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万年土鳖青年,小源对流行文化一直保持着骄傲的拒绝姿态。
直到最近,听说大家都在聊一部《明妃传》的中医偶像剧,为了和大家同频学中医,咱开启了每天午饭追一集的“工作模式”。
那么《明妃传》里的中医方法可信吗?
今天就为你带来追剧解析第一弹——“中风急救”
为了得到专业的解答,小源特地请教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许明辉老师。
许明辉老师师从国医大师贺普仁,李可老中医,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还跟随熊锦春老师、张志顺道长修学道医,是针药并用的中医高手。
十宣放血中风急救徐侍郎的母亲七十大寿,却被东厂太监砸了场子,徐老夫人受惊吓突发中风。
请咱们细心的中医“福尔摩斯”注意徐老夫人的几个症状:
昏迷不醒、牙关紧咬、口歪
我们再来看看小允贤做了什么:
首先小允贤强调:不要搬动徐老夫人!
随后她使用了如下方法:
1、耳垂放血
2、十个手指尖(十宣)放血
3、针刺人中(徐老夫人在这里醒来)
4、十个脚趾尖放血
许明辉老师答疑区Q:徐老夫人的情况,是否就是所谓的“中风”?许明辉老师:
中医所说的“中风”有两种,一种是感受外部风邪的疾病,就是平常说的伤风感冒,《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就是治疗这种“中风”;
另一种“中风”是内风,又称为脑卒中,就是现代医学的“中风”,徐老夫人就是这种“中风”。
内风是由于气血逆乱,血瘀于脑所致,症状多见突然跌扑,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牙关紧咬。
需要马上用适当的方法急救,否则容易有生命危险,或是留下中风后遗症。
Q:中医怎么区分不同类型的中风?
《明妃传》剧中的扎针方法适合所有类型的中风患者吗?许明辉老师:
根据病的轻重和病位的深浅,中医将中风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区分的要点是是否出现了神志昏迷的症状。
剧中徐老夫人不省人事,就是“中脏腑”,中脏腑又分为“闭证”和“脱证”。
徐老夫人牙关紧咬、两手紧握,属于“闭证”。
首先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我们一般在十宣(十个手指尖)、耳尖放血,扎针强刺激人中、涌泉、劳宫等。
针灸的优点是简便快速,在中风后的第一时间处理,让病人尽快醒来,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用药的话,要分清寒热,寒闭用苏合香丸灌服,热闭用安宫牛黄丸灌服。
不管怎么样,要先打医院,然后在救护车到之前的一段时间做上述的急救处理。
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剧中的选穴位置非常准确
还有一种中脏腑的情况,中医称为“脱证”,除了神志昏迷,病人的手口反而张开了,还出现脸色苍白,汗出如油的症状。
这个时候就不适合用放血、强刺激了,临床上我们一般用隔姜、隔附子重灸关元穴,配合大剂量的参附汤回阳救逆。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求助医疗机构。
记住重点了吗?看看下面的图
如何防中风?Q:能请老师讲解中风的前兆,以及防治中风的方法吗?
许明辉老师:
如果经常出现头晕,肢体麻木,昏睡,说话不利索这些症状,或是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要重视中风的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是诱发中风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要坚持中医治疗。
另外,劳累、情绪波动等原因,也会引发中风。剧中的徐老夫人,就是因为情绪受到刺激而突发中风的。
有一些方法可以防治中风:
1、每天揉悬钟和足三里。
搓揉风池、风府、风市、风门,这些带风字的穴位都能防治中风。
2、泡脚。
中风是脑部疾病,泡脚是“上病下治”。从西医角度理解,泡脚能加快血液循环,预防脑梗塞。但是高血压的人,不能用太热的水泡脚。
3、中药单验方:槐花茶预防中风,每天用槐花6g泡水喝。
千万别小看一根针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与急救中,针灸都是非常见效的。
重点来啦~~~~
我们将在下周二晚(3月15日)
举行一场由许明辉老师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