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材分子鉴别现状与策略

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动物药材分子鉴别现状与策略

黄璐琦1*,袁媛1,蒋超1,田晓轩2

(1.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摘要]笔者于年提出的动物药分子鉴定的策略与目标已初步完成,即先后提出中药分子鉴定原则、研制推出动物药材分子鉴定试剂盒、发展中国动物药材DNA条形码及其标准鉴定数据库。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近5年动物药材分子鉴别的科研、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加强动物分类学基础研究、扩大研究品种,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针对关键技术难点开发更为有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促进标准制定或修订和产业化发展等策略。

[关键词]动物药材;分子鉴定;关键问题;核心技术

动物药材在中医药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了蕲蛇、乌梢蛇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成为中外药典收载的第一个中药分子鉴定方法,标示着DNA鉴定手段已从实验室进入了广泛应用阶段[1]。年作者曾对动物药材分子鉴定研究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扩大研究品种、加快动物药材分子鉴定试剂盒的研制和推广,全面启动动物药材DNA条形码研究计划,建立动物药材分子鉴定标准数据库等研究策略等[2]。在过去的5年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分子鉴定理论不断完善,中药分子鉴定原则的提出,中国动物药材DNA条形码的发展与分子鉴定数据库的建立,相继研制推出了蕲蛇、乌梢蛇、冬虫夏草等动物药材分子鉴定试剂盒,表明年提出的动物药分子鉴定的策略与目标已初步完成。目前已通过DNA分子标记鉴定的动物药材包括土鳖虫、地龙、蜈蚣、水蛭等虫类;蛤壳、珍珠母等介类;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蛤蚧等蛇蜥类;龟甲、穿山甲、鹿茸、鹿角、羚羊角、鳖甲等角甲类;阿胶等胶霜类;麝香、蛇胆等囊胆类;桑螵蛸等外分泌物类药材以及海龙、海马等海洋药物(详见表1)。动物药材DNA分子鉴定技术开始呈现多样性,鉴定范围从属、种鉴别扩大到居群、品种与产地,检测材料也从原动物、药材、饮片扩大到中成药,鉴定需求正在逐步从定性检测向定量检测方向发展。

1动物药材分子鉴定关键问题

1.1动物分类学基础及分子鉴定标准化

动物药材的分子鉴定,首先依赖于对其原动物进行准确的分类学鉴定。然而不同种类动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如相对于鸟类、兽类等大型动物,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研究进展缓慢,导致其物种的区分、鉴定和命名工作远未完成。加之世界范围传统分类学研究人员的缺乏,且如不具备相关形态学经验,仅依靠检索表难以完成动物的准确分类鉴定,也造成部分动物药材的原动物分类基础薄弱。

另一方面,在获取标准动物药材之后,还需采取标准化手段建立动物药材分子鉴定方法。以动物通用条形码标记COⅠ为例,根据国际生命条形码数据标准,每个DNA条形码都要有完整的凭证标本信息、采集信息和测序峰图的原始文件,且应及时上传生命条形码数据系统(BOL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4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