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亚细亚的两端日本土耳其旅行ld

今年的这个月,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整整5周年。五年来,我走访了12个国家,回望小结一下,最北边到过俄罗斯,最南边到过斯里兰卡,最东边到过日本,最西边到过土耳其。地域范围从北极附近到赤道附近,从东瀛列岛到爱琴海边。而我最东边和最西边到过的国家,刚好在亚洲的最东端和最西端。东亚的日本,西亚的土耳其,亚细亚两端的这两个国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无论是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地理风貌,都有着千差万别的距离。然而,我却能从这两个国家中找到诸多相似之处,你信吗?仔细想想,还真能找到日本和土耳其的很多共同点:近代都被西方列强叩开国门;又都把“脱亚入欧”作为自己的百年梦想,通过西化改革实现了现代化;新的改革派统治者都强行进行了迁都;近代的日本和土耳其都成为中国仁人志士们学习的榜样;都是把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融合一体的国家;当今都在民选体制下产生了新的政治强人;今天的两国都是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一、国门的洞开年5月底,我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日本。在从东京市区前往台场购物的路上,通过跨海大桥,我将著名的东京湾一览无余。年,美国将军佩里率舰队从这里入侵日本,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国门,日本从此被迫对外开放,这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这也是日本版的“鸦片战争”。年9月2日,日本政府又在这片海湾上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一汪海湾,见证了日美两大国的恩怨情仇。日本东京湾风光。日本东京湾跨海大桥。近代的土耳其也与日本有着被列强叩开国门的相似境遇。年3月,我在土耳其旅行期间,来到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老皇宫。与欧洲那些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奢华恢弘的皇宫相比,这座皇宫显得寒酸低调多了。这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早期的君主是“马上得天下”,都是行军打仗出身,所以建立帝国后仍然保持了军人的节俭简朴。但皇宫的室内却是别有洞天,一间间宫室内,中国的青花瓷铺满整个墙面。皇宫内珍藏着大量由丝绸之路过去的中国瓷器,尤其以元青花最为名贵,是公认的“元代青花瓷海外最大的收藏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老皇宫外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老皇宫内景,中国的青花瓷铺满整个墙面。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老皇宫。除了老皇宫,伊斯坦布尔还有一座多尔玛巴切赫新皇宫。这座新皇宫建于19世纪,已经是奥斯曼帝国日薄西山的衰落时期了,但却远比建于帝国强盛时期的托普卡帕老皇宫奢华瑰丽。因为这时的奥斯曼帝国,欧风西雨已经不可避免地渗入土耳其,甚至影响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宫廷和君主,所以这座新皇宫极具欧式建筑风格。皇宫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建造新皇宫,奥斯曼帝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为此欠下了巨额外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切赫新皇宫。历史的反差就在这里。老皇宫寒酸简朴,却见证着欧洲列强渗入之前奥斯曼帝国的全盛时期,简朴的背后,是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新皇宫奢华瑰丽,却见证着被欧洲列强叩开国门之后奥斯曼帝国的衰危时期,奢华的背后,是日薄西山、行将就木的沉沉暮气。奥斯曼帝国气数已尽,而以青年土耳其党为代表的近代土耳其的仁人志士,从没放弃实现民族现代化的斗争与努力。这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老大帝国”,正润物无声地渗透进欧风美雨,走到了剧变的前夜。二、强人的迁都在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土耳其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就只有沦为殖民地的命运,逃脱不了任列强宰割的下场。于是,为了独立自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土耳其进行了凯末尔革命。两场改革的共同点,就是都把“脱亚入欧”作为自己国家的目标和梦想,都给传统的东方国家注入了西方基因,成为通过西化改革实现现代化的典范。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科技和经济,打着“文明开化”的旗号,“求知识于世界”。土耳其通过凯末尔革命,建立了伊斯兰世界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走上了现代化、民主化、世俗化的中东强国之路。经过上百年努力,日本从一个偏安东亚一隅的“蕞尔小邦”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土耳其也实现了从“西亚病夫”到中东强国的脱胎换骨和历史性飞跃。在改革的过程中,日本和土耳其各自出现一位代表性、标志性的领袖人物,就是明治天皇和凯末尔将军。他们都做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就是迁都。明治天皇把日本的首都从京都迁到江户(今东京),凯末尔把土耳其的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到安卡拉。而两国之前的旧都都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都。我曾经不止一次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zy/4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