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虫趣文化的瑰宝rdquo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zjft/190912/7461259.html
德州宁津县素有中国“蟋蟀之乡”的美誉,斗蟋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与斗蟋文化相辉映的,还有宁津的蟋蟀用具产业,而“刘氏丫头蟋蟀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家做出的罐既有中国北罐的浑厚大气,又有中国南罐的细腻秀美,美名享誉四海,被古玩界称为“虫趣文化的瑰宝”,成为蟋蟀玩家收藏和民间馈赠的艺术珍品。

据了解,蟋蟀罐的制作技艺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刘记丫头蟋蟀罐依托宁津斗蟋文化而兴起,在传承古代制作工艺的同时,又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以其制作之精良,造型之优美,为世人所倾倒。家住德州宁津县刘营伍乡刘旺言村的刘秀芬,是刘记丫头蟋蟀罐的非遗传承人。

刘氏丫头蟋蟀罐,选用古鬲津河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胶土为原料,历经选土、虑泥澄泥、揉泥、制坯、定形压光、雕刻、阴干到烧制、出窑等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采用独特的“匣钵高温封窑还原”方法烧制,烧制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烧制温度的变化,而且必须在夜间进行烧制,烧制时间大约12个小时。

从学徒到现在的小有成就,刘秀芬夫妇两人对手工制作的打磨近乎苛刻,十余年过去,二人手艺可用“精湛”形容,在制罐过程中,刘秀芬负责定型和压光,张建强则依靠足够力量,进行揉泥和烧制。在年12月,刘记丫头蟋蟀罐,也正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刘记丫头”蟋蟀罐从以前的15名工人增加至25名,加工点3处,带动周边蟋蟀罐加工坊20余处,带动周边乡村余村民稳定就业。

展望未来,刘秀芬这样说道:把咱这个地方,整成一个陶艺小镇,让人们来了之后,既能买到蟋蟀罐,而且还能来了之后,还能亲手自己感受,自己做。做更多的样品,研究更多更好的器型,让全国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刘记丫头蟋蟀罐。

“场所码”、“宁疫安”使用明白纸

大曹镇开展“宁疫安”宣传普及志愿服务

▌来源:宁津融媒▌记者:高福营▌责任编辑:沈雅娟

▌审核:张兆坤董玲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hq/9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