲痹解凝汤。 黄芪0克,葛根0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田三七5克,当归1克,防风1克,秦切15克,甘草6克。 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王西周方。 (九) 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肩凝汤。 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柴国剑方。 (十) 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通经活络定痛。 活络定痛汤。 穿山龙0克,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任继学方。 (十一) 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增损逍遥散。 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饭后服用。 郭焕章方。 (十二) 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60克,当归0克,桂枝1克,白芍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克,川山甲6克,防风1克,蜈蚣条,生姜10克,羌活1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胡国栋方。常用中医名方 1.生山楂甘草汤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5克,乌梅5克,白芍0克,伸筋草0克,醋制元胡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温服,3日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主治肩周炎。 .白芍汤白芍、沙地龙各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主治肩周炎。 3.黄芪当归汤黄芪60克,当归0克,桂枝1克,白芍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0克,穿山甲6克,防风1克,蜈蚣条,生姜10克,羌活1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冷痛者,加制川草、乌草各10克;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克,胆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针灸治疗。 4.千山活血膏三七、大黄、续断、乳香、没药、延胡索、细辛、千年健、山慈姑、土鳖虫、羌活、羚羊角、桂枝等0味。
本文转载自网络,欢迎交流讨论。如您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康复有好的方法,也欢迎共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进步,更好地帮助广大患者脱离颈肩腰腿痛的困扰!
新朋友点击阅读原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