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每周学月季花凌霄花土鳖虫

月季花

温性

肝;肾经

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瘰疬;痈肿;烫伤

《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率谷穴

足少阳胆经

有疏风活络、镇惊止痛的作用。

主痰气膈痛,脑两角强痛,头重,醉后酒风,皮肤肿,胃寒,饮食烦满,呕吐不止。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正坐或侧伏坐位。将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是角孙,从角孙直上入发际约2横指处,按压有酸痛感,即为此穴。

凌霄花

寒性

归肝经

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主用于凌霄花血滞经闭;痛经;症瘕;崩中漏下;血热风痒;疮疥陷疹;酒齄鼻。

疮疥陷疹;酒齄鼻。

《广利方》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

孕妇慎用。

天冲穴

足少阳胆经

祛风,定惊,清热消肿。

主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头痛。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正坐或侧伏坐位。从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按压有酸痛感,即为此穴。

寒性

肝经。

有小毒

破瘀血,续筋骨

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服。

《金匮要略》治癓瘕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如鳖甲煎丸。

浮白穴

足少阳胆经

有疏肝利胆、散风通经的作用。

主足不能行,耳聋耳鸣,齿痛,胸满不得息,胸痛,颈项瘿,痈肿不能言,肩臂不举,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耳鸣嘈嘈无所闻。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正坐或侧伏坐位。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横指,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马钱子

寒性

肝经;脾经

有大毒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跌打损伤,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

《握灵本草》:治热牙痛不可忍:马钱子半个,井花水磨一小盏,含漱,热即吐去,水完则痛止。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头窍阴

足少阳胆经

井穴

祛风,清热,舒筋。

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舌本出血,骨劳,痈疽发历,手足烦热,汗不出,舌强胁痛,咳逆喉痹,口中恶苦之。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先确定浮白穴的位置,从浮白向后下1横指,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自然铜

平性

辛;苦

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散瘀止痛,接骨续筋

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疼痛,积聚,瘿瘤,疮疡,烫伤

《日华子本草》: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

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忌服。

完骨穴

足少阳胆经

疏导水液

主足痿失履不收,牙车急,颊肿,头面肿,颈项痛,头风耳后痛,烦心,小便赤黄,喉痹齿龋,口眼喎斜,癫疾。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正坐位或侧坐位。在耳后高骨(乳突)后下方可触及一凹陷,用力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初即为此穴。

.11.24

牡疝

仓公诊籍

牡疝

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病得之内。所以知项处病者,切其脉得番阳。番阳入虚里,处旦日死。一番一络者,牡疝也。

.11.25

孟景春:土鳖虫、芙蓉叶的特殊功用

1、土鳖虫擅治腰痛

土鳖虫性寒、味咸,有毒。入心、脾、肝三经。功能逐瘀破积,通络理伤。至于主治腰痛,诸家本草尚无明确记载。近来偶见杂志报导,试用于临床,果有效应。其治腰痛的用法如下:土鳖虫大者3只,焙黄至酥为度,研细末以温开水送服,若能饮酒者,以黄酒炖温送服更佳。每晚服1次,可连服1周。

附验案:丁XX,男,30岁,农民。1年前劳动中不慎,扭闪腰痛。初觉两腿木重,腰部阵阵作痛,继而疼痛加剧,不能转侧,难以下地劳动。细询其痛处固定,夜晚较甚;舌有紫气,舌下络脉怒张色紫。

随用土鳖虫9只,焙黄研细末,分3次服,均用黄酒炖温送下。再诊时,疼痛减,井于服药后腰腿部有蚁走感,续予服用6次。再诊时腰痛全除,已能参加劳动。

按:腰痛有外感,有内伤,并有虚实之分。土鳖虫所治之腰痛,当为外伤性或由瘀阻经络者(证见腰痛部位固定,活动后较轻,舌有紫气或有瘀点等),其证属实者方宜。

若由肾虚,或腰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均无效。土鳖虫的功用,重在破瘀通络,故凡孕妇腰痛属实者,亦忌用。

土憋虫(神农本草经)名曰?虫,又名地鳖虫。药用上鳖,都应该用干燥的雌虫,呈卵圆形而扁平,背部呈甲壳状,为9个横节覆盖瓦状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泽可鉴人形的头部,棕黑色,触角一对,都已脘落,胸部足3对,弯曲,腹部隆起,有弯曲的节,尾部较宽的略尖,质松脆,易破碎;腹内有灰黑色的物质,气腥臭。

以完整、油润光泽、无泥者为佳。用者必须选择。以其气腥臭,故送服以黄酒为宜。既可减腥臭气,又可加强活血通络之功效。或可将所用量,装入胶囊服用,则可完全避免腥臭

2、芙蓉叶为糜烂性胃炎的要药

芙蓉叶性平,味微苦辛。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为外用解毒消肿良药。历来均用以外敷治疗疮疡痈疽。至于治疗糜烂性胃炎,见《当代名医临症精华·胃脘痛专辑》中上海名医张镜人的经验。他说:“其中芙蓉叶一味是外科常用药,借用于此,治疗糜烂性胃炎,甚有效验。”兹附其验案如下:

王xx,男,52岁,干部。

胃脘痛时发时止,已经数载。近来疼痛加剧,脘部时感灼热,嗳气,口苦口臭,泛吐酸水,食后脘腹作胀,便溏。脉细,苔薄黄腻。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病理诊断:胃粘膜慢性炎,轻度肠腺化生。曾服乐得胃、痢特灵、生胃酮和周复安等药,均乏效。转辗而至我科求治。治拟疏肝理气,和胃清热。处方:

苏梗、制香附、生白术各9克,铁树叶、蛇舌草各30克,平地木、芙蓉叶各15克,炒扁豆9克,炒黄芩、九香虫、鲜佛手各5克,赤芍、白芍、丹参、妙谷芽各12克,炙甘草3克。

上方加减,服药2周脘痛大减,3个月后诸恙均除。5个月后胃镜复查:胃窦炎糜烂已消失。

按:此案的处方药物,虽有15味之多,但多数俱系治胃脘痛常用的理气和胃,活血止痛之品,只有芙蓉叶、蛇舌草为清热解毒药。

关于芙蓉叶的清热解毒功效,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论述颇详,其云:“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发背乳痈,恶疮,消肿排脓止痛,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叶,或银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敷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孔,干者频换。初起者,口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或加生赤豆末,尤妙。”

糜烂性胃炎,其糜烂处与痈疽之已溃者病机相似,故移治之,功效甚佳。已故名医丁甘仁亦甚推崇芙蓉叶清热解毒之功,在其所编的外科方中,用芙蓉叶一味,研极细末,治一切流火丹毒。名“玉露散”。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年第15卷第12期,作者:孟景春。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

图文编辑

格物学社学术创新部图文排版

冯镜夷图文审核

曹津宁责任审核

格物学社信息部

赞赏

长按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zy/2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